编者按:本文来自新盟财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315之后,趣头条依然在动荡中……
日前,趣头条创始人兼CEO谭思亮在内部信中表示,公司将进行第三次架构调整,并指出公司正在制定全员持股计划。未来,趣头条的工作的核心重点会落在内容突破上,对组织层面做出如下调整:1、QTT与短视频、小视频合并成为短内容BU,all in短内容突破。2、游戏升级为独立BU,聚焦在互动内容和前向付费的突破上。3、创新BU改组为创新中心,负责新方向探索、采用小团队精益模式。4、增长和商业化将合并,建立广告及增长中台,以进一步提升广告变现能力,降低获客成本。
不过,就在内部信流出后不久,就有趣头条员工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匿名爆料称,公司将裁员60%。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趣头条被爆出裁员了,去年9月,趣头条就曾被媒体曝出多条业务线负责人离职,公司面临“换血求生”难题。对此趣头条回应称,此人员变动非同一时间,有的员工离职已超半年,且员工离职原因多为业绩不达标。
先有广告整改、产品下架,后有裁员消息被频频爆出,趣头条可以说已经很难了。或许,315只是继续在这头行进缓慢的骆驼上加码,究竟什么时候迎来最后的那根“稻草”?
入市即巅峰
在朋友圈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分享:“看新闻就能赚钱,转发能赚更多钱的手机APP。”
这个手机App不是别人,正是趣头条。
就是凭借如此诱惑力的广告语,趣头条虽然2016年6月才上线,但迅速占据各大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前几名的位置。
根据资料显示,趣头条上线一年时间,在OPPO应用商店排行第4、Vivo应用商店排行第5。App Store 资讯类排行免费应用中一度排行NO.4。
上线不到2年的时间,注册用户已达7000万,用户增长达500%。如此巨大的潜力,令趣头条很快就得到了融资,2017年10月获得成为资本、红点创投、华人文化的4200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上半年又获得超过2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小米及其他财务投资者跟投,B轮投后估值超过18亿美元。
上线只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趣头条便于2018年9月14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首日,就引起众多投资者热捧,盘中因涨跌幅过快先后五次触发熔断,导致每次熔断被暂停交易5分钟,股价盘中最高达20.39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91.29%,收盘市值为46亿美元,当时价值直逼搜狐、新浪,被认为是互联网行业的新兴之秀,可谓是风光无限。
趣头条如此快速成长离不开创始人谭思亮的营销。谭思亮在创立趣头条之前在广告行业混迹,所以他深谙如何吸粉的套路,更懂得创新。
平台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流量,其他同行都是首先搭建DSP 平台(在线广告投放系统),从百度、搜狗等大公司买流量,然后再进行变现,然而他却是直接让用户受益,有人总结为从个人手里直接买流量。
用户从注册趣头条开始就有现金奖励,而且在阅读趣头条的文章的时候还可以领取可以变现的金币。同时,趣头条的用户可以通过推广赚钱,推广一人注册能获取一点收益,推广的人在阅读的时候也能获取收益。
从注册得金币、签到得金币、阅读新闻得金币,邀请好友得金币还有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得金币,几乎涵盖了用户在app上的所有行为。
这对于用户而言,简直就是无本万利的挣钱之道。
当然这样的推广模式更适于在工作清闲,生活节奏缓慢的人进行,所以趣头条的目标用户并不是传统互联网竞争的核心用户是一二线的中青年群体,而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细分市场:以前从不接触互联网的中老年人、有大量空余时间的小镇青年,这些流量巨大却曾被忽略的群体。
凭借独特的定位,故而同样做“下沉”市场,趣头条比今日头条的空间更加广泛,成长速度更快。
今日头条2012年就已经出现在市面上,却至今没有上市,但趣头条却仅用2年时间,便从 0 到 6200 万月活跃用户数再到上市,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绝对的黑马。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
在资本市场上,都希望能做恒星而不是流星。
可惜的是,趣头条却属于后者。
经历上市的高光时刻后,趣头条的辉煌时代便一去不复返。
这两年,趣头条曾经引以为傲的用户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日活用户增长近乎停滞。
2019年,趣头条净亏损为26.893亿元,而2018财年净亏损19.458亿元,同比扩大38%,净亏损率为48.3%,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净亏损率为64.4%。
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趣头条亏损率没有那么高,平均日活跃用户也在增长,但依旧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为人民币5.318亿元(约合7510万美元)。
并且,在疫情期间,不少内容平台都迎来了流量暴增,比如B站,MAU同比增长了70%;爱奇艺,会员数量净增长了1200万,而用户数据和同行一比明显相差很多。
归根结底,成也下沉市场,败也下沉市场。
趣头条为了留住用户,以至于投入了太多的钱,最终导致入不敷出。
很多人都把趣头条形容为资讯信息界的瑞幸,亏损公司的钱,让广大用户受益。
其实最初趣头条商业模式并没错。
相关人士分析道:趣头条给用户的补贴只有一部分会被提取,未支出的补贴虽被记作成本导致“利润表”账面亏损,但经营活动一直在提供正现金流。DSP 平台的“老大”收了 100 元广告费,80 元用于流量,自己只能留 20 元。趣头条这家新广告公司则只用 20 元买流量,自留 80 元。
这样的运行模式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花钱买用户并不是一锤子买卖,用户始终都有高粘性。
趣头条这几年并没有什么好的内容,完全是依靠传销式营销来提高用户活跃度。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采访时说道,“趣头条目前的发展模式可以看作是在花钱买流量,这不是一种可以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打铁还需自身硬,趣头条的亏损与其内容质量的低下有关,优质内容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遭到市场的‘惩罚’。”
趣头条本身是一款看新闻APP,可是里面内容过时低俗,推送的内容中,广告占了很大的比例,譬如说刷新一次出现十条信息中,会出现三四条的广告,即便不是广告,内容也不过是过时鸡汤,无病呻吟的无用资讯。
虽然趣头条运行模式是用户通过阅读挣钱,而对于用户而言,看过内容挣到钱就可以了,看什么并不重要。但长期看无用的资讯,即便阅读和赚钱是两件事,也最终会让用户困乏,难忍抵触情绪而放弃阅读。
更加沉重的负担是,获得新用户的成本也增加了。2016年上半年趣头条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在13元左右,到2018第三季度,趣头条每获取一位用户的成本已经达到了105元,成本差不多是原来的8倍,利润空间更加稀薄。
归根结底,用垃圾内容制造垃圾流量,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又不断加大筹码,不断恶性循环,趣头条如果能真的能成功那就是笑话了。
太过依赖广告
趣头条另一大问题则是由于盈利模式极为单一,高度依赖广告。
翻看趣头条以往的 业务报表来看,从2018年上市后,“广告和营销收入”占趣头条的总营收的比例均在95%左右,之后比例越来越高,一度占到了总营收的98.20%。
虽然广告模式一直都是各家互联网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可是如此依赖广告,甚至等同于完全依靠广告这种商业模式,还是非常有风险的。
也不难看出,为什么趣头条会在平台上大肆宣传虚假广告,没有资质的广告也能轻松出现在平台界面。
这次315晚会并不是趣头条第一次被批评。
之前趣头条就曾经因为内容涉黄涉暴,用赚钱噱头发展下线被新华社点评。
并且引用匡文波等专家的建议:读者要对以金钱诱惑、鼓励发展下线的APP自觉抵制。加强对低俗违法内容的辨识能力,一旦发现平台上有谣言、涉黄等信息,积极向主管部门举报,避免因贪小利而成为不良信息扩散的“帮凶”。
只不过趣头条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
当然,趣头条也不是没有发展其他可能盈利的业务,因为明白自己是由于核心内容增长乏力,以及产品的单一,于是推出了米读。
虽然谭思亮表示,米读小说是公司移动网文新产品,2018年正式上线,采用了“免费+广告”的模式切入细分市场。米读在近半年时间内获取了4000万新增激活用户,目前DAU已超过500万。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米读还会推出作者的直通生态。
可实际上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残酷。
米读里面的部分小说粗疏不堪,充斥着淫秽露骨词汇,尤其由米读自己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的小说,具体内容和用词则更是露骨,只能吸引少量低俗读者。除小说涉黄外,在使用米读App阅读时,会穿插有诱惑性的“连信”广告,让用户体验感很差,APP在应用商店也被打了无数差评。
虽然趣头条一直说要做内容,但做法却大相径庭。并没有看到任何扶持内容的政策出台,反而一直消耗用户的耐心,挑战用户的底线。
趣头条如此发展,也难怪在现如今曾经下沉市场三巨头中,拼多多和快手都是发展迅猛,只有它明显彻底掉队。
未来在哪里?
作为曾经的下沉三杰,拼多多和快手依然增长强劲,但趣头条已经掉队了。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只能整改后,专心做内容。
虽然用钱换用户可以获得一时的盈利,但无论何时内容才是真正的王道。
没有大家看的资讯那么多,被信息时代轰炸的今天,要想真正被用户记住,并长久吸引用户,只能靠内容。
只有远离“撒币”,把钱花在能够更有效率地留住用户的地方,趣头条才能扭转不利局势。
趣头条董事长兼CEO谭思亮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我们一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在提升核心商业化能力方面付出的努力。我们希望今年下半年,收入和用户规模能继续保持增长,同时,我们会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以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