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消费界,作者消费界,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导读:
对于鼓吹996的公司而言,员工只是自己行进的助推剂而已,一旦被烧干,也就到了换一批的时候了。
企业的立场是,8小时会让自己的竞争速度死无葬身之地,而十几小时的工作强度,让员工面临生死显得微不足道许多。
而被榨干价值的员工,则面临着中年失业,甚至不断被提前的年龄鄙视中。这不是什么福报,只是一场披着资本外衣的狡黠压榨。
八小时的工作制的难以推进则表明,不要妄想自己的利益和对方在同一线上,对剩余价值的觊觎是他们永不会变的把戏。
八小时工作制上热搜
最近,微博上一条热搜引起人们关注。
如果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双休,社会会变得怎样?
图片来自知乎,目前点赞超过5万,微博阅读数超过8000万。
打工人被压抑的久了,正常八小时就觉得是福报了。
但在中国,能享受八小时工作制的有多少?
996成打工人标配
根据招商证据2020年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白领每周加班平均时长为3-20小时,仅有18.1%的人从不加班。除却四分之一多的三小时内加班,超过半数的人每周都要加班超过三小时,最惨的加班人每周超过20小时。
我相信这个数字,并不能真实反应一些大厂的加班情况。根据因匿名在脉脉发言而被辞职的前拼多多员工王太虚爆料,拼多多的加班情况令人大跌眼镜。
在98年拼多多员工猝死背后,拼多多内部员工受到的震动更大。
上海本部的员工每个月会有隐性的强制要求,每月必须工作300个小时,而且工时不够还会被约谈话。
而本部的买菜员工则会被要求至少每个月380个小时,如果缺时少量的话,会被问是不是需求不饱和。
300小时,按照现在每个月21.95个工作日,每天8个小时,正常应该是175.6个工作时。拼多多硬是增加了41.4%的工作时长,对应380个小时,增加的工作量就是53%。
互联网加班风潮确实凶猛。不管是BAT还是拼多多、字节跳动,亦或是华为、京东、小米、美团、滴滴,这些国内互联网科技豪强,全都逃不过加班的命运,996俨然是互联网标配。
21世纪初,从硅谷回来的国内创业者引导了一股不计考勤的上班模式。在不受制度约束的前提下,个人加班成为一种氛围,但真正的996还未形成。
996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2013年,当时阿里巴巴为了对抗刚出来不久的微信,想要开发出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提出了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制度。阿里杭州总部门牌号“969”,内部工作人员逐渐将这种模式戏称为“996”。
同时,国内互联网加班,还涉及到一些不可忽略的因素。
国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算起,到现在也就25年,和美国相比落后了10年。但在2020年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就占据了四席(阿里腾讯百度京东)。
但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某些特殊领域还处于全球突出地位,例如移动支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差距缩小得这么短,除了人口红利,员工加班加点必不可少。
其次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如果本公司产品一个月更新一次,对方两周就更新版本。对方相对更快的对市场做出反应,迎合市场的概率就会更大。这种情况下,为了竞争,加班无可避免。
在某些互联网龙头企业,还将加班纳入了硬性规定,与业绩和个人职业生涯挂钩。
在阿里,内部绩效评定4分最高,3.25最低,连续两年就离职。拿3.25这一年,不能升职加薪没有年终奖。为了不拿3.25,大家都是在牟着劲加班奋斗。
另一互联网巨头京东,则是制定了每周加班时长的排名制度,每日加班低于两小时,就可能会被标红,平均加班时长每天达4.69小时。
在所有人都在加班的时候,你不加班就成为了政治不正确,面临被离职的心理压力和风险。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明目张胆的对求职者表示,如果不接受加班,将可能无法满足聘用要求。
这种变相的员工筛选制度,要的就是从主观上认同这种“牺牲个人生活,与工作深度捆绑”的价值观的候选人,并渐渐固化这种文化。
当所有人都这样时,你就不会觉得难以忍受了。当打工人无法拥有选择的能力,资本便可以尽情的剥夺剩余价值。
而通过无限循环的剥削,则可以继续让打工人习惯这种模式,在没有思考的生活中,沦为工作机器。
打工人拼命加班的背后,除了被动选择外,信仰加班背后的财富神话也是原因之一。
信仰财富神话的互联网加班人
尽管马云关于996是福报的言论被群嘲,但打工人的选择似乎却在印证这一说法。
在劳动力市场上,互联网行业仍旧是香饽饽。求职者知道自己很大可能会面临加班的命运,但依然热切期望投身到互联网大潮中。
虽然他们很不满足现在加班的情况,但行动上却坚守阵地。这种矛盾的体现,体现了劳动者对互联网致富神话的普遍信仰。
互联网人可以获得高于大多数同龄人的薪资,并且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
2016年,华为的平均薪酬就可得达到52.43万元人民币,这也让每天加班4小时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
互联网行业高效率创造财富的水平,国内罕有。2017年,软件与信息技术行业平均薪资为13.3万元,连续两年超过金融业成为全国最赚钱的行业。
百度在05年上市时,诞生了50位千万富翁和240位百万富翁。阿里14年上市时,更是一时间诞生了超过一万个千万富翁。
信仰互联网能创造财富神话的互联网人,执着得投入到加班这一行当中。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一直处于上行阶段,消费者对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依旧没被完全满足。当然,随着这几年的互联网红利日渐消失,技术上面的缺口正在不断被填平。
互联网人作为生产一方,供需缺口导致了工资必然是高位。而移动互联网在过去的发展中,产能相比需求一直是落后的。就和当年房地产周期高位时土木人才工资高,没区别,就和资源行业产能缺口大,工程机械高位没区别。
也正是看准了这种时代红利,引得很多人加入了互联网行业。
但这种稀缺在世纪之初可行,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涌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实已经没那么稀缺了。
人才市场的翘首以盼和市场的需求供比,使得很多互联网公司明确招收35岁以下的。而互联网的快速变化,使得时间所积累下的工作经验无法转换为行业壁垒,随着时间的增长,个体所出售的劳动时间却在减少。巨大竞争压力的内卷下,加班成为了一种保住既有饭碗的求全之策。
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八小时工作制,显得理想化。
加班,赔命
互联网加班只是中国的冰山一角,谈起加班,许多行业都无法幸免。
广告、公关、咨询,加班,白天跟客户谈意向,晚上回到公司开始挑灯夜战,一天干十二三个小时常有的事,连熬几个通宵不稀罕。
投行分析师、金融审计师,要加班,金融市场的诡谲多变,让这群人加班到凌晨。虽然身在城市最豪华的CBD,脑子里却时常觉得自己是个无情的加班机器。
加班渗透到了各行各业,高强度的加班,引发了中国过劳死的问题。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最近这几年里因为职业压力等原因造成的”过劳死“现象已经频频出现,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一年过劳死亡人数达到60万。
巨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过劳死的主要原因。过劳死的人群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几乎都是在持续工作或连续熬夜后突然引发疾病的。
当生活、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正常休闲得不到保障,人的精神和体力处于透支状态,过劳死就可能会发生。
而现代年轻人996的作息模式,正是过劳死的状态显现,所以才会出现拼多多员工猝死等事件。高强度的加班,让中国人被时长绑架。
比起中国,国外的上班情况大不一样。
在美国,老板付不起高额的加班费,大家到点就走,一分钟都不会耽误。如果有急活儿,员工也会配合,加班费比正常薪水高出一倍以上,公司还得给员工叫外卖。
在德国,除了医生护士等专业性、时间性极强的职业,普通员工大都在五六点就下班,与家人共进晚餐与朋友聚会。为了准点下班,德国人一般会采取两种政策,更加高效的工作和坚持责任不在自己身上。
比起总是被教导要承担责任的中国人,不仅要做完自己份内的工作,还时不时需要给同事擦屁股的行为,天壤之别。
在英国,大部分公司都制定了“加班需申请”的制度。比如,伦敦某公司规定:员工单日加班超过2小时,必须提起两天申请,并获得至少两位上司的批准。
英国法定带薪是假期每年28天,有些公司明确规定,若员工在年底未完成标准休假天数,就扣除相应工资,目的是希望员工能以更加饱满的身心回到工作。
我们常说劳逸结合,其实这背后跟大脑有关系。
人体在运动或工作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成为疲劳。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机制在起作用,是大脑皮层细胞的警戒信号,它使人体得以及时休息,免于过劳。
所以说,能够休息好,同样是对自己的工作有益的。996则是在强制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处在准备状态,长此以往,出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
但在以利益为主导的公司,不是忽视了这一点,而是在明知道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牺牲就业者的权利,来获取超额的利润。
八小时来之不易,年轻人无福享有
八小时工作制,其实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快速推进,社会生产力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被卷入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浪潮中。
当时,世界上普遍工作时长都在14-16小时/天,有的更是长达18小时。工业革命后,英伦三岛的纺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了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各大工厂开始大量使用童工。
工厂内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相当恶劣,且每周至少工作6天。当时美国人的状况可谓艰苦,以至于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劳动者恶劣的环境和非人道的遭遇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这其中就包括一位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810年,空想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开始在他的工厂实行每天工作10小时的制度。
到了1817年,罗伯特欧文又进一步提出8小时工作制,并付诸实施。1817年,他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8小时娱乐,8小时休息”的口号,成为了8小时工作制运动的先驱。
但罗伯特的合伙人不愿意,并强制对方卖掉自己的股份。从此,罗伯特·欧文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终身为了工人权利、保护童工、免费教育而奔走。
从18世纪兴起的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让工人们的长时间工作一直持续了一个多世界。直到19世纪,1847年,英国的妇女和儿童的工作时间才缩短到每天10个小时,法国工人的时长缩短到每天12小时。
1866年的第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根据马克思的倡议,再次提出“8小时工作制”,此后,这就成为了世界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之一。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
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罢工使得全美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都关门。
1889年7月14日,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示: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可以说,八小时工作制一路走来历经艰辛,来之不易。但尽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八小时工作制反倒成了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
因为哪怕996,年轻人也不敢轻易请辞。
首先,经济形势下竞争一直在,每年涌入市场的高学历人才不断增长。从1984年至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从2.4万人增长到840万人,逐年增高。
高增长的背后,同时还面临内卷化问题。紧俏行业普遍提高了学历门槛,本科生为了更好的发展纷纷加入考研大军。导致的结果就是高学历人才做着低端工作,浪费人才的情况,而这更加剧了普通学子不敢失业的心情。
其次,中国收入差别大,程序员和进厂员工的薪资差距达到可达到十倍以上。一个在工厂工作十二小时的普工,连续站上十二小时,拿到两三千元,互联网虽然同样是高强度,但普遍高于大部分工作的薪资待遇。
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让年轻人开始求稳,不敢轻易丢了自己的饭碗。
第三是垄断造成了生活成本和创业成本巨高不下。在互联网巨头垄断下,创新的活力被扼杀,因为自己资金体量小,一旦被巨头盯上,很难翻出对方的手掌心。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一旦市场秩序归于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掌控,消费者则成了这些企业案板上的肉,可以任凭宰割。
第四个也是最近频上热搜的原因: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力量不均衡。
最近的新闻中,不时出现请丧假被开除、提出建议被领导认为是顶撞而被动请辞的事件。这些消息显示,在就业市场,劳动者始终处于弱势一方,才让用人单位对员工权益如此忽视。
当员工成为案板上的肉,宰割只在于资本家的心情。
996为谁创造了效益?
如果一个人没有个人生活,社会如何发展出个性,我们如何期待新东西和新思想。996不应该是我们发展的归宿,也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我们发展的目的是想要生活过得更好,更轻松,生活水平更高。
一个人五六点下班和晚上九十点下班,整个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就算中国GDP总量已经迈进了100万亿GDP,但没有消费,没有感知生活的乐趣,人就成为了一部没有情感的机器。
这对于人生意义的实践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坏处横生。
而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在搞996,社会的总效率其实有可能降低,社会的总财富不一定会增加。目前,我国的消费已经超过了出口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
而人的时间是固定的,当你每天工作到九十点,周六也要干,别说让你周末出去消费了,就是起个床也是难事。当整个消费市场规模缩小,又带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整个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假设市面上有10家企业,其中两家搞常态化的996或007,剩下8家都是正常企业。慢慢的,剩下的8家企业,有可能就打不过这两家企业。最后变成,要么被打死,要么也只能搞996或007。
等全行业都变成996或007,上下游企业也这么搞,别人还在加班加点,你却脱节了,怎么提供供货或者服务?
最后整体的趋势就是,全民996或007。到时候你想找不实行996或007的工作,对不起,没了。所以说,一旦996被常态化,没有人能够幸免。
鼓吹996的企业就是利用了高涨的房价和相对优势的酬劳捆绑就业者,来实现自己竞争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打工人成为企业利益的竞争机器,将自己裹挟进加班风暴中。
但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被卷入其中时,对社会创新的活力和个人潜能的激发,无疑是扼杀性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创造性,这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本可以在不同领域上发掘自己的潜力,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但却因为上涨的消费和加班,将自己无限异化,成为一个专注于工作的机器。
而现代化的996,无异于加了一个助推器,使得这种异化被无限加大。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具有无限创新的国家,自己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很难做到。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