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俄罗斯“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人类对于太空的向往从未停步。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以及“互联网+航天”的产业升级变革,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航天领域在商业航天方面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创业邦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研究报告》,以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事件概述及商业航天产业图谱为核心,分析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国内竞争态势以及在国际商业航天竞争地位。
本报告在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的基础上,从商业航天领域时间数字、成绩数字、机会数字、优质项目等数字相关之处着手,并通过对SpaceX、银河航天、九天微星、中科天塔等国内外商业航天典型企业的研究,分析商业航天细分赛道及具备投资潜力领域、未来的发展机遇。
报告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Part.1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概述
一、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驱动因素
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而开展的航天活动,在国家相关政策放开、资本与技术的共同驱动下,迎来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关商业航天的融资与产业布局的利好消息不断涌现,一批民营创业型企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中坚力量。
二、中国商业航天五年的飞跃之路
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中国的航天工业在国家主导下发展了 60 余年后,首次打开了面向民营资本的大门。政策、资本、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商业航天领域。商业航天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向商业化转变的历程,短短五年就形成了初具雏形的产业体系,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都有民间企业进入,在政策的宏观加持和资本的助推下,基本形成了国营为主、民营补充的完整产业链 。
三、中国商业航天迎来万亿规模蓝海,2025年或突破2100亿美元
在政策的扶持与资本的加持下,商业航天行业将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15-2020年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由3,764亿元增长至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其中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2%。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单位:亿元人民币)及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四、中国商业航天业务收入:地面站和设备、卫星电视、定位导航与授时最赚钱
2020年全球商业航天收入结构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卫星工业协会,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在航天基础设施类业务中,地面站和设备类业务收入最多,占商业航天总收入27.75%。在航天产品与服务业务中,卫星电视类业务收入最多,占商业航天总收入26.92%。
一般而言,在商业航天的业务链条中,越接近普通民众、贴近终端用户的业务收入就会越高,同时地面设施设备高于非地面的收入。
Part.2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分析
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结构
商业航天产业链较为复杂,涉及环节众多,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及应用及运营服务等环节。
二、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图谱
卫星产业是商业航天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商业火箭和卫星制造领域,正在逐步成型,成为我国航天产业的核心中坚力量。而商业载人、深空探测、太空站等业务仍处于萌芽阶段,总体经济规模较小。
总体而言,背靠航天军工科研院所的“国家队”在发射资源、卫星技术积累以及工程能力等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大批民营初创航天企业在民营资本的助力之下纷纷成立,由于民营的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受到的体制内束缚较少,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降本增效等方面占得先机,可以有效地与国家队形成互补。
Part.3
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概况
一、中国商业航天融资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突破100亿
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的腾飞起点,也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商业航天公司数量开始持续增长,企业融资势头强劲并且融资规模逐年增加。
2016年-2021年4月商业航天领域融资趋势
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2019年的资本寒冬,融资金额及事件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已披露融资事件总数只是略有下降,已披露融资额的事件数首次突破40件,融资金额突破50亿元人民币,商业航天各细分赛道纷纷涌现出头部企业。
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商业航天依旧热度不减。融资金额大幅增加,首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相较2019年增长了61.21%。
二、北京成为商业航天资本核心集聚地,长春、西安、天津位居第二梯队
2020-2021年4月国内主要城市商业航天公司已披露融资额 单位: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2020年北京以45.89亿元的融资金额远超其它地区,依然是商业航天产业资本的核心聚集地。北京拥有丰富的航天资源,航天单位及科研机构全国最多。
2020年长光卫星以24.64亿人民币融资刷新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金额最高纪录,直接推动长春市融资规模突破20亿元人民币。
西安被誉为“航天动力之乡”,西安航天基地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航天特色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具备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要素的城市,已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重要一极。
三、中国商业航天重点投融资案例
从2014年民营商业航天历史上的第一笔投资开始,中国商业航天经历7年稳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迈向太空”的巨大商业前景。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均融资超过12亿元人民币,卫星发射领域更受投资机构青睐。卫星发射服务的绝大部分投资依然集中在火箭制造赛道企业,火箭总体制造成为资本主要关注和投资的对象。
2020-2021年4月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千万级以上融资案例(已披露) 单位: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创业邦研究中心整理
四、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之“最”(截至2021年4月)
Part.4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案例
中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自2014年起大量社会资本开始涌入商业航天领域。自2015年起,民营企业的加入,使得商业航天呈现出主体多元、模式多样的竞争格局。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近五年以来我国航天相关企业年注册数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20年底,已注册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161家。
一、全球商业航天先驱者-SpaceX
二、国内首个民营卫星工厂-九天微星
三、国内商业航天首个独角兽-银河航天
四、天基物联网布局者-中科天塔
Part.5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趋势
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未来趋势
技术层面:高性价比、低成本运营是商业航天实现长久发展的关键要素,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卫星与火箭的研发、设计、制造成本会持续降低。
产品层面:随着低轨移动卫星通信技术日趋成熟,通信卫星将逐步取代遥感卫星,成为提升发射服务水平的新增长点。
运营层面:传统的卫星发射依然处于重型、低频、长周期的发射模式,未来卫星发射将会加速过渡到微型、高频、短周期的轻量化模式。
需求层面:未来 5-10 年,卫星发射需求将急速增长,卫星运营、服务环节将成为国内主要增量市场。
二、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建议
社会资本的进入加快了中国航天业的变革,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但中国商业航天还处在产业兴起阶段,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需要政府、投资人、航天国企、航天民企和生态服务平台的共同努力,有序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Part.6
2021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榜
随着政策与资本持续加注,商业航天赛道不断涌现出优秀初创企业。我们参考企业相关资料,基于企业创始团队背景、核心科研技术及专利水平、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融资能力等多重因素综合评估出商业航天领域榜单。
上榜企业集中分布在产业链中的卫星制造与卫星发射领域,我国商业航天还需在产业链下游中的卫星应用更进一步发力。
上榜企业集中成立于2015年-2017年,这与商业航天近五年的发展路径 一致。
上榜企业四笔超10亿元人民币的大额融资都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领域,总体而言,卫星制造与卫星发射领域的融资额平均为亿元以上。
2020年11月银河航天完成新一轮B+轮融资,投后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领域第一只独角兽企业。
查看完整报告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登录创业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