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经达到3.5亿,2019年北大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的研究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9500万。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确切说明抑郁症的准确致病因素是什么,但在行业内的普遍认知中,长期的抑郁情绪很有可能诱发抑郁症的出现。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抑郁情绪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且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因事件、环境及人物性格因素,抑郁情绪消散周期可能大有不同,没有得到有效疏导的抑郁情绪也容易长期堆积,从而诱发其他疾病。
连续创业者徐颖奇表示:“看到心理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看到了未来的赛道,于是萌生了创办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的想法。”于是杭州袋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点灵”)于2015年8月正式成立,致力于心理疏导与心理服务工作。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壹点灵,经授权使用
鉴于徐颖奇此前的平台型产品创业经历,壹点灵仍以平台模式为主。壹点灵心理服务平台核心原理在于赋能心理咨询师,通过聚合品牌效应,满足大众对心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徐颖奇解释道:“目前心理咨询在国内的市场被严重低估,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心理咨询的业务也有了新的路径与方法。”
互联网与心理咨询其实有着天生的适配基因。线上心理咨询则可以透过网络实现,在私密空间中主动寻求心理服务,消费者的隐私能得到更好地保护。由于无需到特定门店接受心理服务,服务的灵活性得到大大提高。
科学研究表明,深夜时人们的负面心理情绪普遍高于白天。在深夜人们思维更加感性,容易出现焦虑、低落等情况,但深夜外出咨询显然不符合多数人的习惯。更多人会打电话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以缓解压力,但壹点灵的出现让人们在深夜面临负面情绪时,有了更多元、更专业的选择。
面对客户对心理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背景,壹点灵创立了互联网标准化心理服务流程,将心理服务以产品可视化的形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并通过大数据智能推荐,大大地减少了用户的筛选成本。
从咨询师角度来看,壹点灵平台本身聚集了较多客户,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能够减少咨询师在获客方面的前期投入,加大单个咨询师的有效服务时长。同时,为增强平台中的咨询师的专业性与服务能力,壹点灵同时开启6+1小组模式,每6位咨询师由1位组长带领,对咨询者进行服务,平台也会对咨询师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以加强专业能力。目前壹点灵心理咨询平台咨询师最低标准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用户画像上,壹点灵统计数据显示,平台最多咨询类型为女性,占比近70%。徐颖奇认为:“人们负面情绪的产生因素很多、包括学业、家庭、感情、事业等等。影响因素也千差万别,如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生活压力不同,中年危机与学生群体压力不同等。”而女性成为壹点灵平台的主要咨询者,则主要是因为女性在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倾诉与寻求帮助。因此在市场战略布局上,壹点灵也会侧重压力大的用户聚集较多的平台来进行宣发。据了解,目前壹点灵已经累计提供240万次心理服务,客单价平均值约为400元人民币。
徐颖奇介绍道:“壹点灵不仅仅是搭建了一个咨询师与咨询者沟通的平台,也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咨询师,成立专门团队担任常见心理服务单位中咨询助手职责。以助手+数据支持的多元模式减轻咨询师在心理服务中的工作量。”
面对供给两侧匹配效率低和服务品质较难保障的市场痛点,壹点灵首创专科化服务模式。一方面,对用户在不同场景遇到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将求助问题进行类化和细化,实现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SKU;另外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类进行专科化管理、培训和运营。两个方面贯穿了用户和专家的供需匹配,从而实现:全国的心理服务资源最优配置;不断深耕细分领域,推动心理服务的创新发展;针对庞大的用户规模基数,通过智能匹配,提供细分领域针对性的专业化、专科化服务。
徐颖奇认为:“互联网科技技术对心理服务行业是极大的助力。壹点灵持续进行行业创新并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通过对心理服务全面数字化的改造,实现线上线下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体化闭环,将帮助更多的用户获得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的心理服务。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壹点灵,经授权使用
壹点灵的标准化和专科化发展,辅以数字化系统、数据积累和培训体系,可以极大地扩宽服务范围和市场空间,从而能贯穿2C端及2B端,面向全社会提供完善的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关于企业价值,壹点灵针对心理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行业背景,推出了互联网标准化心理服务流程,将心理服务以产品可视化的形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并通过大数据智能推荐匹配心理服务内容提供者与需求者两端,以精准用户画像匹配心理服务,大大地减少了用户的筛选成本。
融资方面,壹点灵于2021年4月29日宣布完成最近一轮B轮融资,由58产业基金主投,主要用于平台优化及市场推广。此前壹点灵分别获得元生创投、比邻星创投、约印医疗基金等多家机构投资。B轮融资后,壹点灵将持续全面强化心理服务体系及标准化产品的搭建与完善,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入布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心理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以科技赋能心理健康领域,推进心理服务社会化普及;以标准化和专科化为驱动,构建纵深全谱系解决方案,推进心理服务行业的新高度。
本文文章头图来源于图虫网 ,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