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创业邦连续第十一年推出“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创业邦再次把“30岁以下创业新贵”的舞台交给年轻的90后和00后们。在市场风云骤变,竞争局面更加暗潮涌动的情况下,通过解读这些年轻的创业新贵们,展现他们在各种前沿技术中的探索、深耕,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意识,将如何影响并改变这个时代。这是本系列的第4篇报道。
作者丨解夏
编辑丨及轶嵘
图源丨受访者
图片设计 | 李斌才
2014年,赵洋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开始了求职之旅。他先被一家做视频会议的公司看中,当时他没有选择加入。后来这家公司红遍全球。
同样的经历还发生了两次,这些经历固然有遗憾,但在赵洋看来,每一次被创始人邀请,反而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念。
于是,2015年他开始创业历程,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与李晓捷和朱辰昊共同创立了再惠网络。
商业是实现价值的最直接方式
在美国读大学期间,赵洋在视野、价值观、方法论甚至生活方式等方面经历了巨大冲击,这些冲击促使他对多元文化产生极大的包容。
有一次,他穿着西装去面试,街旁就是流浪汉,面试完后,他去跟流浪汉换25美分的零钱,然后拿着这些零钱去洗衣服,当时,他和流浪汉都感到很开心。
“第一步要先做到包容,第二步才能够兼容,兼容的意思是,你能从各种方式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式。”赵洋说。
赵洋在大学生活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他跟着教授做了很多扶贫型项目,例如帮印第安人建造自动调节温度的房屋,帮非洲小朋友做AR眼镜,帮他们阅读多国不同语言的书籍,这些事情让赵洋非常有成就感。
项目研究和创业是一脉相承的。
2013年,他在美国有过一次短暂的创业,做陌生人社交应用,虽然项目以失败告终,但他结识了现在的一位创业伙伴朱辰昊。朱辰昊是当时项目的律师,两人都对创业抱有极大的热情,一拍即合。回国后,赵洋又通过太太的朋友介绍,与李晓捷相识。
2015年8月,再惠网络成立,此时正值企业服务行业急速扩张阶段。当热钱涌入,行业必然会经历快速繁荣、产生泡沫、泡沫破裂、重新回归正轨的曲线过程。
“2015年、2016年企业服务行业是虚假繁荣,此后两年又逐渐跌入谷底,很多投资人不敢投了。”赵洋对创业邦说,企业服务现在的形态,已经跨越了鸿沟,从2019年开始,行业慢慢回归基本面、回归商业逻辑、回归长期价值。
再惠的前两轮融资都发生在行业快速繁荣期,第三轮融资是在2017年11月,此时泡沫开始破裂,但再惠依然顺利地融到了资金,并开始加快发展速度。行业触底反弹后,再惠又拿到5000万美元C轮融资。
“当市场好的时候,不应该拿到钱的企业也能融到资,但市场不好的时候,头部效应会更明显。”赵洋认为,泡沫破裂是好事,能够让整个商业环境变得更健康。泡沫破裂是行业回归正轨的必要条件之一。
短短6年,再惠网络已经完成5轮、共超过1亿美元融资,服务超过1万家企业,成为企业服务领域的一匹黑马。
穿越周期,让赵洋有了独特的判断,他认为,新消费目前处于临近爆破点之前的状态,爆破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
第三次SaaS升级,扩张企业服务边界
再惠创立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家数字化的餐饮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餐厅做回头客,用数字化的方式搭建一套Social CRM。
在赵洋看来,再惠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边界升级扩张。
第一阶段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最开始我们主要卖的是一个云端的软件,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单独提供一个软件,和客户的亲密度是有限的,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空间也是有限的。”赵洋说。
于是,再惠对边界进行了升级,第二阶段不只简单地提供Software,还提供更多的Service,这被赵洋称之为Service-as-a-software,服务即软件。
最典型的就是再惠对代运营服务的反传统。再惠提供的代运营服务,则通过中后台软件、人工智能系统、大数据的支持,将人力释放,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系统和客户之间的翻译官。
“我们重新定义了代运营,只有这样才能规模化,有更高的毛利,才能有沉淀。”赵洋说。
目前,再惠已进入第三阶段,即对一切Service和Software都进行智能化和平台化升级。
聊起再惠,赵洋语速很快,侃侃而谈,从他的语调中,你能感受到他对创业的激情与坚定。
不过,这份激情,一路都伴随着质疑声。
接受质疑,享受孤独
对赵洋来说,质疑已成为一种常态,包括来自同事、合伙人、投资人甚至家人的质疑,“什么时候不被质疑了,反而会觉得不舒服。”
赵洋在抖音上有一个账号,他很喜欢马斯克,曾尝试把马斯克的采访片段发到自己的抖音号上,自己还充了100块钱的DOU+,但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想分享自己喜欢的企业家和内容。
“其实我有点想去故意吸收一些社会上的质疑,测一测抖音上的大众取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赵洋测试的结果是,大多数观众都在骂,这符合他最初的假设。
如果在三五年前,赵洋可能会去回应这些质疑声,以此来证明自己,但经过6年的创业,他习惯了这些质疑声,对他而言,被质疑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过程”。
“处理被质疑的方式无非就两种,感性的和理性的。”在感性层面,赵洋认为,做好一份事业,本质上是信念驱动的,只有你对一件事有执着的信念才能把它做好。
在理性层面,赵洋说自己是一个“超强的自我批判者”。
每隔一段时间,赵洋都会写总结进行自我批判。“所谓的批判,就是通过批判得出来新的认知,这更像是认知的梳理,但这个认知一定是先去不断地挑战自己,挑战的终极结果就是在当下可以输出的观念。挑战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是抓手。”
“大多数人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只是认真地整理了一遍自己的偏见,偏见不可能100%抛掉,只有尽可能地可能抛掉60%到70%。”
这些思考也反映在决策上。
赵洋时常抛出一些新的想法,想法抛出的一刻,团队所有人都会觉得必须立刻开干,但他会让大家沉淀一段时间,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当激情和偏见褪去后,再把当初的想法重拾起来,如果仍然觉得那是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再去探讨更具体的执行策略。
“重大决策一定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几天时间就泄气了,以后更不可能持续下去。”
创业以来,赵洋最大的感受是,创业家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有两点,一是真诚,一是格局。保持真诚是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坦诚地对待他人;格局是长线思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不被周围复杂因素所影响。
有一次,一位员工离职后独立创业,赵洋帮他介绍投资人、介绍客户,在融资过程中帮他完成背景调查,还为他背书。
“如果按照利益角度思考,我肯定不应该这么做,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是惺惺相惜、相互支持的创业者关系,帮助别人,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赵洋说,如果你是为了追求回报而帮助别人,那么你的想法一定会不纯粹。
他最敬仰的企业家有两个:乔布斯和马斯克。从这两位企业家身上,不仅让他学习到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思维,而且对他的精神层面的提高也有极大浸染。
“创业者都是孤独的,你会越来越享受孤独的过程。”谈及孤独,再次激起了赵洋的诉说欲,他引用了一大段乔布斯在《Here's to the crazy ones》里的一段话: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你可以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这句话可能本身是自恋的,但底层逻辑是,你是不能够被忽略的,你只要不忽略你自己,哪怕孤独也没有关系。”赵洋说。
马斯克也曾面对诸多质疑,也曾经历孤独,他将Space X的火箭回收船命名为“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这在赵洋看来是:被质疑多了之后,反而你会去热爱那些质疑你的人,因为是他们推动你成长。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