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作者:曾响铃,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面是阳光沙滩,一面则是云端智慧城,今天的海口市早已迭代发展成为一座文旅与科技并重的“数智椰城”。
在这里,超过千亿条的数据资源池,支撑起交通、政务、医疗、文旅、物联网等5大领域的多个智慧应用场景,并实现了全市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统一短信网关等。同时,180万市民和游客只需要登录“椰城市民云”一个入口,即可获取73个省市部门的508项公共服务。
而在这一个庞大的“数智椰城”背后,正是由阿里云混合云支撑着。
如今,混合云全面兴起,成为行业趋势。海南省“海口城市大脑”斩获了IDC 2020年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行政管理”类“最佳智慧城市项目”,在全球215个城市角逐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城市的未来探索!这一标杆在印证海口市与阿里云的建设路径的同时,也持续验证着行业的风向。
根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2020年,90%的中大型企业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同时,IDC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份额的67%。
对于这个趋势,中国市场的反应似乎更为明显,国内突出的云巨头阿里云如今已是混合云的坚定拥趸。那么,对于整个中国市场而言,这是一场“过度”反应,还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阿里云早前海口市应用的混合云战略是否能得到持续验证?聚焦国内的云市场,这或许值得进一步拆解。
混合云的中国机遇:一场“甜蜜的烦恼”?
与很多互联网科技领域类似,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常常也被拿来进行“国际对标”,国内的几大云巨头不仅要与国外云厂商争个地位高低,同时也要在技术路径上进行多重对标。
长期以往,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很容易就会被忽略。混合云崛起,并在中国市场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认可,其背后或许是中国的云计算在对标国际巨头的市场格局时,一开始的路径就“错”了。
在十分注重合规、安全的环境下,国内政企核心业务全面上云对混合云的需求更为迫切。相比来看,欧美市场似乎就没有那么迫切。
NASA、FINRA(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DA等100多家公共事业部门以及GE、诺华、西联汇款、Capital One等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企业巨头,都是直接选择AWS的公共云服务,而沃尔玛、大众汽车等则选择了Azure的公共云服务。
尽管国内政企上云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在监管合规、数据安全等特定要求的严格规范下,混合云显然更讨国内政企市场的欢心。
除此之外,国内政企组织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等种种原因,大多积累了不少五花八门的“家底”,如芯片、硬件、OS等。这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产,必然是不能扔掉的,那么在上云的过程,如何匹配国产化基础软硬件需求,就需要一个对应的云计算体系进行适配。
公共云的通用标准很难契合每家不同的需要。这时候,整合化的混合云的价值和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以阿里云混合云为例,在整合资源、开放生态等支持下,从硬件生态到应用生态再到集成生态,基本都能一一满足或扩展实现政企上云需求。如此,既能保证复杂软硬件组合的当下需求,也能为更突出的物联网(如依托边缘站点等方式)提供云服务。
那么,是否也意味着混合云更好更高级?
答案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按照云的部署模式来看,云可分为专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但决定云服务质量的根本并非是部署模式,而是底层基础,譬如自研能力、技术架构等。
特别是在云计算产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市场需求在转变,企业数字化也愈发关注底层基础与上层应用的协同。在OpenStack受到冲击的另一面,也恰恰说明了政企上云越来越规范、复杂,在大规模部署、技术架构兼容等需求拉动下,倒逼着云厂商必须具备自研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
混合云,更要如此。
因此,值得一提的,国内混合云大规模崛起的根本,是政企数智创新需求的复杂化,更需要自研的、兼容的云资源及能力来满足政企转型。
从市场风向来看,自研的混合云正在占据着较高的市场地位,备受青睐。以阿里云为例,通过集成其诸多自研成果如飞天云操作系统、数据库Oceanbase、分布式中间件Aliware等,其发布了首个全自研原生混合云,进而很好地适应了中国云市场的变化,市场份额在国内保持着绝对突出。
由这样的布局可见,今天的混合云已是各项云能力的集成体,犹如一场精彩纷呈的“交响乐”一般,混合演奏出数字时代的未来。
“交响乐”的本质,考验着混合云操盘手
不同于阿里云在国内市场的处境,AWS、Azure等国外云巨头在服务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发力最多的往往还是公共云领域。根据IDC发布的《全球半年度公有云服务跟踪报告》显示,AWS、Azure分别以24.1%、16.6%的市场份额占据在前列,齐头并进。
相比之下,国内巨头阿里云在中国混合云市场趋势以及自身混合云基因的影响下,率先走上了双轨路径,一方面持续提供着公共云服务,另一方面则加速走上了混合云的创新道路。
而这样的选择,也悄悄地改变着几大巨头之间的处境。
今天,在混合云的应用路径上,市场已经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并对云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交响乐来对比的话,阿里云所处在的混合云市场正呈现出三大变化,抬高着行业的门槛。
首先,横向来看,混合云市场正历经交响乐从独奏到全乐器“协奏”的阶段。
在混合云市场,云的形态愈发复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要求云厂商能提供统一的云架构、整合的云资源以及更标准化的云界面等等。为了应对这样的需求,阿里云混合云的思路在于强化“一朵云”的核心要义。
那么,什么叫“一朵云”?从阿里云发布的Apsara Stack 2.0来看,大致可以看到三点呈现:
其一,以飞天2.0为核心的专有“公共云”,呈现出一云多芯、一云多Region、全场景灾备等特征;
其二,云的能力的持续演化,呈现出从一朵可管理的“云”向一朵可自主运营的“云”,云资源智能管理与云平台自动化运维等特征;
其三,一体化趋势显著,呈现出“边缘场景智能云化+中心云无缝集成” 云边一体、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开箱即用等特征。
由此,基于Apsara Stack 2.0的升级,阿里云混合云正完成从面向单一私有云场景到服务大型集团&行业云场景的升级——在建云方面强调全场景基础设施云化,在管云方面打造可自主运营的混合云管理平台,以此形成“协奏”全面推动政企上云。
与此同时,在用云层面,阿里云混合云也同样延续着这种思路——通过“同行者”项目真正实现技术白盒化,确保与中大型客户的技术能形成匹配,并基于业务场景构建了“应用+云平台”一体化运维功能,全面实现协同。
其次,纵向来看,混合云如交响曲一般必然需要面对从单一曲调到不同“乐章”的呈现。
这是混合云的另一大考验,不同企业不同业务规模对云资源的部署要求不尽相同,同时更要适配不同的场景要求以及应对极端情况。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是每一个混合云厂商都需要面对的。
在阿里云混合云服务多个行业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就非常明显。在服务某电力集团时,从总部到省级共设了N个Region,近万台服务器,且要求物理资产数据全部在线化,应用一次开发,全域部署,安全策略统一下发等;而在服务某金融机构时,根据需求点的不同,在满足基础资源弹性供给的同时,需更加注重满足等保三级2.0和金融级可靠性。
可以说,每一个行业都相当于一个新的“乐章”,混合云厂商需要的是在复杂的行业需求中去满足好不同“乐章”的演奏要求,如此才有全面推动政企上云的可能。
最后,交响乐的高潮是从小旋律到大型经典曲目的演奏,而混合云也类似如此,在市场上面对大规模商用的挑战。
早前,与公共云相比,混合云往往被质疑“缺乏大规模检验”。目前,这种质疑早已随着诸多行业标杆项目的落地而不攻自破。
就以阿里云混合云来说,其重点业务双11本身就是一次大规模商用能力的验证。面向外部,目前阿里云混合云已有近1000家大型客户,覆盖了政府、金融、能源、制造、新零售等全行业,并支持了浙江最多跑一次项目等诸多大型政企项目创新上云应用。
由此,在这种规模化的业务项目驱动下,阿里云混合云也得以发展成为最早大规模成熟商用的原生混合云,目前单集群最大规模10K+,专有云服务器总规模100K+,已部署全栈云产品70+,可提供金融级的两地三中心的灾备能力,是业界首家基于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提供完整两地三中心能力的厂商。
综上,当前混合云市场所呈现出来的“交响乐”本质,持续倒逼着混合云厂商进行多面升级。那么,相比于AWS、Azure等国外巨头专注于公共云,在混合云领域的阿里云等也同样需要面临更多维的技术挑战,如果跟不上以上三大变化,那么其混合云的优势也就很难释放出来。
这种处境也将进一步加剧云巨头之间的“分歧”。
做政企数智创新的同行者,混合云需要长期主义
今天,面对政企的数智创新,我们必须要用一个长远的眼光去看待。
随着政企核心业务全面上云,数字化转型迈入更深层次的应用阶段,技术往往需要不断与行业场景融合——这种融合趋势在实践的层面便拉长了政企数智创新的“战线”。数智创新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通用方案上,而是需要深入到行业场景中,在充分理解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专用方案。
这也就意味着,在数智创新的道路上,政企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提供商,更是一个能与汝并肩、风雨与共、值得信赖的同行伙伴,携手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