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裁撤战投部,阿里出售微博股份,互联网下半场将迎来哪些变化?

爱奇艺
北京文化娱乐
网络视频播放平台
最近融资:上市公司定增|4.42亿美元|2007-03-27
我要联系
政策监管和流量见顶双重压力下,互联网还会更糟吗?

图片

2021年,互联网行业遭遇最严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监管重点。阿里巴巴、美团、微博等企业接连被罚。2022年1月19日,字节被爆裁撤整个战略投资部,消息一出,瞬间引起全网关注。而在不久前,阿里系先后退出芒果超媒和财新,而且正计划售出全部微博股份。政策监管和流量见顶双重压力下,互联网还会更糟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郝庆谦,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互联网行业的野蛮扩张被按下暂停键后,如果巨头就此陆续放弃或者退出敏感领域,回归各自核心业务,创造更加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和创新持续的市场环境。社会舆论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两极化态度是否会趋向缓和?

如今面对企业营收停滞、市值下跌的局面,互联网企业会如何转型找到增长的第二曲线?战略投资业务是否会由国内转向国外?过去以垄断为目的的投资是否会转向核心技术领域?

当行业创富效应下降,互联网也不再被看成“新经济”时,未来还能否继续成为多数人才的首选行业?人才又会出现怎样的流动?互联网行业的下半场还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对于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还可以追问更多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缘起的思考。

处罚力度加大,监管进入常态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所示,垄断行为包括:

  •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经营者集中。

2020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将“二选一”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限定交易行为。阿里巴巴和美团两家企业强制商户“二选一”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腾讯收购中国音乐集团、永辉云创等则属于经营者集中。从阿里巴巴和美团的处罚力度看,平台型企业行为将受到严格监管。

除此以外,互联网平台各种违法违规等乱象也将面临持续整治。如低俗直播、流量造假、发布或传输违法违规信息、内容侵权等。2021年,各互联网平台针对网信办相关政策,对两万多“头部账号”实施永久封禁。滴滴、微博、知乎等多家互联网平台企业相继被处罚。

中国经济在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中,离不开反垄断和公平竞争政策的保障。尽管从短期来看,互联网平台企业盈利受到影响,但从中长期看,长期监管有利于互联网行业的规范发展。

税率优惠政策针对性调整

根据国内现有税收政策,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但以下三类可以享受税率优惠:

  1. 高新技术企业主体享受15%的优惠税率;

  2. 被认定为软件企业的主体有权享受企业自首个获利自然年度起两年免征所得税,之后的连续三个自然年减半征收;

  3. 获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资格的企业享受1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优惠税率可改善互联网企业现金流与利润状况。以阿里巴巴2021年三季度财报数据为例,集团缴纳所得税60.87亿元,2020年同期仅为19.11 亿元。单税收层面,阿里巴巴要承担41亿元的成本增加。

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出台软件企业指导方针,要求“重点软件企业”必须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对员工学历以及研究、开发支出的收入占比等指标,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头部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均未能进入重点软件行业名单,这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将不再享受1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

中国互联网公司迎来史上最严格的数据监管时代。加强对平台经济的治理,也是我国政府追寻税收公平的重要举措。

但取消优惠并不意味着国家弱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反这次调整的思路,是强调数字经济要虚实结合,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而且像BAT这样的头部公司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按照现有税率政策,互联网企业很大可能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即使如此,企业也要能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基础软件和研发设计工业软件等薄弱领域,并且根据这类企业特点,以5000万营收作为门槛,给予自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以此来看,预计未来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将按照15%优惠税率征收,国家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行业将继续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

图片

巨头短期不会拆分,长期将聚焦主营业务

AT&T曾因垄断被强制拆分。其拥有的贝尔实验室曾是美国历史上最大、最成功的私有实验室。依靠AT&T的经费支持,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如通信、晶体管和半导体、计算机科学领域均突出世界。但因为拆分,贝尔实验室失去稳定的资金支持后开始走向衰落,拆分出来的朗讯最终被诺基亚收购。

AT&T被强制拆分的决策是否正确并无定论。不过自此之后,尽管微软、谷歌、脸书等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因垄断问题遭到审查,但总是有惊无险。因此,为保证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国互联网巨头暂时不会出现被强制拆分的情况。未来像腾讯系、阿里系、字节系等庞大的生态系统也不会再出现。

美国科技巨头如脸书、谷歌、亚马逊等公司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重塑多个行业,从而破坏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各国政府对科技巨头权力扩张、阻碍竞争、加剧经济不平等的担忧与日俱增。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体量,中国政府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监管也将长期执行下去。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重点任务已经释放出了强烈信号,旨在要求巨头公司回归主业,聚焦自身业务。而且巨头是否真有能力处理好庞大的生态仍值得怀疑。

即使微软这样优秀的公司,在移动时代也几乎陷入泥潭。直到纳德拉上任后,大刀阔斧砍掉诺基亚业务、移动服务业务、即时通讯等业务。专注发挥基础优势,强化企业级软件相关业务。在以“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新战略下快速发力云技术,微软才能够重回巅峰。

而阿里巴巴过去战略投资或收购的公司如虾米音乐、UC浏览器以及优酷土豆等,多半已处于消失或边缘状态。百度扩张时期业务涉及团购、外卖、直播、游戏、教育、视频等多个领域,爱奇艺连续六年亏损359亿,其它业务也以失败收场。

直到2017年,陆奇以“ALL in AI”战略为指导,像当年微软一样,通过清理不能盈利的业务,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回到“主航道”等一系列措施,百度局势才开始扭转。从近期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MEG)(手机百度App、百家号、直播、游戏,短视频等)被爆裁员的迹象看,百度正在集中精力聚焦核心技术。

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迭代

目前,互联网主要以消费端为主,无论腾讯、阿里巴巴,还是滴滴、美团、抖音和快手、拼多多等,本质上都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用户是核心。随着监管从严,用户增长乏力,消费端已进入瓶颈。

而2020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拥抱产业成为最好的选择。未来互联网将从C端为主过渡到B/C端同时进行,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时代,注重的是平台生态和流量。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重塑客户体验将成为核心的价值驱动力。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互联网企业过去积累的技术支持。未来重点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云”等技术优势,赋能企业、提升产业效率。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已经在通过内部调整向产业领域探索。马化腾曾在2017年底腾讯员工大会上提到,腾讯需要更多面向企业服务的能力,要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在此基础上,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推进云与产业互联网战略,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同时马化腾表示腾讯也将持续投资于未来前沿基础科学,继续加大对AI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量子实验室的投入。预期未来可将内部开源成果开放给产业,为整个行业的技术研发人员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从腾讯战略升级过程看,拥抱产业,服务企业并非监管政策下的被动之举。而是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提前布局和主动进化,也是对“链接+内容”这一战略的传承和自然延伸。

在企业服务业务的布局上,阿里巴巴略胜腾讯一筹。如今又集中力量发展阿里云。根据IDC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图1),阿里云以37.9%的占有率位居第一。阿里巴巴凭借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中。正在加速落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更全面的技术和资源支持。

图1:2021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前5名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IDC中国

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示范作用下,未来具备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将会陆续跟进。字节和美团已开始布局VR,互联网企业在开始变“硬”。

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向多样化

在向技术模式转变,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向又会经历怎样的变化?

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2020年数据显示,互联网公司人才的去向依然是头部知名企业(图2)。

图片

图2:互联网公司人才流入流出

资料来源:脉脉研究院

互联网行业在扩张期吸纳了大量研发和技术人才。随着企业扩张速度放缓,甚至开始收缩,如百度战略调整后,开始裁撤直播、游戏等部门。除了互联网,未来人才去向会是哪里?

中国产业发展正在从过去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生产过渡到以科创为核心的高端制造。猎聘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如半导体、人工智能、芯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近一年人才需求增幅显著(图3)。

图片

图3: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同比增幅

资料来源:猎聘大数据

2021年重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行业竞争热度也持续维持高位(图4)。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同比逐年提升。说明人才越来越关注重点技术领域发展。

图4: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同比增幅

资料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产业竞争热度=分行业岗位/全行业岗位投递量)

具体到岗位上,从脉脉研究数据看(图5),新经济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和发电、电商/新零售、新生物医药以及智能制造,研发和技术人才需求量均排在首位。

图片

图5:2021新经济领域排名前列的岗位需求

资料来源:脉脉研究院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向技术创新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更多产业从业人才帮助企业更加精准的提供产品和服务。比如汽车行业“新四化”需要算法,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项技术和汽车本身适配。从脉脉调研数据也可以看到(图6),字节、京东、美团、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正在吸纳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

图片

图6:新能源汽车公司人才流入流出

资料来源:脉脉研究院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在全面提速。互联网企业通过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效率,或许是一条更长远的发展之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