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巨头,拒绝只在天上“飘”

大数据
广东企业服务
一家大数据信息企业
最近融资:|2014-09-19
我要联系
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经济迈入新的协同周期,云计算必然要跳出单纯的基础设施资源分配和出租,转向对工业、制造业的理解。这不亚于一次再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如何形容当前的云计算市场?或许是一面红海,一面蓝海。红海是资本市场热捧,云计算的热度、玩家们的身价水涨船高。蓝海是渗透领域和模式不完善,IaaS等基础服务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而互联网依然是主要布局阵地。

但无论是政策的鼓励还是拓宽发展空间的要求,云计算已经注定要融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当两种经济迈入新的协同周期,云计算必然要跳出单纯的基础设施资源分配和出租,转向对工业、制造业的理解。这不亚于一次再造。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周期

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被视为改造经济的重要手段,也因此诞生和激活了许多新兴业态,比如电商、团购等等。不过,这种技术改造商业停留在经营表层,扩张的方式也是横向侵略而非纵向伸展,所以数字经济停留在表层增量,并衍生了许多问题。

2010年,团购领域爆发“千团大战”,三个月涌入2000家网站,巅峰时期达到5000家,一个商户能够接待十几家公司的地推人员,依靠融资狂打价格战,历时五年后以美团合并点评胜出而告终。中间烧去千亿级资金,却没能创造更多价值。

2012年,电商激战正酣,国美、苏宁、京东、天猫、当当为争抢市场份额,开打电商3C大战,无休止地压价、打折恶性竞争最后以相关部门居中管控调停而终结。

同样的场景在过去十年不断复现于打车、外卖、社区团购,以及已经落幕的教培行业。不难发现,单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经济在渠道和效率上展现了传统行业难以比肩的优势,但当效率追逐到极致,却没有足够的增量消化竞争过程带来的体量膨胀,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人力资源,都失去了进一步发光发热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被互联网光芒掩盖的实体经济逐渐展示出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等“百业之母”。于是,政策开始倾向于重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关系。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强调了信息通信行业四大基建: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新基建”重要方向,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均为技术“基建” ,而工业互联网则属于应用“基建”。

它折射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并且和以往的商业模式融合不同,当前的融合更强调从行业基础层面,或者叫生产支持层面实现赋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就指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特点是,数字技术渗透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扩展。

2022年1月2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提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此时,数字化能力已经需要面向行业、园区乃至产业集群的指导能力。

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到智能化升级,云计算生于互联网,但打破互联网天生桎梏的机遇与时刻已经到来,一个新的周期已经开启。

产业“上天”,云计算“下地”

基于数据经验实现对现有模式的改造,把效率提升和质量改善融为一体,这是云计算和传统产业“绑定”的核心。不过,围绕这一个核心,云计算也有很多细分的道路。

美国云计算三巨头中,亚马逊AWS在IaaS领域的份额是最高的,SaaS服务则是微软依靠Windows布局的速度更胜一筹。而“中国市场四朵云”里,阿里云的份额是最高的,但成长最快的是百度智能云。2021年12月9日,Canalys 发布中国云计算市场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结果显示,在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3%的情况下,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速64.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的增速分别为33.3%、49.1%、49.5%。

细分领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云计算巨头有着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这也使得云计算巨头“落地”的姿势不尽相同,只是最终目的都在于帮助传统产业上云。以吉利汽车为例,从底层到私有云解决方案和其他云应用,吉利全场景攀登“上云”,百度智能云当起了“天梯”。吉利控股集团信息工程中心CTO郑金伟曾说,吉利云平台可以跟着百度公有云实时升级。这说明传统产业有着充足的上云意愿。

2021年12月24日,全球知名咨询机构 IDC发布《2021H1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其中,百度智能云实现AI 公有云服务市场连续五次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这也是细分优势的技术底座。


本质上,数智化提效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内在逻辑可以落在两点上。首先依然是效率,传统产业往往意味着难以避免的人力支出、时间成本,其中很多重复劳动是可以由技术代劳的。河北电力携手百度智能云共同打造的电力行业AI中台,着重建设了内部数据资源管理、业务运营监控、电网故障报警、用电高峰科学管理等应用。AI既是资料管理员,又是24小时工作的安全员。以前用于巡检的人力现在可以释放给更有价值的工作。

其次是增量,企业的价值增长空间来自哪里?一是来自行业内生的增长,比如对物资的需求,产品迭代新功能和用途扩大市场,二则是两种协同形成的放大效应,对内是组织内部一体化协同,对外是产业链集体协同。而无论是内生增长还是协同,利用云计算将原本经营积累的信息转化为指导,都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去年5月18日,百度智能云在重庆发布全新工业互联网品牌“开物”,首次推出《智能+工业互联网》白皮书,为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指南,重庆两江新区随即与百度智能云签约。

通过合作这些核心赛道和龙头企业,百度智能云的特殊优势得到发挥,也能提前布局最先产生价值的产业。而对云计算整体格局而言,摆脱互联网依赖,扩大收入面和增值潜力都要靠这样的融合。

面向未来的增长逻辑

去年,百度CTO王海峰在演讲中提到:“产业开始应用智能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提炼知识,促进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再到整个产业的智能化。”如果把原始生产制造视为第一代,那么“云智一体”理念加持的云计算将会面向下一代。曾经的经营指导来自经验,而下一代经营会越发强调数据的效能。不可忽视的还有绿色价值,双碳背景下,云计算在能源、水务等重点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减碳指导作用。

工信部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而波士顿咨询的调研报告显示,市场上86%的智能化实践需要定制化的AI服务。这无疑给云计算玩家提供了机遇,但也要求它们继续走向产业的“田间地头”,用思维构筑转型策略,用脚步丈量实际需求。

近期,阿里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的营收有52%来自非互联网行业。可见对于百度智能云、阿里云这些巨头而言,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加速融合已经彻底成为它们生命力的一部分。百度CTO王海峰刊发于《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指出:“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看,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道路已然明了。

技术能力往往先于产品能力诞生和存在。百度集团财报显示,其研发支出逐年上涨。2021年,百度核心研发费用221亿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达23%。其中,百度智能云作为创新能力展示的窗口,具有更高的技术首位度,取得了更明显的成果,也提示着云计算巨头继续不吝投入,为未来增长铺平道路。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到了发挥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而百度CTO王海峰所撰文章也指出:“科技企业勇担创新使命,不仅以数字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且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领军的科技企业正成为经济融合发展时代的前哨,加速探索新的价值蓝海,云计算领域也不例外,百度智能云们,已经启航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