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玮琳
编辑|信 陵
别怀疑,我们每个人都是“好色之徒”。有权威数据表明:85%的消费者会根据产品的颜色来作出购买决定。
长久以来,被“星巴克绿”、“蒂凡尼蓝”统治的国人审美,近年来随着一套书籍的出版,正在被“暮山紫”、“天水碧”、“海天霞”、“东方既白”这些独具华夏文化底蕴的色名所替代。
它背后的人叫郭浩——一位中国的创业者、投资人——正在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发掘“中国人自己的色彩”。他相信,用“中国色彩”赋能商业将创造更大价值;让“中国传统色”成为国人的文化通识,是值得他余生追求的事业。
“我们会说马卡龙色、莫兰迪色,却恰恰不会说中国的颜色”,郭浩说,“我们老觉得老外讲的东西很高级,但中国有更好更高级的东西,只不过它是碎片化的,没有被呈现出来”。
2020年10月,《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正式出版。在作者郭浩心目中,这八成会是本“冷门”的书籍。却被一版再版,12个月销量突破57.8万册,在纸质书刊日渐式微的今天,堪称“现象级”。
郭浩(右一)在签售活动上
随后2021年4月,郭浩又推出《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在豆瓣评分达到了8.4分。今年,这位被全网催更的“好色之徒”终于又出新书了。
期待之余,让创业邦同样好奇的是:已经原有赛道创业成功的郭浩,是如何“跨界”和色彩结下不解之缘的?“中国传统色”和商业的结合,又将产生怎样的想象空间?
让中国传统色成为通识
故事的最初,郭浩并没有想到会在“打捞颜色”这条路上走得这么远。
他是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连续跨界创业者。大学就读于经济系,毕业后顺理成章就职于一线银行,做的是当时很新锐的外汇交易员,后来还翻译了国内第一部投资银行专著《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以及《看透华尔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多部热门财经著作。
很快郭浩第一次跨界创业了,2000年他创办的汉扬传播,是彼时“跨界营销传播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英特尔、微软、三星、TCL和腾讯都是其客户。2012年,世界第一的传媒集团WPP收购了汉扬,郭浩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财务自由。
他开始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一些领域,担任长影集团北京影视中心主任时,策划出品了《老男孩》、《小时代4》、《北平无战事》等知名影视作品。
2016年前后,郭浩率先意识到影视文创衍生品的广阔市场前景,陆续创立了“神马娱乐”和“神马好玩”两家公司,却苦于没有合适的IP。和故宫文创的相遇让他如获至宝,在推进“故宫大婚”IP化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故宫文创还没有指导性的符号体系”,于是有了创作一本故宫色谱的想法。
“起初我甚至怀疑这本书能否出版”,郭浩笑谈,“因为它有一点像一本VI手册,又或者是资料的整理”,“当时说,要不就印3000本吧?”
但市场给了超出预期的反馈,《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叫好且叫座,在豆瓣有8.3分的高分。
更多的惊喜来自社交平台。仅在小红书上,“中国传统色”相关的笔记就超过了4万篇,众多设计师开始用自己的理解演绎中国传统色;在抖音等平台,以该题材为蓝本的短视频更是比比皆是。“99%都是自发的”,郭浩难掩欣慰。
“无可比拟的意境之美”,是社交平台上一位设计师对“中国传统色”的评价。“美”是绝大多数读者在阅读之后的第一反应,但同时,这本书也唤醒了国人内心传统文化的复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天水碧”是《韩熙载夜宴图》中舞动的绝色,也是南唐李后主独特的审美意趣。
《韩熙载夜宴图》中舞伎身着服色颇似天水碧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暮山紫”是黄昏时刻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的交织,也是王勃眼中天地万物的壮阔与寂寥。
选自《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典藏版)》
“烂漫花棚锦绣窠,海上霞色上轻罗”,“海天霞”是海天之间的霞光万里,也是明代宫廷内追求的“流行色”。
选自《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典藏版)》
第二次“跨界创业”有了阶段性的成功,他有了持续做下去的动力。
郭浩在《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这本书中开始用更通俗易懂的故事化语言讲述传统色;而就在下个月《中国传统色:国民版色卡》也将面市。这本书对标早年间一家名为“大日本涂料株式会社”的日本企业出版的《中国的传统色》色卡,郭浩暗暗憋着一股劲想要超越它。
他向创业邦透露,“敦煌色彩美学”和其他传统色谱系的相关书籍业已付梓,将陆续在今年下半年出版。
原本“试试看”的书即将出到“一个谱系”;原本只是出于自身热爱的一时兴起,成了毕生的事业。
“就像其他类型的创业一样,一开始只是一个念头,但后来你发现了更大的目标和更好的方向”, 郭浩告诉我们,“中国传统色”的谱系远远还没有搭建完成,至少会是一个5-10年事情。
除了持续的挖掘传统色,郭浩认为更重要的是让传统色日常化、成为社会通识。“我们中国远有比海外更美更高级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你不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就再也找不到了”。
为此他做了远多于一个作者该做的努力,包括不计代价让书籍的颜色还原传统色的本真,让读者开卷的同时可以沉浸其中;包括拍摄了三期苏州工匠的视频,钩沉古今,讲述传统色的来龙去脉;他甚至为自己喜欢的五种传统色和抖音合作了歌曲,自己为“暮山紫”填了词。
,时长07:41
《中国传统色》系列视频 郭浩探访隐居染色匠人朱云兰
郭浩认为,让中国传统色传播开来的关键在于让大家意识到“美学和我们的关系”,“这不该是教育,是耳濡目染”。
不做中国的潘通
提到色彩体系,绕不过的公司是潘通(Pantone Inc.)。这家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企业,总部位于美国西泽西州,靠着研究色彩和标志性的色卡成了色彩领域的权威。并通过公布年度色彩,不断“制造流行”。“星巴克绿”、“蒂凡尼蓝”、甚至迪士尼动画中“小黄人”的黄色都是他们的手笔。
当我们询问郭浩:是否“要做中国的潘通”时,他明确否认了这一观点。
“潘通有一个就可以了”,郭浩说,“它是工业化社会标准化的色卡。中国传统色是特别的,它来自于工业社会之前的农业社会,从天地万物、衣食住行而来,不是简单的数字。”
当前,郭浩对于“中国传统色”的商业落地更多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他会乐于和一些与色彩强关联的品牌做联合,如“晨光文具”,这家中国最大的文具品牌,和“中国传统色”有联名的笔和油画棒,他很乐于看到小朋友去使用中国传统色。
但系统性的商业合作,还有待中国传统色进一步成为社会的“通识”,“现在已经有不少老师和大中小学生日常中用到我们的色名了”,“但还不够”。
一旦时机成熟,他会在在更高的维度上经营中国传统色的实体。和诸如美妆、瓷砖、涂料一些色彩强相关的知名企业合作,不排除各种深度捆绑的形式,关键是“我们的色彩可以赋能它”。
另一方面,他考虑打造一个类似博物馆或文创中心的实体,“我希望公众对于中国传统色的了解建立在可触摸、可沉浸的基础上,要眼见为实”。
另一个和潘通截然不同的做法是,他从未做过任何的商业保护,包括色名和色值。
“色名来自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不属于我个人”;至于色值,郭浩以操作系统的“开源”作比,“如果想让更多人去熟悉运用中国传统色,开放是最好的方法”。
事实也如他所预料,有非常多的设计师和品牌开始运用到中国传统色的色值和色名,包括六必居,不久前,它们用到了“绀蝶色”形容自己的酱菜产品——这是郭浩首次发掘的色名。其中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但他乐见其成。
六必居称自家黑蒜为“绀蝶色” 图源:六必居官方微博
“短期的经济效益不用我去追求,因为市场需求强烈存在,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郭浩说,“但更高远、看似务虚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还是要埋头为传统色的谱系搭建、日常化应用的传播做基础工作,我们不能把中国传统色变成一个泡沫化、很快死掉的东西”。
“作家”身份之外,郭浩还是文创领域的投资人。“小天下时代文化”是他参与投资的公司之一,现在代理了传统色书籍的出版,当问及是否考虑通过投资构建一条传统色产业生态时,郭浩坦言:“中国传统色会有更大的商业前景,并不是我个人的小规模投资可以解决它未来的发展”,他的想法是“去拥抱行业里做得更好的垂直品类,比如纺织品、食品,我们的结合会让中国传统色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色彩以外的领域,我要像很多人学习,看不懂的东西,是赚不到钱的,这也是我做投资越来越谨慎的原因。”
为什么是他?
总体说来,郭浩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人。面对中国传统色的商业化如此,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也如此。
作为一个跨界者,他显然是极其成功的。但这成功看似偶然,却实为必然。
从工业化时代走来的潘通将色彩标上号码,但脱胎于中国农耕文明的传统色,却要在信息时代焕发异彩。你很难想到,如果不是郭浩过往丰富的行业经历,该如何将这件深根于美学、埋藏于历史的事情推向大众日常?
“色彩源自传统,致敬未来中国”,是郭浩多次提及的Slogan,他举例“色彩是美学的基础,就好像芯片之于IT”。
但“顺其自然”的反面,他又是一个“疯魔”的色彩研究者,经常埋首典籍数日,就算家人和他说话也听不到,写作的时候,更是“与世隔绝”的状态。
即便如此,郭浩认为,做传统色事业,最难的还是阅读量。
很多古籍没有数字化,尤其是宫廷档案,郭浩在埋头苦读中不断有惊喜的发现。
《故宫中的色彩美学》收录了384种颜色,《国民版色卡》有365种颜色,他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打捞寻觅,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传统色:国民版色卡》用到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这件事苦吗?当然是辛苦的。但过程之中,会存在无数的“Aha时刻”,新的发现,新的确定,都让郭浩兴奋不已。他觉得自己毫无疑问是个幸运者,因为“找到了能够持续做下去的事业”。
中国传统色系列出版后,出现了很多跟风者,甚至有人堂而皇之的盗版。有投资人曾问郭浩,为什么是你,不能是别人做这件事?
“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人做这件事,但他们需要付出比我更大的努力,而不是摹仿我,我在快速奔跑,全身心投入,每天都在忙于构建新的高度,走向传统色的更高维度是关键”,郭浩回答。
郭浩身后的墙上有一幅颜色抢眼的画作,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的一位画家朋友十年前在维也纳的作品。
“十年前你就关注色彩了吗?”
“每个人都会对色彩有所偏好和关注”,郭浩说,“人生的最初和最终,我们留意到的都将是色彩”。
“就像马克思说过的: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