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洞察·洞察教育行业趋势,发掘培训产业价值 (微信公众号 ID:heibandongcha)
导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不可否认,对数以千万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当下正面临“谋差事”的难题,其中又以职业院校学生最为典型。由于职业院校自身教育属性的原因,学生对就业对口性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和执念,毕竟要求一个专业学汽修的学生去从事 IT 工作并不现实。国家也在从制度层面保障这些学生的就业权利,产教融合政策即是如此。但通过近些年实践看,其落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01
沟通不畅、需求错位
融合之路道阻且长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产教融合项目进程较为滞后,企业与学校之间普遍存在协同不灵活、沟通成本高等痛点。具体来看,学校和企业两者都存在问题。一方面企业端介入程度不深,一些企业只是去学校挂个产教融合基地的牌子,并没有实质性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甚至单纯以批量使用低端劳动力的方式进行招聘,根本没有深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环节之中,离产教融合多元主体育人治理格局的高度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众多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结构的适配上也存在错位,教育教学上调整的不够及时和灵活。由于产教融合背后涉及教材、人事架构、专业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和流程,导致重大事件决策艰难,协议约定执行起来受限,最终项目落地效果不佳、育人成效甚微。
对此,中公教育职业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孟桢楠指出,产教融合长期以来进行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上并不统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追求短期且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则注重长远的育人效果,二者在盈利和育人这个矛盾点上很难达到平衡;其次,这些年来我国在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上尚未健全,未有统一的监管管理。项目运营一段时间便“胎死腹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校企双方对薄公堂的画面也不罕见。
正如业内人士所谈,如果仅从经济利益考量,企业花高成本培养的人才最后很难为己所用,那么这笔“张冠李戴”式的买卖自然不愿有人触碰。所以,纵观这些年,我国企业在产教融合领域大多以“后来者”的姿态入局,缺少主动参与意识,进而出现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局面。
可见,产教融合这条路虽已走过多年,但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门槛也未随着历史的进程而被打磨削平,学校、企业乃至整个职业教育行业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尝试。
02
面对产教融合僵局
职教平台给出新解
面对产教融合的僵局,行业在不断创新尝试,将目光逐渐转移到职教平台身上,希望能够得到新解。
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同年,职业教育企业中公教育与网易达成合作,双方决定与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共同建设动漫制作技术制作专业,并配套产业教育平台、相关课程及项目资源等。截至目前,该专业学生已经超过 200 名。
过往,产教融合的主体只有学校和企业两方,职教平台参与其中的案例并不多见,而中公教育的入局似乎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据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动漫专业教师介绍,中公搭建了学校师资团队及产教融合项目管理团队,与学校共同进行运营管理,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度产教培养。此外,其还对教学环境进行了改造,同步建设了该专业专用教学实验室、画室等教学、实训设施设备等。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网易动漫专业高配置实训机房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该专业以网易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网易实习生培养模式为主,即在教学管理、学工管理方面,企业是以准职业人为培养目标,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倡导“作业—作品—产品”的能力转换、“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的身份转换、“课堂—实训基地(工作室)—企业”的岗位转换这一“三转换”教学法则。最终,对产业合作单位和动漫行业进行人才输出。
具体教学过程中,校方师资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师资则负责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其中,企业师资进行核心课程讲授前,会提前与校方师资进行沟通,了解目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情况,正式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测评,再次考察和确认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再通过测评数据分析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保障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能力的相适应,保证授课效果与质量。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网易动漫专业组织开展夏令营项目提升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与校企合作中传统的“订单班”模式有所不同,准职业人培养模式会在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就业等方面植入一些企业级的管理与活动,旨在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了解企业对职场人的要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场意识、养成职业习惯、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缩短学生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毕业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及网易的人才缺口进行就业安置,学生也可根据就业意愿自主选择,没有协议约束。
该校信息工程系动漫专业 2022 级学生何佳也表示,当时自己之所以报考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就是因为在学校宣传册上看到了动漫专业的校企合作,认为既然是校企合作的专业,在教学方面不仅能接触学术性的专业老师,同时还能接触来自企业方面的实战型师资。
03
做好翻译者&寻求平衡点
产教融合的“一鱼三吃”法则
从前文案例可以看出,产教融合本质上还是企业和学校的一种跨界融合,即高校和企业将各自资源分享、适配、共用,以达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但往往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无疾而终。那么,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各自的需求何在,职教平台的介入又给行业带来了哪些根本改观?
首先,对企业而言,其自身有巨大的用人需求,像网易、腾讯、京东等这样的大型企业,甚至会开办相关商学院为上下游业务的人力资源提供服务。此时,职业教育平台可以帮助产业公司,将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前置到对口合作院校,帮产业集群培养人才。
另外,对职业院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平台的资源,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及特色。展开来看,学校可以利用平台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产业集群体系、就业体系等方面资源,帮助院校建设兼具教学、生产、研究、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场所,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就业共但”的协同育人机制。
就像孟桢楠一直所强调的,中公教育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致力于做好“翻译者”这个角色。特别对于学校的教育诉求,平台在力求降低校企合作产业的商业目的性,并将其翻译成能够承载教学人为前提的产教融合型产品,不断寻找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的平衡点,将企业人才培养前置到学校之中。
事实上,随着近些年众多合作院校产教融合需求的升级,以及产业集群结构升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教融合已不再是学校和企业的二人游戏,愈发向“学校—职教平台—企业”一鱼三吃趋势发展。尤其在 IT 及泛 IT 领域,职教平台产教融合业务在深度沉淀后,形成了一套集教学、产业资源、数字化管理、就业监控一体化的“1+1+N”产教融合模式,大幅度提高合作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同时对职教平台现有业务的开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反哺到职教平台自身,通过入局产教融合领域,职教企业也能相应获取一些经济价值。由于平台在校企合作中起到的“润滑”作用,协助学校专业建设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招聘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职教平台有效帮助学校和企业规避了政策风险和产权纠纷,是产教融合机制的重要补充。基于此,学校、企业双方自然有人为其“买单”。
结语
虽然产教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从国家层面看,融合有为也必为。未来,职教企业等第三方平台会不会成为产教融合中的“点睛之笔”,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中公式的企业平台参与其中,为产教融合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