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YOYO
一款来自中国的电动小车,正悄悄抢滩欧洲。
这款小车尽管推出只有2年,据称已经在欧洲销售超过1万台。
推出这款车的公司来自总部位于上海的“XEV悠遥科技”——一个以车身小巧和灵活换电为特色的汽车制造商。
但跟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公司,还未在中国销售那款名为“YOYO”的电动车,而是先行打开欧洲市场。
“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做中国市场。”XEV创始人、曾在江淮汽车意大利设计中心工作12年的路迪表示,XEV的优势在于了解欧洲市场。
XEV由此实现了另类“出海”——用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打造一款“专供”欧洲的小车。
这种模式获得了投资机构认可。
根据睿兽分析提供的信息,XEV已经获得了两轮未披露金额的融资。
天眼查信息也显示,合肥国资也投了XEV的关联实体“合肥悠遥”,出资额1.5亿,占股25%。
不过最近两年,XEV未披露新的融资事件。
路迪表示,XEV属于轻资产运营,而且已经接近实现财务转正。
“如果2023年能卖出1万台,年底就会有净利”。
能换电的电动小车降维打击欧洲竞品
最新的2024款YOYO在欧洲的售价在1.6万欧元左右。
但这台车相对于欧洲的本土竞争对手来说,基本相当于“降维打击”。
包括无框车门、全景天窗、一键启动、一些通过3D打印实现的可定制套件,以及换电服务等,竞争对手并不具备。
根据路迪的说法,在欧洲这些配置往往3万欧元以上的车型才会搭载。
得益于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XEV在产品力层面获得了相对优势。
这款车最大的卖点就是“小”。
这契合了欧洲狭小的街道,以及逼仄的停车空间。
作为一款三门两座车型,车身尺寸为2530mm*1500mm*1570mm,续航也仅为150公里。
从包括产品定义在内的很多角度看,它都很像五菱宏光MINI EV,或者理想汽车早期的SEV项目——为城市或者近郊出行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当然也有不同之处——YOYO能够通过换电补能。
XEV为用户提供的换电补能模式,跟中国比较常见的换电电摩类似——通过一个固定的换电柜,用户可以通过更换弹夹式电池,完成快速补能。
囿于欧洲在基建方面的冗长审批流程,XEV专门推出了“去基建化”换电柜,以方便大规模部署。
目前XEV和意大利石油公司合作,并由后者出资在其加油站内部署换电柜。
到2024年底,预计部署规模将会达到两三千个换电网点。
除了固定的换电柜之外,XEV还提供“上门换电”业务——即换电车根据用户需求,上门提供换电服务 。
这跟蔚来在国内提供的换电服务比较像,只不过没有换电站那种重资产投入。
欧洲人买车,也想省钱
路迪接受访谈时称,对欧洲市场的深度了解,让XEV做出了适合欧洲、但却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电动小车。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这种入门级的小车,既要有足够合理的性能,价格也不能高”,他说,这需要深度了解目标用户和目标市场,分清楚用户要什么不要什么,并做出取舍。
他强调了用户体验。
在他看来,当中国的造车新势力2015年就开始围绕用户体验做文章时,欧洲车企在这方面却“只说不做”。
他以菲亚特500举例称,这款经典小车的燃油版售价1.2万欧元左右,电动版卖价达到了3.2万欧元。
“这就谈不上任何体验了”。
在这波电动车浪潮中,他认为欧洲车企普遍反应较慢。
但不仅仅是欧洲。
路迪也到日本进行调研,发现日本市场情况尽管有所不同,但在电动车方面的落后是一样的,“他们有服务意识,也有服务态度,不过服务模型老旧”。
中国则完全不同。
“中国虽然卷,但卷出了效率和服务创新”,他称,欧洲和日本从来没有想过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去提升自己的效率和生产力。
基于此,根据欧洲市场特点,借助中国产业链打造相应车型,就能做出竞争力更好的产品。
在迭加了服务创新后,这套打法更加有效了。
目前XEV换电一次收费10欧元,送电收费则在18欧元左右,“如果月费订阅(100欧元左右),平均下来每天也就是一杯咖啡的费用”。
再加上仅为1.6万欧元的售价,XEV的竞争力就凸显了。
毕竟在通胀高企的当下,欧洲人也要过日子,也想省钱。
电动小车卖到欧洲,毛利颇高
有资料显示,XEV正在推进B轮融资。
路迪称,拿着中国资本去欧洲碾压竞争对手挺快乐。
2020年底,“合肥悠遥”注册成立,XEV拿到了合肥国资的1.5亿人民币的注资。
根据睿兽分析的数据,2021年XEV又获得了私募机构的一轮投资。
他称,XEV属于轻资产运营,“钱都花在两端,一端是产品,一端是服务,中间的制造环节,跟国内制造企业合作即可”。
基于此,他认为XEV(创业以来)没花多少钱,但做的事情不小。
在XEV官网,展示了一个面积高达42.7万平米、最大年产能15万台的生产基地。
除了中国供应链的降本效应之外,XEV的3D打印技术据称也能大幅减少造车费用。
路迪在接受访谈时称,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去模具化”造车。
在减少了模具的巨大投入之后,一款新车不再需要卖出5万-10万台才达到盈亏平衡点,“售出5000台车就可能盈利”。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