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财两旺”,温州做对了什么?

真心实意地支持民营经济、高看民营经济、厚爱民营企业家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 四方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人财两旺”,绝对是温州2023年的年度标签。

先说“财”。初步核算,2023年温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3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0.9个百分点。

其名义增速更是高达8.03%,既是全省增速冠军,又在全国GDP30强中排名第一。

而且,温州的这个增速还是在其上调了2022年GDP终核数据的基础上得来的。

再说“人”。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2023年末,温州全市常住人口976.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8.2万人,增量仅次于杭州,居全省第二,甚至反超了宁波0.3万人。

数据显示,2023年,温州新增各类人才超22万人,引育大学生12.9万人,引进培养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68名、创历史新高。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重要的发祥地,温州曾在八九十年代凭借“温州模式”风光无两,“温州人”也成为“有钱人”的代名词。

然而从2001年起,温州经济不时受到脱实向虚、资本投机盛行的影响,曾经一度陷入了沉寂,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而如今,悄悄努力的温州终于再次崭露头角,吹响了冲刺“双万”城市的冲锋号。

春天的故事,往往来自冬天的酝酿。沉潜蓄势这些年,温州做了哪些改变来重拾升势?

01

有意识地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是温州这几年的首要任务。

为此,温州先后制定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等系列举措,以此来振兴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

精力聚焦,成绩自会出现。2017年,温州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9.4%,到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增加到了41.3%。

而同一时期,全国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从2017年的40.5%下降至2023年的38.3%;浙江全省的数据也从43.4%下降到了41.1%。

从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到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可见,温州是在“逆势”中增加国民经济的含“实”量。

2023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营收达到7432.5亿,连续超过湖州、金华,跃居全省第5。

占比提高了,规模上去了,效益也有了明显改善。2023年,温州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402.5亿元,同比增长10.7%。相较营收4.9%的增速,说明温州规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这个成绩确实难能可贵。要知道,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6858.3亿元,下降2.3%;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906亿元,下降0.3%。

第二点就是更加厚爱民营经济。

从章华妹领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到今天温州个体工商户已有98.16万户,相当于近10人中就有1位个体工商户;从全市在册市场经营主体达到141.26万户、九成以上与“民”有关,到全市综合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八成……可以说,民营经济始终是温州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

有数据显示,全国民营经济的特征是“56789”,而温州民营经济的特征是“99999”,即民企数量比重、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工业增加值占比、从业人员占比、税收占比均超过90%。

可见,温州经济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好,温州经济就会好,民营经济遇挫,温州经济就会栽跟头。

2018年12月29日,温州将每年的11月1日确定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节”,这是全国首个通过地方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确定的“民营企业家节”。

在2023温州民营企业家节上,温州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在全面承接落实全省“民营经济32条”外,细化195条任务清单,巩固提升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创新探索一批全国全省首创性的破题之举,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温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619.8亿元,增长9.4%。其中民营工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4.5%。

02

说到民营经济,自然绕不开民营企业家。

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温州商人,又称“东方犹太人”。

温州商人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走遍千山万水,讲了千言万语,想了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句形容温州商人的话,被简称为“四千”精神。

德力西集团是温州著名的民营企业,已连续二十二年登上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表示,德力西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四千”精神的支持。

据了解,在创业初期,胡成中曾三次跑去上海,请一名退休工程师相助。其间,他睡在工程师家的地上,干各种家务活,最后终于打动了工程师,答应来企业帮忙。

温州商人还善于抱团打天下。

80年代中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温州模式”,他说,将小商品做成大市场的,不是温州一个个的商人,而是成团的“温商”。

奥康、红蜻蜓皮鞋的掌门人是亲戚,正泰、德力西的老板是同班同学,均瑶是三兄弟联合创办的企业,重庆三家巨无霸企业的领头人则是温州瑞安同乡。

在意大利普拉托,6万多温州人联手注册7000多家公司,几乎掌握了普拉托的纺织业和零售业。

北京大红门拆迁之前,聚集着20万的温州小商贩,让大红门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温州村”。人口不足百万的永嘉,则掌握着无数小城镇里小超市的命脉。

兄弟、同学、同乡……都是温州人在外做生意的组团规则。温州商会遍布全国80%以上的地级市,成为中国最有实力的商会,也是温州人最信赖的求助对象。

温州之所以盛产生意人,也许源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禀赋。北、西、南三面环山的温州,其实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山地多耕地少,农业时代温州人的生存环境并不好,资源匮乏,人们只能外出闯荡。跟当年山西人“走西口”成为著名的晋商一样,温州人也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据统计,在外经商的温州人达到245万,也就是每4个温州人中就有1个在外闯荡。其中70万在世界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展,175万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全国由温商控股的上市企业超过60家,是温州本土上市企业的2倍多。

最重要的是,温州人在外创造比在本土更多的财富,国内和国外创造经济总量累计超过万亿。

为了把245万世界温州人串珠成链,激活在外游子归巢新动力,2003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开始举办世界温州人大会。如今,该大会已成功举办5届,共联络海内外温州籍和浙江籍人士1300多名,累计签约230个温商回归项目,总投资约3.3千亿元,成为了海内外温州人联络联谊、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区域经济竞争残酷,尤其是大体量城市,跌落容易,撵回去难。温州之所以能够重拾光荣与梦想,重回全国前30强,最重要的基本盘,就是走到哪里都打不垮、打不散的温州人。

03

双向奔赴,更有力量。

如何更好服务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直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和改革重点。

2018年8月,温州获批创建全国唯一新时代“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先行区,肩负起为全国探索示范的重任。

在先行区创建批复文件上,温州的创建目标是,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营商环境达到国内突出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创形成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扬相共振的全新局面。

获批后,温州旋即启动“营商环境提升年”,发布80条新政,设立民营企业家节,建设世界温州人家园,千方百计给民营企业家创造优越条件和优质平台。

2019年3月,温州出台全国首个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刚性规定凡是与企业有关的政策出台,必须征求企业家意见,让企业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创建五年来,温州累计帮助企业破解难题3.4万多个、为企业减负超1900亿元;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温州从2019年全国城市(不含直辖市)排名第27位,上升至2021年、2022年第2位;市场主体总量从创建前的96万户逆势增长至141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增长4倍;温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006亿元增加至8730亿元,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城市30强;民营经济增加值等20多项重要指标突出全省、优于全国;民营企业发展转型跨越,实现了从“粗放经营”到高能发展的全面升级。

在2023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温州再一次选择勇立潮头——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微企业友好城市建设,发布“满天星”计划,推动构建创业扶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财税支持、信贷融资、服务体系、权益保护七大友好支撑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

民企好温州就好,民企强温州就强。温州搞活民营经济、搞好民营经济,其意义不止于温州内部。因为民营经济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力量、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

2023年,“民营经济之都”的“人财两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和启示。

借此机会,也呼吁全国各级各地一如既往的、真心实意地支持民营经济、高看民营经济、厚爱民营企业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