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的文旅空城,有救了?

关注
化债新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谷趋势,作者:布语,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意外!烂尾的“天下第一水司楼”,居然有人接盘了。

贵州独山县水司楼(视频截图)

作为贵州独山县欠债400亿建的“奇观工程”之一,水司楼曾被评“全国十大最丑建筑”,因为黑红出圈。

谁是接盘侠?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贵州省国资委实控的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和格美集团将成为出资人,共同开发“净心谷酒店”项目——这个酒店,说的正是水司楼。

如果说省属国企出手还能理解,那么坐拥“格林豪泰”等酒店品牌的格美集团入局,则显得不同寻常。

现场流传出的照片也显示,水司楼标志性的琉璃件、木结构外挂已经消失,逐渐向现代酒店“变身”。

改造中的净心谷酒店(视频截图)

事实上,独山县并不是孤例,最近各地密集传出烂尾、闲置文旅项目“咸鱼翻生”的消息:

湖南益阳,已经烂尾7年的江南古城,部分区域重新开工;

陕西西安,原西安恒大文旅城部分地块被接手,烂尾的恒大童世界也有团队入驻盘活;

甘肃庆阳,一口气将20个景区项目纳入盘活清单中,要求2025年前完成整改;

……

地方的频繁动作背后,国家也出手了,很多“砸锅卖铁”的城市,看到了化债希望。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用好各类财政、金融、投资政策,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

这一次,躺在各地荒废长草的烂尾景点们,终于有救了?

01

中国有多少景区,躺在烂尾的泥沼里?恐怕不少。

几年前各地扎堆上马的旅游古镇,是烂尾的重灾区。比如,号称总投资40亿元、要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济南宋风古城,自2019年开工以来进展缓慢,至今连第一期工程都没完工。

济南宋风古城(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已经建成的古城,很多日子也不好过。斥资20多亿打造的张家界大庸古城,因为长期经营不善,已经于近日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请。

如果重整失败,大庸古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宣告破产的文旅古城。

2012年,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

这个数据有多夸张?目前全国县城数量不足1500个,算下来,平均每个县城就要标配两个古镇。其中,又有多少古镇面临宋风古城和大庸古城的问题?

关于这些文旅项目为何会烂尾,新华社《瞭望》周刊总结了三大原因:

开发企业“爆雷”、项目本身“埋雷”、地方政绩冲动

很多文旅项目的投资商,本身就是房地产企业。这些公司发展旅游是假,借此圈地卖楼是真。随着近两年楼市遇冷,不少地产商资金暴雷,手上的文旅项目也就因此烂尾。

许老板躺在全国各地长草的恒大文旅城,大抵都是这个原因。

一些文旅项目本身就是“带病上马”的。《瞭望》周刊提到,四川中江县古名天下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被发现非法占用农用地,在未取得任何建设用地批文及手续的情况下,改变原租用土地的使用性质,直接动工修建。

开园仅两年半,古名天下景区就宣告停业,开发商也被判了刑。

如今的古名天下景区,只剩下村民在放羊(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观也存在问题。因为文旅项目看得见、摸得着,能够作为“形象工程”,很多地方不顾薄弱的财政情况也要举债“造景”,留下了一堆奇观。在这点上,一手造就了水司楼的独山县原县委书记潘志立可以说无出其右。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为了政绩,潘志立罔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对于一个2020年刚刚脱贫的山区县来说,这种资源浪费实在是让人痛心。

02

从中央到地方,为何越来越重视起存量文旅项目的盘活问题?

答案是,地方化债。

去年以来,各地的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频繁提及“砸锅卖铁”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盘活地方政府存量的资金、资产、资源,来应对债务风险。

为了化债,地方政府现在已经拼了。

经济观察报根据招标与采购网站上的信息统计,2022年1-5月,总计11个地方政府主体出让停车位经营权,2023年1-5月,这一数量接近40个。

连政府车位都可以卖,很多挂在地方国资文旅下的旅游景区,也理所应当地在“可回收利用”的范围内。

要知道,很多烂尾的景区动辄都是几十亿的投资、上千亩的占地面积,有的主体建筑已经建好了,只差内部装修;有的只是缺少团队来运营。

如此规模的存量资产,如果不能加以盘活利用,实在是浪费。

如果放任不管,很多景区的现存设施也许在十几年内就彻底老化失修,完全无法利用了。到时总不能把钢筋水泥拆了卖掉吧?

在盘活闲置文旅资源上,贵州省的动作最为积极,专门把“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纳入到“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中,成立了工作专班敦促各地落实。

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在当年的“造景”热潮中,贵州是冲得最前、摔得最惨的省份之一。

根据官方披露,“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累计建设旅游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上)1109个,其中闲置低效项目261个(包括停工项目146个、停业项目29个、低效项目86个),占比达23.38%。

All in 文旅欠下的债,如今含着泪也要还完。

贵州盘活闲置文旅的动作,与化解地方债紧密相关。就拿正在改造的水司楼来说,《中国新闻周刊》提到,“净心谷酒店提升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为贵州鑫影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独山县国有资产和金融业发展服务中心。

而该中心另一套牌子,就是独山县债务化解中心。

独山县此前的一则公告则表示:针对此前因盲目举债、乱铺摊子遗留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烂尾工程,将通过续建、缓建、转建和压缩建设规模等方式,分类分批推进整改。

水司楼可能是独山县最出名的烂尾工程,却远不是最烧钱的那个。当地“砸锅卖铁”的路,还任重道远。

03

这些“咸鱼翻生”的烂尾景区,还能华丽转身吗?

最近,贵州文旅厅介绍了乌江寨的案例,作为一个成功的样本。贵州乌江寨旅游度假区曾经因为资金链断裂、疫情影响等原因,项目陷入停滞状态,2021年6月被列为闲置低效旅游项目。

此后,当地政府与顶度集团合作,在适当压缩建设规模的同时,引进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景区日常运营。

据统计,自2022年2月1日试运营以来,截至到2024年5月底,乌江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确实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乌江寨能够起死回生,有其特殊性。

事实上,乌江寨景区在盘活前绝大多数工程其实都已经完工,离投入运营就差“临门一脚”,因此新团队接手也相对容易。在区位优势上,乌江寨上距离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市区不远,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确实很美,有开发旅游的价值。

夜幕下的乌江寨(图片来源:众望新闻)

水司楼就不一样了。在格美宣布入局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被传要接盘“净心谷酒店”项目,然而最后都宣告夭折。

为什么?根据独山县披露的信息,净心谷酒店改造项目的总投资约为3.6亿元,而此前水司楼建造的总预算也只有3.1亿元。

改造一座烂尾楼,居然要比建造的成本还昂贵!

同时,在引入市场主体后,净心谷酒店就必须考虑回报周期的问题。不妨做个直观的比较:省会贵阳的五星级酒店贵航喜来登酒店,总投资也不过5亿元。

不清楚格美集团是如何评估水司楼商业价值的,但在一个没什么旅游资源的小县城开豪华酒店,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水司楼的困境,也存在于很多烂尾闲置的文旅项目上。这一点,很多媒体的批评非常透彻:

统一的小桥流水、青砖白墙绿瓦、红灯笼;无论哪个古镇都有卖丝绸的、卖钥匙扣的、卖手工首饰的;甚至连“特色小吃”都变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肠、甑糕……相似性渐渐地取代了每个古镇的独特性,全国各地古镇的“查重率”甚至高达99%。(光明日报)

在文旅消费愈发强调稀缺性的当下,这些项目即使建好了,也有可能是下一个濒临破产的“大庸古城”。

近日正在申请重组的张家界大庸古城

但是,地方政府愿意出手收拾旧账,始终是一种直面问题的积极心态。 对此,国家也予以了正面回应。财政部在近日的发布会上透露:

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这意味着,很多受困债务风险的地方可以稍微喘口气了。有了中央兜底,地方政府就有更多的余力去盘活手上的存量资产,让更多烂尾的文旅空城重焕生机。

不过,比起盘活存量资产,遏制住地方“造景”冲动,不再继续盲目举债、上马大项目更为重要。水司楼的沉重教训,不能再有第二次了。

不把烂摊子留给后人,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决心。

参考资料

1.冰川思享号 批量复制的旅游古镇,正在批量沦为“鬼镇”

2.《瞭望》新闻周刊烂尾网红景点谁之过

3.《中国新闻周刊》 “天下第一水司楼”烂尾,有人接盘了

4.光明日报 古镇,该怎么走出“千篇一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