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上新”,学习机的“参数时代”该翻篇了

2025年,学习硬件从“参数之战”转向“产品力之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瀚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小红书上,“学习机哪个牌子好用推荐”的相关笔记超过130万篇。面对市面上大量同质化的学习机、学练机,宝妈宝爸们挑花了眼。

他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包括学习机是不是智商税?学习机的内容够不够丰富?课程到底有没有用?

诞生于30多年前的学习机虽然在今天也被归类于消费电子,但与大多数其他类型的智能硬件不同,参数并非消费者购买学习机时关注的第一要素。行业内公认的产品力衡量要素中,内容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智能,而软硬件参数则是排在最末。

但近年来,学习机行业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乱象,厂家堆积无效的功能,看似参数越来越高端,本质却是“数据泡沫”。

去掉泡沫,回归到产品力,什么样的内容是当下消费者最需要的?

去年秋天,“新版小学三年级教材难度逼疯家长”冲上热搜。随后在今年1月,某地首次采用新课标标准的数学期末考试题目过难,延长考试时间20分钟的新闻再度引爆网络。这反映出了学生和家长的共同焦虑:新课标应该怎么学?

这种变化投射在学习硬件上,就变成了对于新课标下新内容,以及更加智能、能够因材施教的学习硬件的需求。整个行业也需要打破参数乱象,让学习硬件回到拼内容、拼智能的正轨上来。

“内容+AI”是灵魂

比拼参数,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常见现象,即将产品性能转化成简单、直观的数字进行比较。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那些年,这种现象被演绎到了极致。

就连学习机,也没逃过这股“攀比风”。

去年8月,学而思推出了一款集学练机、学习机、阅读机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学练机新品,“一台顶三台”成为最大卖点。随后,友商们纷纷跟进,各种“一台顶n台”的新品相继亮相,最夸张的甚至打出了“一台顶十台“的旗号。

但细看这些产品可以看出,其功能和内容在本质上同质化严重,所谓的一台顶n台则是将原有的功能拆分,或是添加一些无用的功能,只是营销层面的噱头。

行业乱象不止于此。除了功能堆叠,一些学习机厂商还热衷于将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的参数包装的“高大上”。但这样的战术,真能实现让学习更高效的初衷吗?

新课标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这些能力,光靠堆数据远远不够,还要有针对性的内容更新。

为应对这一变化,各学习机厂商先后对旗下产品进行了一轮升级。

小度、科大讯飞等科技大厂,为旗下学习硬件产品更新了新课标教材和相关练习内容,并针对性地推出了AI老师、AI助教等功能。

猿辅导在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上,官宣了新课标体系在线课程,并成立新课标素养课程研究中心,投入1亿元设立素养未来发展基金。

另一家教育公司学而思,则在2月14日举办的学习机、学练机全线产品内容升级发布会上,宣布旗下产品围绕“产品力”这一核心理念,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当下大火的AI前沿技术进行内容升级,对小初高全学科进行了全面内容升级,录制了新课标新课程,以及超过26万道的新题型练习和月均更新近3万套试卷。

此外,学而思基于自研的九章大模型,在现有的AI中英文作文助手、AI听写、AI背诵、AI口算批改、小思练习等AI功能基础上,还将全面接入DeepSeek,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使用体验。

消费电子行业之所以热衷于卷参数,本质上还是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各个品牌产品趋同,缺乏新的卖点来激起消费者购买欲的无奈之举。

但随着新课标改革和AI技术发展的推动,学习硬件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卷参数的行业乱象逐渐翻篇,内容和AI成为产品力竞争的新分水岭。

三足鼎立,各有优劣

作为消费电子产业中的一个细分品类,学习机已经经过20余年发展。它在硬件层面接近于常见的平板电脑(Pad),并在软件层面增加了家长管控的功能。

华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将中国消费级学习机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学习机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以“文曲星”等黑白电子词典为代表,主要功能是英语单词检索和学习。

2010年左右,以步步高学习机为代表的第二代视频学习机出现,仍以围绕英语学习为主,但也开始融入网课等增值功能。

摄图网_507721179_摆满学习用具与网课平板的书桌(企业商用).jpg

2021年,教培行业进入转型期,一些教育企业开始将教育硬件视为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整体升温。到今天,市面上常见的学习机已经演化到了第三代,硬件上接近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流触摸平板,并演化出了学习机、学练机、阅读机等多种更细分的学习硬件。

随着学习硬件市场发展提速,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中金公司将中国的学习机市场分为三大派系:以步步高、读书郎等为代表的传统品牌,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用户为硬件付费;以科大讯飞、百度(旗下学习机品牌小度)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借助AI技术深度挖掘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中英文作业批改、AI口语语伴等进阶功能,提升互动体验;以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等为代表的K12教育培训企业,将多年深耕教育领域的经验产品化嵌入学习机,叠加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在短期获得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科技产业研究机构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3末,中国学习平板线上市场份额为:学而思21.7%、猿辅导18.2%、科大讯飞16.5%、作业帮16.4%、小度6.8%。

从市场份额可以看出,教育企业虽然入局学习硬件的时间并不算早,但由于其在内容和教研能力上的积累优势,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学而思成立于2003年,至今已在教育领域深耕2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学而思还与知名教辅品牌5·3、万唯等达成战略合作,引入了2400多本经典教辅,覆盖更全面的知识点。

内容自研、权威合作、练习习题方面日积月累的优势,帮助学而思在面对新课标改革时能够更加迅速且从容地做出响应,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蓝海市场,产品力决胜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智能学习机市场趋势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807亿元,同比增长29.53%,预计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

AI技术在最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也为学习硬件行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AIGC技术提供了此前人工难以实现的个性化精准辅导,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8家学习机品牌在天猫、京东和抖音的线上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I功能强大的学习机受到用户欢迎,内置优质资源同样备受关注。

在这个千亿蓝海市场中,产品力的核心就是“内容+AI”。

在现阶段行业内的主要玩家中,科技公司有技术优势,但缺少内容积累;教育公司有内容,但缺技术。

学而思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2017年,学而思成立了AI lab,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进入大模型时代后, 学而思投入了数千技术、教研人员和高昂的研发经费,凭借技术积累、应用实践和持续投入,开发出了九章大模型。

2023年11月,学而思九章大模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备案并通过审核,成为首批通过备案的教育大模型。

在AI的加持下,学而思旗舰学习机搭载了精准学Pro,将知识图谱升级为网状结构,来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学习路径,实现效率上的提升。并且通过基础、标准、备考三种模式,解决孩子不同学习场景下的学习诉求。

将优质的教育内容优势和先进的AI技术相结合,帮助学而思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反过来,庞大的用户群体又能进一步丰富学而思的内容生态和AI数据,从而形成不断转动的增长飞轮。

未来,随着DeepSeek的全面融入,学而思“内容+AI”的产品力将进一步完善。

马化腾曾说,资源只是加法,产品力才是王道,10个都弱不如1个很强。雷军也在书中写道,没有产品力支持,出货量再大也无法持续,反而会让问题暴露得更彻底。

回顾学而思学习机上线至今的发展历程,一直都在围绕好内容不断打造产品力,垒高自己的护城河,没有因行业内的竞争加剧和乱象丛生而分心。

去年年底,研究及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授予学而思“中国学习平板销量第一”的市场认证。这项认证基于对中国内地学习平板市场的调研,学而思在过去一年(2023年11月12日至2024年11月11日)销量领先,成为中国学习平板市场的领军品牌。

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支持,就是对产品力最大的认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