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蜜雪冰城需要多少钱?DeepSeek有话说

关注

文:向善财经

近日,蜜雪冰城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雪王”离上市近在咫尺。

此次上市成功,无疑会进一步提高蜜雪冰城的品牌影响力。说来也巧,过年期间,家里有亲戚告诉我,镇上的蜜雪冰城可火了,他考虑也开一家,问我怎么看?

我告诉他,这不是有点儿小钱就能加盟的,需要审核你的资质。

职业病的困扰下,我也特意在镇上逛了一逛,蜜雪冰城确实异常火爆,不过这可能是过年大家都回来了的原因,平常真的有这么多人吗?

我也不免产生疑问,如果满足资质,现在加盟,会是一个好时机吗?

开一家蜜雪冰城需要多少钱?DeepSeek有话说

在镇上,我发现,除了蜜雪冰城外,还有一家甜啦啦、以及一两家“闻所未闻”的奶茶品牌。

我不免错愕,镇上就这一条街,还能开这么多奶茶店?

其实这也是如今奶茶行业的缩影,曾经被视为新消费产品的奶茶,如今也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竞争,行业竞争激烈,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1月12日,全国奶茶店总数约为412579家,而近一年关停数量,约为16万家。‌

蜜雪冰城也受行业影响,根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加盟店关停1298家,与2023年一整年的1307家旗鼓相当,而2021年与2022年,关停门数分别为577家、696家,数量仅是如今的一半。

可以看出,蜜雪冰城的关停门店数量也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

站在行业的风口上,猪都能飞,可风停了,猪也会摔下去。

曾经大家都称奶茶是新消费,是“小甜甜”,如今却都叫人家“牛夫人”,不过,个人如今若想要加盟蜜雪冰城这样的奶茶店,确实需要多方面慎重考虑。

通过询问DeepSeek,其汇总了各级市开一家蜜雪冰城所花费的成本。

不过大模型可能存在幻觉,数据仅供参考,若真想开店,还需要仔细询问相关客服人员。

据招股书透露,蜜雪冰城的核心价格通常在2-8元,如果以6元为蜜雪冰城产品的平均价格,在一线城市,蜜雪冰城约需要至少卖出50000杯才能回本,二三线城市需要卖出约30000多杯回本,县级与乡镇约需要至少卖出25000杯回本。

而要卖出这些产品需要多久,据行业内一个朋友透露,一般开蜜雪冰城店,要一年左右才能回本。

当然,考虑开店,选址也尤为重要,而选址则需考虑个人眼光等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址选的不好,回本周期会更长,甚至面临亏本的风险,选得好,则事半功倍,快速回本,获取盈利。

加盟蜜雪冰城,除了重视成本,其实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蜜雪冰城作为一个下沉渠道的知名品牌,相比其它奶茶品牌,毛利很低,只能依靠薄利多销才能持续获取经营利润,但在薄利多销上,蜜雪冰城公司与加盟商之间的利益有一定分歧。

一直以来,C端消费者认为蜜雪冰城公司赚钱主要依靠的是一杯杯“雪王”,一分一毛的赚,其实并不是,蜜雪冰城主要依靠加盟商来赚钱。

蜜雪冰城通过向加盟商销售物料、设备获取收入,而且这部分收入占据蜜雪冰城90%以上的营收。

所以,对于蜜雪冰城而言,如何获取更多加盟商以及卖出更多的原料就很重要。

这也是蜜雪冰城始终趋向下沉市场销售的原因,因为下沉市场,意味着受众更广泛,能够开到镇级单位,加盟商市场更庞大,见过在镇上卖蜜雪冰城的,有人见过在镇上开“奈雪的茶”的吗?

而要吸引更广泛的加盟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看到,其产品生意火爆,销量足够好。

薄利多销的策略刚好满足这两点。

但做到这些的同时,蜜雪冰城能做好与加盟商利益的平衡吗?

实际上,实施这个策略的话,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就比较狭窄了,因为一杯就按6块的奶茶,加盟商除去房租、雇人、电费等,还能到手多少?销量稍微不好,就可能盘桓在亏损的边缘线,而且奶茶行业如今内卷严重,市场饱和,加盟商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2024年尾底,蜜雪冰城宣布在北京、广州等部分发达地区宣布涨价1元,这直接冲上了热搜。

其实这背后就与许多一线城市加盟商扛不住了有关系,因为一线城市的租金等费用更高,但价格制定在蜜雪冰城手里,所以许多加盟商想要提高产品毛利来获利,但提高产品毛利,意味着提高价格,影响销量,那就不利于蜜雪冰城往下沉市场铺垫的路线实施。

所以加盟商与蜜雪冰城的矛盾就在于,加盟商希望“涨价减频”,而蜜雪冰城希望继续“薄利多销”。

实际上,加盟商的愿望很难照顾到,因为据招股书披露,在2021、2022、2023及2024前九个月,蜜雪冰城从前五大客户获取的收入,期间仅占总收入分别为1.9%、1.4%、1.1%及1.0%。

也就是说,最大的加盟商占据的收入还不及蜜雪冰城的2%,加盟商们议价能力弱,没有与蜜雪冰城谈判的资格。

所以如果有人想要加盟蜜雪冰城的话,只能接受蜜雪冰城的规定,如果想要发笔小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加盟几家蜜雪冰城,并且要选好的位置,才有可能获取不错的财富,像只加盟一家门店的话,很难有不错的收入,而且一家的话,对位置的选择尤为关键,但如今这个行情,都知道的好位置早已被占据,想租的话租金又高,而未被发掘的好位置又少之又少。

不差钱的蜜雪冰城,为何着急上市?

加盟商们虽一分一毛的赚钱,但蜜雪冰城可不是差钱的主。

据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2021、2022、2023及2024前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103.51亿元、135.76亿元、203.02亿元、186.60亿元,其中2022、2023及2024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长分别为31.2%,49.6%、21.2%。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12亿元、20.13亿元、31.78亿元及34.91亿元,2022、2023及2024前九个月的净利润增长分别为5.3%、58.3%及42.3%。

从数据可以看出,蜜雪冰城富得流油,所以明明这么富了,为何蜜雪冰城先从A股上市未遂,如今又要转战港股上市融资呢?

据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上市一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搭建国际供应链平台,满足海外扩张业务需要,二是加强业务环节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三是计划募集部分资金升级品牌和IP。

其实从这三点也可以看出来蜜雪冰城未来的想象空间着实有限。

因为无论是国际化扩张,还是优化供应链,其实都是“古茗”与“奈雪的茶”的老路,二者上市时都破发了,蜜雪冰城就能走出“破发”的宿命?

从投资者角度看,由于前者的情况,投资者已经对这个赛道祛魅脱敏,吸引力并不是很强,况且,如今科技赛道这么火,这种知名消费品牌上市恐怕也难以让投资者青睐。

不过蜜雪冰城不同前者的是,有自己的雪王“IP”,但事实上,雪王已经在中国广为人知,对其再升级其实也是为海外市场扩张做努力,通过全球“雪王”形象打入海外市场。

不过向善财经对此并不看好,《哪吒2》如今登顶世界动漫票房冠军,但海外票房尚且不占总票房的1%,就连哪吒尚且改不动的命,雪王难道能行吗?

蜜雪冰城之所以选择国际化扩张,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下沉渠道的红利已经吃尽了,下沉市场几乎饱和,蜜雪冰城有接近60%的店铺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已经覆盖了1700个县城以及4900个乡镇。

可以说,能渗透的地方基本上很少了,而且如今面临国内奶茶行业内卷时期,会有大量奶茶店进一步关门歇业,如果蜜雪冰城不能继续海外扩张,那么将面临业务收缩,业绩下滑的风险。

或许有人会疑问,蜜雪冰城饱和了,为何不创个子品牌发展,就像蒙牛与特仑苏一样,非要走国际范呢?

其实蜜雪冰城旗下也有子品牌,那就是幸运咖,在天眼查APP上搜索蜜雪冰城,就会出现幸运咖,显示股东是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推出幸运咖,可能本想从瑞幸等咖啡饮品品牌手上分一杯羹。

可在与瑞幸们抢生意的同时,蜜雪冰城的加盟商们却无辜躺枪。

幸运咖与蜜雪冰城都是面对下沉市场,幸运咖就是咖啡里面的“蜜雪冰城”,它的扩张其实影响最大的会是蜜雪冰城的受众,因为在下沉市场中,蜜雪冰城毫无疑问是现做直饮品“龙头”,二者店铺围绕下沉市场抢生意,颇有点儿“左右手互搏”的感觉。

因此,子品牌不能做得太大,大了影响蜜雪冰城主品牌,所以上市融资走国际化,几乎是蜜雪冰城想要“更上一层楼”的必由路。

从业务角度看,上市对于蜜雪冰城来说有“赌”的成分,上市成功后,蜜雪冰城就需要对资本市场、股东们负责,上市业务下滑了,或则不能满足预期,那么压力难免山大,而不上市只需要对自己,对加盟商负责。

而且资本市场讲究预期,目前来看,蜜雪冰城的预期主要在东南亚市场,可这个市场看着是一碗肉汤,但其实是块“硬骨头”,许多国内消费品名牌在这都摔过跟头,像白酒板块,五粮液与洋河股份已经在这布局多年,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如今蜜雪冰城来啃,成功了皆大欢喜,假如没能成功的话,到时候既要保业绩,又要稳预期,怎么办呢?

其实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和白酒巨头的经销商模式相似,白酒巨头们自己的直营店也很少,一般先出厂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卖向C端,只是蜜雪冰城的经销商其实就是“加盟商”,把白酒产品换成了“原料”,二者形异而神同。

如今面对业绩压力,许多白酒上市公司选择向经销商压货,那么不免疑问,蜜雪冰城到这个时间点会不会选择向加盟商多收费呢?

不过,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还是希望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拓展能够成功,毕竟如今星巴克、麦当劳们已经在中国赚取了大量财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品牌也理应在外面创出自己的蓝海。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