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Midjourney
国内最大的企业级AI大模型应用方案专业提供商滴普科技,已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当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它也在颠覆各行各业的组织形式,各家企业正积极拥抱AI应用,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率。预计2029年的中国企业级AI应用方案市场将达52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6%。
在这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级AI应用方案市场中,滴普科技目前收入份额最大,且公司营收正以超50%的复合增长率发展。
创始人赵杰辉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随后在华为和阿里供职。正是看到AI和数据在企业端的巨大应用前景,他在2018年创办了滴普科技。
目前,滴普科技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受到IDG资本、高瓴的连续下注,最新估值已达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滴普科技是以18C章程赴港上市,成为第7家以该章程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18C章程专门服务于未达到香港主板财务指标,但具备高增长潜力的特专科技企业。
天大校友创业7年,干到高潜赛道第一
赵杰辉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入职华为,一干就是11年,之后进入阿里巴巴工作了3、4年,随后离职创办了滴普科技。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职业经历非常简单。
图源:五源资本
入职华为时,正赶上华为组建核心路由器团队,赵杰辉是第二个新员工。他从始至终都在这个部门工作,从没换过部门,先后担任核心技术专家及核心路由器相关领域的团队负责人。
正因为没有换过部门,赵杰辉经历了华为路由器,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的全过程,他曾表示:“伴随一个企业的壮大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自信心,会让我觉得做一些真正有益于客户,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离开华为后,他入职阿里巴巴,历任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等多个职位。这期间自主创业的念头越发强烈。“受到华为和阿里巴巴的经历熏陶,我的初心是让数智化技术变得更普惠,希望在若干年后,当中国企业全面向数据智能化转型之时,不仅有Oracle、SAP等国外巨头,也有中国企业参与其中。”
2018年,赵杰辉和华为、阿里巴巴的同事们,在北京共同创办了滴普科技。赵杰辉表示,当初核心团队痴迷于小说《三体》,喜欢代表着更高水平科技结晶的“水滴”,于是想起名“水滴科技”,但是这一名字已被人注册。后来,团队索性取名“滴普”,取“deep”的谐音,寓意“点滴努力,普惠科技”。
滴普科技是一家企业AI基础设施平台和行业生成式AI应用服务商。
2019年,滴普科技聚焦于企业数据管理,推出了首款产品FastData,提供从数据存储到数据分析的全栈数据能力,帮助企业提升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实现更为敏捷的决策。在这个阶段,公司开始与垂直领域的企业开展合作。
2021年,公司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专注于数据治理与人工智能结合。推出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该平台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将其转换为大模型可理解处理的格式,为大模型训练奠定基础。
正是凭借此能力,公司在2023年末推出了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同时开启了商业化道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未来5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解决方案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从2024年的58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5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5%。
以2024年收入计算,滴普科技是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一的大模型AI应用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
营收快速增长
赵杰辉曾表示,在中国进行创业,必须要脱离两件事:首先要在大厂和巨头的射程范围之外去做事情;其次要从卷价格的市场脱离出来。
滴普科技构建了向AI大模型提供数据支持的基础设施,以及用于构建企业AI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之上,公司可以提供用于企业数据治理和Agentic人工智能应用的解决方案。
通过基础设施叠加解决方案的策略,公司已在零售业、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成功落地多个项目。招股书显示,近3年来,每年贡献收入的客户数量正在快速增长,2022年~2024年分别为56名、71名和89名。同期分别累计服务客户129 名、178名及245名。
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驱动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2022年~2024年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亿元,1.3亿元和2.4亿元。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5%。
从收入结构看,企业数据治理的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在下降,而Agentic人工智能应用的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正在迅速上升。后者在2023年的营收为600多万元,到2024年,其营收已达90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1000%。该项业务的客户数量也从2023年的2家,提升至2024年的20家。
随着营收爆发式增长,公司的毛利率也在快速提升。2022年~2024年间,公司的毛利率从29.4%增长至51.9%。
公司的亏损持续收窄,经调整亏损净额(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2022年的2.2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9亿元,并进一步减少2024年的9640万元。
从研发开支来看,滴普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417万元、8234万元和8139万元,占营收比重为94%、64%和34%。
从客户方面看,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经为全球245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复购客户为81名,占客户群33%。
客户集中度并非十分显著。过去三年间,前五大客户分别贡献了4350万元、5880万元和7420万元,占总营收43.3%、45.6%和30.5%。
IDG、高瓴等知名机构多轮加注
目前,滴普科技的估值已跻身独角兽行列,并且它的背后有着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
根据睿兽分析,滴普科技已经完成8轮融资。它的天使轮融资来自初心资本和IDG资本。
初心资本从天使轮开始,多轮加注滴普资本。这家投资机构分别在天使轮、Pre-A轮、A+轮和A++轮向滴普资本投资。赵杰辉曾说道:“初心资本是滴普科技最信赖和亲密的投资人伙伴,在公司众多重要的节点都提供了超出预期的帮助。”
除了初心资本外,IDG资本、高瓴、五源资本、BAI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均对滴普科技投资多次。
从股东结构看,赵杰辉拥有34.95%股份附带64.17%的投票权,IDG资本持股11.44%,高瓴资本持股5.78%,五源资本持股5.90%,初心资本持股4.18%。
值得一提的是,滴普科技是第7家以18C章程冲刺港股上市的特专科技企业。其它6家企业分别为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越疆、希迪智驾、五一视界和云迹科技。其中,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和越疆已经上市,其它的还未上市。
18C章程适用于未能通过任何财务资格测试的特专科技公司,覆盖信息技术、先进硬件、新能源等五大领域。这一章程规定,对于市值大于60亿港元的已商业化公司,特专科技业务收益要大于2.5亿港元,研发开支占比要大于15%。对于市场大于100亿港元的未商业化公司,研发开支占比需大于30%或50%。
公司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未来5年的研发能力,扩大中国大陆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拓展海外业务,达成潜在投资并购机会等。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