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郝思嘉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4月9日,当特朗普还在白宫熬夜等待那个让他期待落空的跨洋电话时,CFA餐连盟创始人范国寅正带领着一支由中餐供应链企业组成的考察团,漫步在印尼雅加达。
这里弥漫着潮热的空气和一种让人兴奋的气息——
卖兑水速溶饮料的小贩骑自行车从身边穿过。将小吃摊支在马路上的摊主,抓起食物塞进塑料袋递给顾客。路上有“野生交警”通过疏通被堵死的车流换取一些报酬。有时能看到,道路左侧是低矮破败的民房,右侧设计新潮的写字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倒映着蔚蓝的天空。
眼前的场景,尤其是饮食,让一些人意识到当地的牛羊肉加工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冷链、冷库也并不成熟。他们于是开始兴奋起来。一位设备商问范国寅,自己在国内有一些淘汰的设备和产线,能不能拉到这边来?
当然,当然。印度尼西亚,这个拥有2.87亿人口、水稻两年最多能熟9季的温暖国家,正在张开怀抱欢迎来自中国的冒险家。
它确实埋着宝藏。2.87亿人中一半在30岁以下,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常年维持90%以上,若印尼政府连续5年达成定下的GDP增速目标,它还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的经济大国。
一些中餐人已经迫不及待用那句在业内颇具标志性的话来夸奖印尼:一个具有万店潜力的市场。言下之意,为此值得踏上任何大胆的冒险。但有趣的是,就像所有冒险家一样,他们的终点,还是中国。
01中餐在印尼张腿飞奔
那个设备商问范国寅的问题,龙杰没问,但龙杰做了类似的事。
2021年,龙杰离开了瑞幸团队。他认为中国市场上还存在着许多万店连锁的机会,于是开始做一些为中餐连锁赋能的项目。
很快,极兔联创找上了龙杰,问他能不能来指导开连锁咖啡店。就这样,龙杰来到印尼,2022年到2024年参与了极兔孵化的连锁咖啡店项目TOMORO COFFEE,一扎根就是3年多。
咖啡在印尼并不算空白市场,在TOMORO出现之前,星巴克以及本地品牌Kopi Kenangan、Fore、Janji Jiwa已经深耕多年。
但TOMORO还是实现了突围。它的秘诀之一是学习了瑞幸在2017年起盘时的经验——不用半自动咖啡机,用全自动咖啡机。
这是一场效率革命。在中国,前者培养一名店员需要22天以上,而后者只需要40个工时。如今,TOMORO已经在印尼开出了700多家门店。
实际上,2022年龙杰来到印尼时,这里还不是中餐出海的良港。历史的账簿使许多人对这个国家敬而远之,业内更乐于讨论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的魅力。
但现在已经变了。原因除了新、马、越随着中餐大量涌入而开始陷入内卷,一些长期主义的信号也开始在印尼出现。
今年2月的一个寻常夜晚,龙杰站在印尼海关,突然意识到这个国家正在发生变化。
变化的表象只是三行分别用中文、英文、印尼文写下的简短标语:不要给小费。但影响很快便显现了出来。2025年2月4日的印尼新闻报道,约30名印尼移民官员,因涉嫌在雅加达机场向中国游客“敲诈勒索”小费而遭到辞退。
一条数十年的潜规则被废除,在政经的语境里,这意味着这个由政府、大财团、大家族共治的国家,正在构建更亲中、有序的营商环境。“其它环境有好有坏,自己判断。”龙杰补充了一句。
“政府和财团都很积极”,和印尼政府、财团进行接洽是范国寅所带调研团的其中两项行程。过程中,他们明显感觉到对方的欢迎,也能感受到中餐企业选择印尼时,这些财团也在将中国企业和欧美日韩企业进行对比。
“中国企业在产品、营销、设计方面已经和欧美日韩差不多了,但开价可能低一半,这也是他们(财团)希望来和我们做生意的一个现实原因。”调研团的成员猜测。
4月12日,印尼政府官宣废除TDKN(国内成分比例)要求、取消民生必需品进口配合限制。
“将极大促进中餐供应链出海”,范国寅表示,中餐往往会涉及很多特色调味品、半成品、肉制品,过去受进出口政策限制,如今新政策出台后,供应链工厂出海、中央厨房出海、研发中心出海将更加容易。
大门还在不断敞开。根据印尼官方数据,去年有超过150万人次来印尼考察,或许今年将再创新高。
02印尼供应链扫榻以待?
海外供应链来之不易,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对此,英国威尔士的绵羊最有发言权。
2016年,英国正式公投通过了“脱欧”的决定,19世纪被列为英国皇室御用贡品的威尔士绵羊的对欧销售突然遇阻。
此时,一个新成立的火锅品牌快乐小羊找上了英国肉业协会,先是请后者到香港品尝涮羊肉,接着又从内蒙派技术员去威尔士教当地工人如何剃筋去膜,最终达成合作,为后来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开出60多家直营店奠定了基础。
后来发生的一个有趣的细节是。2022年,美国取消了自1989年起对英国实施的羊肉禁令。英国威尔士绵羊肉被装上货船,驶向美国人的餐桌。时任英国首相Liz Truss为此专门发了一条推特,称其为英国农业史上的“里程碑”。
而这艘重开英美羊肉贸易货轮的第一柜,装的正是送往快乐小羊在美国新开门店的威尔士绵羊肉。
供应链是中餐出海的“胜负手”,像快乐小羊一样寻访海外供应商,是大多数出海中餐品牌都要面临的一道关。这一关极考验团队能力。很多人或许想像不到,围在农牧产品四周的贸易保护栅栏,有时比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更高。
而印尼向中餐品牌亮起了另一个选项。
“印尼有一些财团(对我们)很感兴趣,我们也希望能找到一些优质的合作对象,双方一起开拓东南亚市场”快乐小羊副总裁杨鸥透露,公司正在东南亚找一些合作方。
不只有印尼,马来西亚、中东、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有一些规模庞大的餐饮集团,它们实力强劲,手握优质铺面,具备疏通供应链的能力和资本,于是代理了大量国外品牌,形成了丰富的落地经验。
对有意进入这些市场的品牌来说,与这些集团达成合作往往能省力地在当地站稳脚跟,当然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博弈,但总体算是一个不坏的选项。
“但是你也得有很强的品牌”,杨鸥补充道,“小品牌它不一定愿意跟你合作。”
小品牌有小品牌的“朋友圈”。
2024年前,某知名烘焙品牌有意出海,在来回考察十几趟东南亚、中东、欧美后,依然没能找到有效出海路径。
在范国寅的建议下,品牌方调整了方式,把传统的单一用眼考察,改变为将产品和品牌丢到国际舞台,反向让当地的投资人、消费者来验证其产品、品牌在当地是否有市场机会。
烘培品牌的负责人于是报名了印尼当地的展会。
能看得出,品牌方对进入印尼市场不抱太大的希望,没有专门印刷英文版手册,展位也只有9平米。但没想到的是,展会上,一位开了十数家蜜雪冰城的印尼本地加盟商主动找上了他,希望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经营他的品牌。
双方一拍即合。印尼合伙人负责面粉、选址、装修、收银系统,几乎承担起了所有运营和供应链工作,而总部只需要派遣研发人员到印尼,根据当地需求调整口味。
去年12月,他们在雅加达开出了第一家门店,而今年的目标是50家。
“出海要趁早。”许多出海的中餐人都表达了相似的看法。言下之意,今天出海,或许还有挑选当地合作方的余地,若是晚了,就只能打硬仗了。
03印尼不是中餐冒险家的终点
出海接近10年,杨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餐品牌如过江之鲫,为什么鲜少看到真正长期深耕海外的企业?
他猜测是不是国内市场实在太大,14亿人本就是一座挖不空的金矿。花时间去开拓一个只有几千万人、上亿人的海外市场,未必有国内回报丰厚。
近些年的出海浪潮,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杨鸥的猜测。今天走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CBD,已经和国内没有什么差别,“商场里都是中国品牌”。一些商铺隔几个月就会换上新的招牌,背后的加盟商实际上还是同一个——某种程度上,内卷也是中餐品牌的舒适区,买加盟商“翻牌”只是基本操作。
这也是印尼特殊的地方,它可以是国际化的跳板,而非单个孤立的海外市场。
“如果要出海,伊斯兰国家是所有品牌都应该尊重并学习如何去服务的市场。”龙杰举例,全球共有接近18亿穆斯林人口,并且保持着可观的人口增长。而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2.87亿总人口中,穆斯林占比接近80%。
换而言之,学会了如何做印尼市场,就拿到了伊斯兰市场的门票。
印尼新唐人街的海蛎煎铺
龙杰还强调,印尼是最适合企业出海“重兵布置的第一站”。
“重兵布置的第一站不一定是第一站”,龙杰解释道,重兵意味着长期主义,“如果品牌想在一个国家开到一定规模并完成供应链,印尼有这个基础。”“入境印尼也比较容易,培养成建制的国际化团队门槛较低。”
当然,龙杰的话有一个前提,即中餐品牌出海前,便打定主意做当地人的生意,而非仅服务海外华人。事实上,这也是如今大多数出海的中餐人的共识。究其根本,世界各国海外华人总数不过6000至7000万,对水大鱼大的中餐品牌来说,天花板并不算高。
谈起在印尼培养起全球化能力后下一步走向哪儿,欧美是众人公认最甜的蛋糕。
“它太美好了。”杨鸥感慨。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则举了一个让“美好”变得具体的例子。“你在国内一个月成本100万,利润是10万人民币,但是你把商业模式复制去了美国,它就变成了10万美元。”
但有趣的是,无论海外的蛋糕多甜,一些身在海外的中餐人最期待施展抱负的地方仍是中国。
“现在海外有我发挥价值的空间,但如果中国开放连锁上市,我希望能回到中国和大家一起做一番大事业。”龙杰说的大家,或许指的是他在印尼链接的100多位印尼CEO。最近,他刚被选为印尼中国商会总会-电商和平台经济分会的常务副会长、旅游饭店专委会长。
或许,杨鸥的困惑换一种问法,就是埋在所有出海或有意出海的中餐品牌心底最深处的疑问:
除却巫山不是云。见过波澜壮阔的中国市场,为什么要出海?
范国寅给出的理性的答案是:“中餐出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品牌要不要出海,我们认为一个比较好的判断方式是,评估未来两年公司在国内能不能取得好的增长。如果不能,不妨到海外试试开拓一个新方向,用时间换空间。”
穿梭在烟火气里的餐饮人有更热情豪迈的答案。快乐小羊的创始人张钢来自蒙古包头,这个草原上的汉子注定要追随先祖的脚步,“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他的‘牧羊场’”。
各式各样的理由宛如看不见的季风,将中餐舰队吹向世界各地。
而在它们出发的码头,出海与否的疑问依旧如一枚高高抛起的硬币,在一众中餐品牌及上下游企业的心里旋转。
运气最好的情况是,在它落下之前,等待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