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AI模型:西门子 × 大制科技实现准确度提升至99%

在工业数字化的浪潮中,最珍贵的往往不是某项技术的突破,而是找到一群“同路人”,共同把创新从赛场推向产业的青云万里。

某电池车间的流水线正以每分钟3件的节拍运转,机械臂的嗡鸣与传送带的咔嗒声交织成工业交响曲。但产线旁的质检员却依然眉头紧锁——昨天,某颗螺丝因细微的扭矩偏差导致生产节拍混乱,整批电池因潜在风险返工,直接损失接近7位数。

在高效运转车间里,每个未被识别的瑕疵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哪怕是设备精度的细微改善,对工厂效率提升都意义重大。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智能化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大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制科技”)创始人兼CEO郭云与他的团队,在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生态催化下,借助AI技术帮助国内外客户提升了质检精度和效率。企业进阶的背后,是一次从“技术合作”到“生态共生”的深度跨越。

PART1 赛场淬炼,“项目定制”到“标准产品”的技术升维

在2024年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的决赛现场,评委曾围绕郭云团队的“大制AI管家”可落地性展开激烈讨论,这让郭云对方案的可执行性及其潜在商业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比赛结束后,郭云带着新的洞察持续优化产品,并在一年后用成果回应了当时的热议——时至今日,大制AI管家目前已成为覆盖数十条生产线的标准产品,那次讨论恰恰成为技术突破的起点和引子。

大制科技与西门子的缘分早于赛事。在2021年首届西门子工业边缘生态大会上,作为首批外部合作伙伴,大制科技已开始基于西门子工业边缘平台开发AI应用。彼时,大制科技已为数家知名车企提供定制过程质量检测工具,用AI模型识别装配环节的细微缺陷。但郭云敏锐地意识到,“客户需要的是能嵌入整条产线的系统,而非孤立的算法模块”。

图片

很快,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成为打破瓶颈的关键。在西门子团队的指导下,大制科技团队将AI模型与工业边缘平台深度耦合,利用西门子工业边缘平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资源管理能力,解决了工业现场“数据采集不稳定”和“算力分配不均”的痛点。以某知名品牌电池生产线为例,通过实时接入拧紧工艺数据,大制科技的AI模型不仅将缺陷识别精度从90%提升至99%以上,更能在问题发生时即时拦截,让“过程质量”不再依赖事后检测。

“评委的讨论激发了我们的创新热情,加速了我们的业务平台化、规模化。”据郭云回忆,过去需要单独调试的算法,如今通过西门子边缘平台的数据总线,可直接适配不同品牌工控设备。这种转变让“大制AI管家”从定制方案升级为包含质量检测、产能分析、预测性维护的标准化矩阵,甚至能根据客户需求像“搭积木”般组合功能模块。

PART2生态破圈,“本地项目”到“全球复制”的协同共进

对郭云而言,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技术突破穿透行业壁垒,触达更广阔的产业场景。

2024年赛事后,与敏实集团的合作成为大制科技生态协同的典范。在进博会三方签约现场,大制科技、西门子与敏实集团共同启动智能生产线改造:“大制AI管家”的产能节拍分析模块可实时采集设备停机、供料延迟等数据,精准定位效率损失根源。项目验收时,产线OEE(设备综合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样的成绩很快为大制科技带来了更多的新订单——10条生产线的改造正同步在浙江安吉与塞尔维亚推进。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据粗略估算,大制科技全国30%的业务来源有西门子的助力。

凭借自身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大制科技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在塞尔维亚项目中,通过应用大制科技的AI解决方案,当地团队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无需进行反复调试,调用预配置的AI模型与边缘接口即可启动,让技术突破了地域边界。

“这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工业逻辑与AI能力的融合。”郭云强调。与西门子团队协作中,双方打磨出“标准化框架+场景化配置”模式:针对汽车制造场景,侧重质量实时检测;针对电池和零部件制造场景,则强化产能提升。这种模式既能适配项目所需的硬件要求,又可契合客户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逻辑,从而让方案在不同场景中快速落地。

图片

PART3 共生进化,“参赛者”到“生态共建者”的角色跃迁

2025年第三届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启动时,郭云团队的目标已从“获奖”变为“共创”。他们正与西门子Xcelerator合作,计划将AI管家接入西门子X Data Hub,帮助制造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设备、传感器与企业系统的无缝连接,为跨工厂协同分析奠定基础。

“公开赛的经历让我们理解,工业数字化的关键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建。”郭云表示,回望与公开赛的交集,大制科技已从“技术提供者”成长为“生态共建者”:“如果把西门子工业边缘平台比作操作系统,那么西门子Xcelerator则像应用商店,我们的AI能力在这里找到了最适配的土壤。

不止大制科技,还有其他参赛企业的故事,似乎都印证着同一个逻辑——当具体的业务逻辑,遇上工业的平台化和标准化能力,便可将相应的解决方案接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技术的价值便会在开放生态中持续放大。在工业数字化的浪潮中,最珍贵的往往不是某项技术的突破,而是找到一群“同路人”,共同把创新从赛场推向产业的青云万里。

来源:西门子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