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赵晓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Midjourney
京东一笔价值约40亿港元的收购案刚落定。
两日前,京东黑板报公示,京东正式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以下简称“佳宝”)70%股权的收购,涵盖佳宝零售网络、物业资产等。据创业邦了解,收购协议已于4个月前完成签署。
这次交易没有披露具体的交易金额。京东曾对外表示,实际交易金额远未达到40亿港元,具体官方信息或在8月份公布。不过截至发稿,创业邦暂未查询到关于交易额的新信息。
佳宝成立于1997年,是香港的一家超市,起家于东区的筲箕湾,因为大多货源源头直采,佳宝被称为香港的“平民超市”。佳宝前身是成立与1991年的“佳宝冻肉超级市场”。目前佳宝在香港拥有约90家门店,员工总数超过1000名。
佳宝创始人林晓毅的经历是香港版的草根逆袭,家庭背景普通,小学学历,摆过地摊,也干过苦力,冻肉店是林晓毅的转折点。根据公开信息,林晓毅今年63岁。
从以上信息能梳理出,在零售逻辑上,佳宝和京东有相似的地方。这次收购,京东围绕着供应链做布局,加强自身竞争实力,也有拓展香港零售市场、借机试水海外的计划。收购完成后,京东集团将成立创新零售-佳宝业务部,林晓毅出任该业务部负责人。
佳宝是什么来头
在香港,佳宝超市算得上是“老街神话”。
28年时间,佳宝从筲箕湾这个满是老香港味道的地方,从只有1家门店发展到如今的90家门店,以“平价”占据香港零售超市30%的市场份额。
林晓毅是潮汕汕尾人,在1980年,年仅18岁的林晓毅偷渡香港,赶在港英政府“送身份证政策”取消前一个月抵达。据他早前的分享,他是自己游水过去的,“那个时候很穷,穿的裤子都是窟窿。”
林晓毅
之后为了生计,林晓毅在柴湾木屋区做过小贩,赶在工厂下班时间摆摊卖水果,据他分享,“多的时候一天能赚到2000港元。”那个时候,大多打工人一个月才几千港元。
到1991年,林晓毅投资3万港元和好友合资开设了一家冻肉店。为了打出差异化,林晓毅选择低价策略,他自己跑供应商从最源头拿货,并且自行分割处理肉品以压低售价,因此吸引到了更多的消费者。林晓毅在香港“冻肉大王”的称呼就是这样起来的。
在之后的经营过程中,林晓毅和好友产生分歧,在1997年,林晓毅选择另起炉灶,把筲箕湾的肉食店改名为“佳宝”,寓意为“街(佳)市内的一块宝”。
经营超市过程中,林晓毅延续了冻肉店的“直采逻辑”,不经过代理。他自己把供应链跑通,全球各地跑资源,跟厂商谈,这也让佳宝超市拿到了不少独家货源。拿到货后,他一手试货、挑货,自建物流运输,完成分货、包装。
佳宝超市的平价逻辑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另外,不同于香港其他零售商要收上架费、宣传费、搬运费等,佳宝超市创立之初不收取这些费用,这也是佳宝超市货品便宜的原因之一。
2008年,时任香港特首曾荫权曾视察过佳宝超市,在看到店内价格后都不禁问一句,“點解可以咁平?(为什么可以这么便宜?)”林晓毅的回应是,“从不做赔本生意,薄利多销。”
当年也是佳宝超市开店最猛的一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香港零售陷入低谷期,林晓毅一口气开出22家分店。他的判断是,经济越差,消费者越注重性价比,越喜欢买便宜的东西。
也是在同期,林晓毅开始涉足地产界,2008年底他以3.4亿港元买下屯门华乐大厦一楼及地铺,当时多为自用。
京东收购前,佳宝超市在香港拥有约90间分店,分布在新界、九龙、港岛,员工总数超过1000人,除了主力经营的各类冻肉外,也涵盖生活用品、厨房用品、新鲜水果蔬菜等。
香港媒体报道,佳宝年营收高峰可达10亿至20亿港元,业内预估其利润率约在10%左右。地产方面,林晓毅一度拥有近67个物业,其中有铺位也有住宅。
一笔有计划的收购
香港大埔元村分店的佳宝,招牌已经由原本的红底白字商标,换成了橙底白字,很多当地市民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变化,只是发现之前常买的一些商品“加价了。”
去年11月,市场就传出京东要进军香港,并宣布将与日本城、佳宝等香港企业合作。今年4月,京东在香港启动本地商家招募计划,把佳宝食品列为合作方之一。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市场,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市场策略就是收购一家当地企业,能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品牌、门店网络、资产和资源,能快速适应本土化。
收购佳宝,京东的牌局是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生鲜供应链布局。京东相关业务负责人说,“京东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此次对佳宝的收购正是京东强化供应链战略的关键落子,也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军香港实体零售领域。
对于双方来说,是一次资源的整合,京东有供应链和物流优势,佳宝的八成货品直接由厂家购入,其本土化和产地直采可以弥补京东在香港的生鲜品类的本地供应链缺口。如今佳宝的超市内也已经上线了京东的自营产品。
在香港零售市场,惠康、百佳两大连锁品牌占去七成市场份额,在双寡头垄断格局中,佳宝在不到三成的市场地位里有望提升一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去两年,佳宝的竞争优势在削弱。
创业邦了解到,佳宝的品质和性价比已经失衡,意味着性价比高不一定品质好,尤其是冻肉类。
疫情期间,佳宝生意大受影响,加上工商铺位价钱下跌,林晓毅开始卖出物业。购于2010年、位于香港新界葵涌的佳宝集团中心总部在2021年以14.35亿港元卖出,买入价格为3.48亿港元,帐面大赚近11亿港元。近期,林晓毅及其女儿林凯欣也几次卖物业套现。
有行业人士说,“结合香港目前的工商铺价钱下跌,京东的这次收购可以说是一次抄底。”
除了线下店,京东也打算在香港战开设佳宝自营旗舰店,自家物流配送上门。这对佳宝来说也是一次线上资源的重构。
香港大多实体零售店背后并无庞大的网购业务支持,面对高昂的租金及人力成本,难以压低售价吸引顾客,一旦结业将会牵涉连租务市场,可能只有内地企业出手,才能扭转困局。美团、阿里淘宝都是例子。
两年前,京东开始着手升级香港快递服务,并在观塘、葵青、沙田及元朗等多个区域设立营运中心。今年3月,京东快递位于香港柴湾港岛营运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京东快递于香港荔枝角的快闪店,图源:京东物流黑板报
收购落定后,林晓毅感性地说,“从第一家店到现在的90家店,就似养大个女,京东收购后就好似‘嫁女’,又开心又期待。”
为配合交易,佳宝正在进行业务重组,其超级市场和批发业务将转移至一家在香港新成立的“佳宝超级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这家新公司将成为未来的运营主体,由交易方(京东)与林晓毅共同全资拥有。
此次收购还设置了一项关键安排,双方同意设立为期三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京东不会立即接管佳宝的日常运营。林晓毅及其现有管理团队将继续负责公司管理,人事架构与运营模式将保持稳定。过渡期结束后,双方再决定后续整合步骤。
加码布局香港
京东和林晓毅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8年。
当年,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进入香港市场,到2020年底,钱大妈一共在香港开设了33家门店,以分店数目计,占其佳宝总门店的35%。当时林晓毅对外回应,“生意永远都做不完,各做各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京东旗下的启承资本投资了钱大妈,之后又连追两轮。如今京东收购佳宝,倒让这两家生鲜超市成了“同系兄弟”。
有行业人士分析,随着京东布局的深入,香港生鮮市场格局有机会出现变化,包括传统街市、钱大妈等生鮮连锁超市,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杂货店、鲜果蔬菜店等,均有可能被抢占份额。“这次收购也意味着中资企业对香港公司大小通吃。
京东在2015年开始布局香港业务,开设了物流和电商相关业务分支,到了2018年,京东开始运作在香港建立直邮仓和保税仓。再有大动作的时候就到了2023年,京东升级在港澳的快递服务,在香港同城快递最快4小时可以送到,夜间派送也延长到了晚上22点。
图源:京东物流黑板报
到去年年底,京东快递在香港日均揽派快递量增长24倍,内地与香港互寄快递量增长16倍,澳门日均揽派快递量增长14倍,整体快递业务量达到双位数增长。
去年和今年是京东投入力度最大的两年。去年9月、今年3月和5月,京东先后投资15亿,用于商品价格、物流补贴、服务优化,包含“最快次日达”、“买贵就赔”、“一件包邮”等。创业邦了解到,京东线下综合类消费商业体“京东MALL”也在计划进入香港,目前在选址。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京东和阿里、美团的战场,从内地延续到了香港,美团、阿里的淘宝在过去两年都在加注投入香港。此前有市场传出消息,京东也有可能在香港上线外卖业务。
这是一场烧钱的硬仗。根据京东2025年Q2财报,因外卖等新业务投入,集团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5亿元转为-9亿元。
香港的成本更贵。现在的香港还是以线下消费为主,但在数字零售和供应链基础设施上仍有待升级,这意味着京东要同时在线下、线上、基础设施同时发力。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