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胡艳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5年8月29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6家国有大行均公告了2025年中期业绩,并召开业绩发布会。
多家国有大行以“稳中向好”“稳健”等来形容“期中考”答卷。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在资产规模上,六家国有大行均表现出增长态势。但在经营指标上有所分化,三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6家国有大行作为银行业的“头雁”,其总规模几乎占据了全行业资产总额的半壁江山,因此其动态也备受关注。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一家超级规模的银行,工商银行跟市场永远是同频共振,并且准确、精确地反映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工商银行发挥的就是主力军银行的作用,就是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如果稳定器的速度是超常速度,那么稳定器的作用可能也不会发挥得特别好,所以我们始终认为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
三家国有大行净利润下滑
在资产规模上,6家国有大行均表现出增长态势。
工商银行的总资产突破52万亿元,达5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
农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46.8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7%;
建设银行的资产总额达44.4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2%;
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达36.7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3%;
邮储银行的资产总额达18.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
交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15.4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9%。
在经营指标上,6家国有大行的表现有所分化。
具体来看,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
其中,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净利润1399.43亿元,增长2.53%。
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同比增长0.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1%。
邮储银行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0%;实现净利润494.15亿元,同比增长1.08%。
相较于上述3家国有银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营业收入正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而言,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270.92 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1688.03 亿元,同比下降1.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1.03亿元,同比下降1.4%。
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42.73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净利润1626.38亿元,同比下降1.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0.76亿元,同比下降1.37%。
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290.03 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净利润1261.38亿元,同比下降0.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75.91亿元,同比下降0.85%。
在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利息净收入仍然占据大部分比例,但是在息差收窄压力下,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受到了压力。例如,农业银行方面表示,利息净收入是本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占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76.4%。2025 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824.73亿元,同比减少83.75亿元,其中规模增长导致利息净收入增加205.27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289.02亿元。
息差收窄压力受关注
在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的净息差依然承压,不过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在第二季度的下滑幅度在收窄。在业绩发布会上,如何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成为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2025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为1.30%,同比下降13个基点;建设银行的净息差为1.40%,同比下降14个基点;农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32%,同比下降13个基点;中国银行的净息差为1.26%,同比下降18个基点;邮储银行的净息差为1.70%,同比下降21个基点;交通银行的净息差1.21%,同比下降8个基点。
工商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3%,同比下降13个基点,较上年下降12个基点。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净息差仍处于下行通道,但边际降幅已出现收窄。上半年净息差降幅同比收窄的企稳态势具备可持续性,主要得益于工商银行对于低息差环境下银行经营策略的综合研判,以及工商银行基于这些综合研判采取了切实、主动、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措施。
中国银行上半年的净息差为1.26%,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较一季度下降3个基点。中国银行行长张辉表示,近年来,境内银行业净息差普遍大幅收窄,中国银行的净息差表现与全行业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当。守住净利息收入基本盘是中国银行的战略安排,也是低利率环境下战略转型的重要努力方向。
展望下半年,张辉表示,从外部市场看,境内银行业整体面临低利率环境,美元降息预期升温,银行业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中国银行将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业务特点,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发挥对净息差的支撑作用。
农业银行上半年的净息差为1.32%,较上年下降10个基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会上表示,从资产端看,农行坚持“总量”与”结构”的统筹平衡,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有效性。主要围绕“三农”县域和“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实现了生息资产总量的合理增长。同时,通过持续优化生息资产结构,提高较高收益资产占比,努力提升资产边际收益。上半年,人民币新发放贷款利率保持可比同业较优水平,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贷款收息率的下降。从负债端看,将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强基管理相结合,多措并举推动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展望下半年,预计农行净息差将边际趋稳。
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
“中国银行有自身的一些业务特点和经营特色,希望大家不仅关注净息差表现,还应更加关注中国银行收入及效益的整体变化。”张辉表示。
在净息差收窄导致利息收入承压的同时,调整收入结构成为部分银行的选择。
张辉表示,与可比同业相比,目前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境内银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中国银行境外机构非利息收入增势良好,同比增长超70%,有效对冲了净息差下降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实现全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1%。
从六家国有大行的收入占比来看,除了交通银行外,五家国有大行均出现了利息净收入下降、非利息收入增长的情况。
其中,中国银行在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27%的情况下,实现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同比增加26.43%,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8.48%上升到34.71%。
工行利息净收入下降 0.1%;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同比增长6.5%。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5.34%上升到26.58%。
农行利息净收入下降2.9%,非利息收入共计874.64亿元,同比增长15.1%。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0.71%上升到23.64%。
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为3.16%;非利息收入为107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9.64%。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7.28%,较去年同期提高约4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67%;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同比增长19.09%。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9.18%上升到22.51%。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中间收入是银行应对息差收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邮储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刘建军谈到了该行上半年收入结构优化的特点。刘建军表示,利息净收入方面,面对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持续影响,邮储银行通过信贷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以及负债成本管控,实现了利息净收入表现的改善。中间收入方面,邮储银行不断夯实零售中间收入的“压舱石”地位,发挥公司、资金板块中间收入的强补位作用,在“报行合一”后重回两位数的增长,同比增速达11.59%,优于可比同业,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提高了0.85个百分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