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股价暴涨,只是一场豪赌的开始

关注
并不是一场胜利的终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刘润(ID:runliu-pub),作者:二蔓,编辑:歌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虽然被老罗和贾总的事儿,抢了风头。但甲骨文股价暴涨这事儿,还是有点太夸张了。得讲讲。

先简单复盘一下。

美东时间本周三,在公布最新财报之后,科技巨头甲骨文(Oracle)的股价,单日暴涨了36%。市值,飙升2510亿美元。一夜之间,震撼了全球的投资者。

这是什么概念?

对于甲骨文自己来说,这是他们自1992年以来,三十多年里最大的一次单日涨幅。对于其他巨头公司来说,很多人的总市值,还比不上这一天的增长。对于81岁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来说,他的个人财富,因此在一天之内增加了将近890亿美元。他也因此,短暂地超越了马斯克,重新坐回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于是,整个华尔街,整个科技圈,都因为这件事沸腾了。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甲骨文这家曾经的软件霸主,已经没落很久了。所以,很多人都在说,这是“甲骨文的胜利”,是“王者归来”,是“一战封神”。

可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甲骨文的股价,为什么会突然暴涨?它真的胜利了吗?

先说结论。

甲骨文股价暴涨,并不是一场胜利的终章。

甲骨文股价暴涨,只是一场豪赌的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我试着帮你梳理一下。一共3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PRO

什么是“RPO”?

RPO,是引爆甲骨文股价的,最直接的理由。

它的全称,叫“剩余履约价值”。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

听上去,有点复杂。但简单一点来理解,就是“已经签了合同,但还没收到”的钱。

打个比方。

你是一位顶级的建筑设计师。有一天,一位富豪找到了你。他和你签了一份合同,请你从现在开始,花5年的时间,为他设计并建造一座未来的“天空之城”。合同的总价,是50个亿。

这50个亿,就是你的RPO

它虽然还不是你今天的利润,但它会是你未来的收入。银行,会因为这份合同而愿意给你贷款。资本市场,会因为这份合同而极度看好你公司的未来。

如果说,资本市场追捧的,就是关于明天的故事。那RPO,就是把这个故事,写进了白纸黑字的合同。

那么,引爆甲骨文股价的RPO,是多少钱?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这个数字,是4550亿美元。

和这个数字比起来,之前市场预期的739亿美元,都显得有点小打小闹了。

可是,这4550亿美元,是从哪里来的?

主要是来自于一份,和OpenAI签下的,天价合同。

这份合同,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云端合约之一。总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为期5年。将从2027年开始,正式执行。

也就是说,在这5年里,OpenAI平均每年,都将向甲骨文采购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云计算资源。而这个600亿美元,就已经是甲骨文一整年云计算业务总营收的三倍还多了。

不过,顺带说一句。

其实早在今年7月,OpenAI就已经公开宣布过,选择了甲骨文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因为这份合同的背后,是一个代号“星际之门”(Stargate)的项目。这是一个由软银(SoftBank)负责出资,甲骨文负责出技术架构,OpenAI负责使用算力,旨在打造美国未来AI基础设施的超级工程。而这份3000亿美元的合同,是“星际之门”的第一枪。甲骨文的财报,只是在财务的意义上,确认了这次合作的规模。

那么,甲骨文,为什么就能拿下这份天价的合同呢?不是说,它已经没落了吗?

第二个关键词,裸金属实例

什么是“裸金属实例”?

裸金属实例,是甲骨文拿到3000亿美元合同的,最直接的原因。

不过,这个词有点生僻。我举个例子。

20多年前,如果想做一个网站,你可能得去买一台服务器,托管在机房里。

这个真实存在的、物理意义上的服务器,就是“裸金属实例”。

但是,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有多大,网站的承载极限就有多大。如果不够用了,很麻烦,请你再买一台。如果只用了10%,那对不起,剩下的90%就是白白浪费。

后来,云计算时代,亚马逊、微软这些巨头,改变了这个情况。它们建立起了一个个巨大的“资源池”。池子里,是数不清的CPU、内存和硬盘。然后,对你说,别买那台物理的服务器了。你需要多少,我就用软件,用技术,从池子里相应地给你拼一台“虚拟”的。

这个所谓的虚拟机器,被称为,“虚拟机”。

它就像是你去一家餐厅吃“自助餐”。餐厅(云服务商)有一个巨大的后厨(资源池)。你点餐的时候,服务员(虚拟机软件)会根据你的需求,从各个大锅里,拼出一份餐来。今天想吃两块牛排,可以。明天只吃一份沙拉,也可以。

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灵活度,降低了成本。所以,它成了过去十年里,整个云计算世界的绝对主流。

于是,一直耕耘“裸金属实例”的,曾经的王者,著名的“IOE”(IBM、Oracle、EMC)中,核心的甲骨文,确实就有些没落了。

但是,虚拟机,也有自己的问题。

那位给你配餐的服务员,本身也是要消耗能量的。他得在各个大锅之间跑来跑去,得装盘,得送餐。这个过程,是有效率的损耗的。

在云计算的领域里,这笔损耗,被称为,虚拟化税。

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为了灵活性,这点“虚拟化税”交了也就交了。但现在,来了个超级大胃王。OpenAI。我要训练的,是万亿参数的AI大模型。我对算力的需求,不是“几块牛排”,而是“国宴”。在这个量级面前,1%的“虚拟化税”,也会变成天文数字。

所以,我要一整个后厨,我要真实存在的、物理意义上的服务器,我要你专门为我准备一个机房。

于是,甲骨文的老手艺,突然就成了秘密武器。而且,他们还把RDMA网络技术,也融入了进来。

可是,和OpenAI最亲密的微软,为什么不来干这件事?难道微软,没有这项手艺吗?

第三个关键词,负现金流投入

什么是“负现金流投入”?

负现金流投入,是拿下3000亿美元合同的同时,所必须要承担的代价。

打个比方。

你的好朋友,中了一张5个亿的彩票。他激动地和你说,请你在一年之内,建成一座纯金的城堡。他要壕一把。事成之后,给你10个亿的报酬。

心动吗?来不及心动了。因为从签完合同的那一刻起,你就得立刻掏空家底,欠债7个亿,去购买黄金。

这7个亿,就是你的“负现金流投入”。

它是100%确定的。

但是,那10个亿,可不是100%确定的。

为了履行那份3000亿美元的合同,甲骨文必须在全球,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未来的几年里,光是购买英伟达的AI芯片,可能就得花掉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它会立刻进入“负现金流”的状态。

但是,这份合同要到2027年,才开始大规模交付。

谁能保证,2027年的AI技术,还是今天的样子。AI硬件的发展,一日千里。万一技术路线变了,今天天价买回来的芯片,会不会变成一堆昂贵的废铁?谁能保证,到那个时候,在Google、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围剿之下,OpenAI还能付得起这笔天价账单?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就算掉了,上面也贴着价格。

于是,微软选择了“暂时观望”,而甲骨文选择了“大胆下注”。

好了。3个关键词,梳理完了。

简单再总结一下。

甲骨文的股价突然暴涨,是因为最新的财报展示出了4550亿美元的超高RPO。这个数字,主要是因为甲骨文和OpenAI签下了一份3000亿美元的天价合同。而之所以能收获这份合同,是因为甲骨文一直深耕的“裸金属实例”,满足了OpenAI的特殊需求。但是,你也必须因此承担“负现金流投入”的代价。而甲骨文,就是愿意承担代价的那一位。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甲骨文股价暴涨,只是一场豪赌的开始。

它赌的,是自己真的能顶得住“负现金流”,是OpenAI未来真的能付得起这笔钱。

而牌桌上坐的,除了甲骨文和OpenAI,还有微软和软银。

渴望赢得竞争的OpenAI,需要最极致、最便宜的算力。为此,它押上了自己未来的收入。渴望重新振作的甲骨文,需要一个机会。为此,它押上了自己未来的现金流。渴望控制风险的微软,要在帮助伙伴和保护自己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渴望布局未来的软银,为这场宏大的“星际之门”,提供着资本的燃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但每个人,都为这个恢弘的时代,写下了一个注脚。

而对于曾经错过了一个时代的甲骨文来说,这场豪赌,也许也掺杂了一些不甘吧。

资本市场的香槟,和世界首富的头衔,为这场世纪赌局,点燃了开赛烟花。烟花散去,聚光灯下,一位81岁的传奇,将几乎所有的筹码,都推向了牌桌的中央。坐下之前,他只说了一句看似平常的话。

我们开始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