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智百道,作者道哥,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从破产新生到联姻奔驰,千里科技这家“AI新贵”试图讲出一些新故事。
近日,重庆智驾企业千里科技发布了其全新的英文品牌名“AFARI”及其背后的战略愿景“千里计划”。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品牌焕新,其背后,是一家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力帆”的废墟中崛起、由AI领域的领军人物亲自掌舵、并获得吉利与梅赛德斯-奔驰双重加持的新物种的诞生。
而“千里”这个名字则蕴含多重深意,“千里为重”,呼应其总部重庆;“志行千里”,显示其在AI赛道上长期主义的决心;而新英文名“AFARI”更是巧妙地将“AI”置于首尾,向外界强烈传递其AI为核的身份认同。
《智百道》认为,这次更名本身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叙事重塑”。“力帆”这个名字,承载了一家传统摩托车和汽车制造商从辉煌到挣扎,最终在2020年走向破产重组的沉重历史包袱。对于一个志在以软件和科技定义未来的企业而言,甩掉旧名的包袱无疑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01 从传统制造到AI中枢
千里科技的故事,必须从它的前身力帆讲起。作为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老牌企业,力帆曾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翘楚,但在转型汽车制造后陷入困境,最终于2020年申请破产重整。
在重庆市政府与吉利控股集团的主导下,力帆完成了司法重整,吉利成为其实际控制方,公司也更名为力帆科技。此后,它一度成为吉利旗下枫叶、睿蓝等品牌的生产基地,扮演着一个传统制造者的角色,但这仅仅是其第一次转型的序幕。
随着新管理层的入主,今年初,力帆科技更名为千里科技,同时也开启了第二次、也是更为深刻的转型。公司的核心业务模式被重塑为“双轮驱动”,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核心的“终端业务”构成了稳固的基本盘,而以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为核心的“科技业务”则被定位为未来的增长引擎。这一战略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面向全行业的“AI智行开放平台”,彻底从一家汽车制造商转型为一家AI科技公司。
这场深刻的战略转型,在千里科技的财务报表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2024年,千里科技的研发支出高达9.35亿元,占其总营收的13.28%,这并非一个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财务特征,后者的研发占比通常在3-5%之间。这一比例,更像是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软件或半导体公司。
《智百道》分析,这种不计短期利润的巨额投入,若无强大的资本后盾是不可持续的。它清晰地表明,千里科技的运营逻辑已脱离了常规上市公司的财务约束,更像一个在上市公司外壳内运作、资本雄厚的战略性风险投资项目。
02 铁三角联盟
千里科技背后有三股关键力量共同塑造了“铁三角”联盟,这个联盟的结构,也决定了千里科技的独特性和未来走向。
首先是千里科技的掌舵人印奇,他毕业于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办、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摇篮”的清华大学“姚班”,是AI巨头旷视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完整地经历了中国AI 1.0技术浪潮的洗礼。
他之所以选择跨界进入汽车行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深刻的产业判断。在他看来,智能驾驶行业远未成熟,产业链分工模糊,这恰恰为能够同时驾驭AI技术和硬件制造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窗口期。
2024年7月,印奇旗下的公司以24.3亿元的价格,从吉利手中受让了千里科技19.91%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同年11月,他正式出任董事长。这标志着吉利主动将这家上市公司的战略主导权,交给了这位AI专家。
千里科技背后的第二股力量便是吉利,对于吉利而言,千里科技是其智能化战略棋盘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拯救力帆之后,吉利并未将其简单地作为一个生产基地,而是将其打造为一个独立的、专注的智能化“车BU”。
吉利将旗下最核心的智能化研发团队,包括极氪和smart品牌的智驾团队,悉数整合进千里科技,最终形成了一个规模近3000人的研发集群。
《智百道》认为,这种架构对吉利来说是一种精妙的战略安排。首先,它将高风险、高投入的智能驾驶研发业务剥离到一个独立的实体中,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吸引外部顶尖科技人才和战略资本。其次,千里科技成为了整个吉利汽车集团的“中央大脑”,为吉利、领克、极氪等多个品牌提供统一的、先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吉利庞大的汽车产业体系,则为千里科技的技术落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规模化验证平台、供应链支持和制造经验。
9月25日,这个联盟迎来了第三位重量级玩家。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宣布,以约13.3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千里科技3%的股份,成为其第五大股东,并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
《智百道》分析,奔驰此举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其对市场的焦虑,面对比亚迪、小米等中国本土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迅猛攻势,传统豪华品牌的优势正在被迅速削弱。为了保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的竞争力,奔驰迫切需要加速其技术的本土化研发与迭代。
这笔投资远不止于财务层面,它更像是一种“技术供应+联合开发”的全新合作模式,此种模式也将为奔驰在中国的车型提供更适应本土路况的底层技术支持,长期来看,双方可能共同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下一代智能驾驶平台。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合作也建立在吉利与奔驰已有的深厚关系之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是奔驰的最大单一股东,双方还共同运营着smart品牌。
03 “千里计划”的新愿景
在品牌发布会上,印奇首次完整阐述了千里科技的顶层设计“千里计划”。
千里科技董事长 印奇
其核心理念是“一个大脑,一个操作系统,一个超级智能助手”,意在构建一个由AI大模型驱动的统一智能体,并无缝贯穿用户在家庭、零售、工厂和出行等不同场景的体验。汽车,只是这个宏大蓝图中第一个,也是最复杂的智能终端。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千里科技构建了三大核心业务支柱,它们共同构成了从核心技术到产品,再到最终服务的完整商业闭环。
第一是千里智驾,这也是千里科技的技术核心。通过采用“端到端”的大模型架构,减少对传统编程规则和高精度地图的依赖,让系统决策更接近人类驾驶员的思维方式;第二是千里智舱,千里科技为此推出了“Agent 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把座舱打造成一个“超级智能体”;第三是千里智行,千里科技公布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18个月计划”:在全球10座城市实现规模化的Robotaxi运营服务,且在单一城市部署超过1000辆Robotaxi。
《智百道》认为,千里科技选择的这条“全栈”之路,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是向吉利、奔驰等车企供货的Tier 1技术供应商,另一个是直接面向市场的Robotaxi出行服务运营商。Tier 1模式的商业路径更清晰,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宝贵的量产数据,但利润空间和对终端用户的控制力有限。而Robotaxi运营商模式则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但面临着天文数字般的资本投入、复杂的法规挑战以及漫长而不确定的盈利周期。
千里科技的更名与品牌发布,是其漫长征途的开端,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赌局的开牌时刻。它不再是昔日的力帆,而是一个由顶尖AI技术、雄厚工业实力和全球化野心融合而成的新物种。
公司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其能否成功执行其极度宏伟的“全栈”战略——即通过商业化其Tier 1解决方案,为最终运营全球化的Robotaxi网络持续输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验着其技术、资本和执行力的极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科技能否抵达其设想的未来,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技术研发、激烈竞争和商业化落地的重重考验中,稳健地走好每一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