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被投冲击港股,博世创投迎来第一波上市潮,孙晓光揭秘投资密码和AI布局

关注
七年耕耘,迎来首批果实。

图片

从精准运动控制到卫星定位芯片,从AI零售到自动驾驶,博世创投在中国市场迎来集中收获期。

“2025年才真正是有趣的事情发生的一年。”今年1月底,在创业邦发起的CVC企业创新创投联盟新春闭门交流会上,博世创投合伙人、中国区负责人孙晓光做出了这个判断。当时资本市场还未完全从寒冬中苏醒,市场弥漫着观望的气氛。

孙晓光的预言,在博世创投的被投企业表现上得到了验证。进入5、6月份,博世创投的被投企业纷纷在香港递表,奔赴香港联交所。一共有5家企业:基本半导体、镁伽科技、驭势科技、华大北斗、四维智联,

从2018年到2021年,博世创投在中国投资了7家公司,有5家递表,另外有1家也在准备中。

“从2018年3月正式组建中国团队开始,我们投的第一批项目现在基本都走到了上市阶段。”作为博世创投中国的组建者,孙晓光不无自豪,“回过头来看,到目前为止还算可以,基本上大部分都走到了这一步。”

“丰收年还没到呢,排队还要排很长时间,是不是能够一定在年底之前上得去,即使马上就上了,就纯粹的财务投资角度,也不能说成功了,因为还有锁定期。” 孙晓光说。

01七年耕耘,迎来首批果实

孙晓光说,之所以在2025年年初发表乐观言论,是因为他自己的一些观察。

“中国企业的创新已经势不可挡,但是国际资本市场没有注意到,仍然认为中国是不可投资的地方,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是严重被低估的。”孙晓光说,但是在2025年,中国创新,尤其是AI、先进制造、自动化、机器人、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在很多地方开始崭露头角,让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创新价值进行重新发现和重估。比如,博世创投被投企业镁伽科技的机器人在很多场景成功落地。

“首先,中国电动车企业整个行业已经起来了,这是谁都看得到的。”孙晓光说,

还有,“当时DeepSeek 其实已经发布了产品,在春节爆发前,美国已经有专门评价大模型的机构注意到了,评估之后的结论,认为它的几个指标比ChatGPT 不差,有的还更高。”孙晓光说,“美国的媒体开始报道,他们已经承认中国企业的AI能力了,中国的创新不仅很活跃,而且非常有成果,我觉得已经到了世界改变观念的时候,那是一个临界点。”

图片

这种改变很快反应在资本市场,2025年,中国企业赴港上市成为热潮。博世创投的被投企业里,有五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这批企业包括:2018年夏季投资的四维智联,2019年投资的镁伽科技,2020年投资的驭势科技和2021年投资的华大北斗、基本半导体。

递表的五家企业,都是博世创投从2018年到2021年期间投资的,孙晓光说,回想起来,这些公司有一些共同特点。

独特且领先的核心技术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精准运动控制是镁伽科技的技术核心,并融合视觉与AI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半导体检测和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包括CEO黄瑜清在内的三名核心成员都是行业老兵。他们不仅对自身技术有极强把控力,更对应用场景有清晰判断。

“最核心的还是创始人和团队。”孙晓光说,“首先是他们对于机会的认定和把握。还有就是执行力,你要找到合适的人,带着一个团队把这些都做出来,镁伽科技做了那么多领域,整个事情也就发生在三四年之内。快速开发,快速落地,核心科技再好,你也要有眼光、执行力,对团队的把握和激励,不然的话是做不到这些的。”镁伽科技2024年还没准备上市,启动IPO筹备后,3个月便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其执行力让孙晓光很是赞赏。

另外,博世创投的这些公司,都是新技术、“慢”公司。

博世创投的被投企业,大多面向企业客户,经历了被大客户认可的艰难过程,并成功度过了行业低谷期。“这些公司都是很新的技术,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一个被客户接纳或者认可的过程,不像ToC的公司,可以很快发展,所以对团队的要求就更高。”孙晓光说,这一波公司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历过疫情。

“这几个公司都是冬天过来的,中间又有疫情,又有资本市场的冬天,这个时候怎么去克服这个困难,团队的作用非常大。”孙晓光说。

02从芯片、硬件到应用布局AI全链条

2025年5月份,博世创投投资了一家AI公司——帷幄科技。帷幄科技是一家AI+零售方向的企业,通过影像和语音采集零售店数据,训练出模型,帮助客户优化销售场景,包括客户沟通、商品陈列、顾客设计等,同时,通过分析客户反馈,帮助企业提升客户体验,提升销售成交率。

帷幄科技的AI解决方案,已经在智能出行、餐饮、鞋服、消费电子、综合零售等多场景落地应用。目前,公司的客户名单里,不乏比亚迪、OPPO等大品牌。2025年5月底这次融资,是帷幄科技的C1 轮和C2 轮。除了博世创投之外,还有印尼电信、新加坡电信、菲律宾最大零售集团SM Prime等投资公司。

图片

“随着客户的出海,帷幄科技的业务也做到了海外,所以这一轮融资有很多国外的大CVC。”孙晓光说。

“大模型是个基础的东西,我觉得一定是往开源方向走的,利用开源大模型,怎样创造出真正的价值来?这是将来众多的 AI 公司干的事情。”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做出垂直小模型,打造具体的服务场景,创造价值,帷幄科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也是孙晓光看AI应用的一个基本逻辑。

在AI领域,博世创投关注整个AI产业链,除了应用端,在芯片、云侧、基础设施等各个环节,都是孙晓光所关注的。

“端侧的模型功能会越来越强大,这是一个趋势。”孙晓光说,ASIC(专用集成电路)可以专注于某一种功能,效率非常高,非常适合用于端侧,“博通2024年这类AI的芯片已经有几百亿收入了,所以这也是一个新的方向。”

“深入到硬件,其实云侧也有很多机会,比如算力软件、算力通信,现在数据传输也存在瓶颈,包括终端硬件的部分,芯片在做大量计算时会发热,怎么用更好的方式让它冷却、散热,这也是机会。在AI领域,有好多东西在发生,整个链条上都有机会。”孙晓光说。

03押注中国,与中国企业同进退

博世创投是博世集团的风险投资部门,遵循本地化投资的原则,博世创投在德国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美国波士顿和森尼韦尔、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上海都建立了本土团队,活跃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半导体、先进计算、量子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在全世界范围,在AI领域,现在就是中国和美国,其他地方没见得有这么大的创新活动或成果。”孙晓光说,他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三个方面:庞大的人才储备、巨大的应用场景及其产生的庞大数据,以及企业和消费者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态度。

图片

博世创投正在利用其全球网络和产业资源,为被投企业赋能,提供更多价值。“我们投资企业,绝对不会是只是给企业带来资金支持。还有博世背后的资源和机会,只要能够用到的或者支持到的,我们一定会全力拿出来。”孙晓光说,作为博世创投,在中国AI生态中定位是“发现最好的企业,和最好的企业一起成长”。

“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关注的硬科技领域的发展,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投资的机会,也希望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孙晓光说,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而博世创投正在这个历史性转变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不仅是财务投资者,更是产业赋能者,陪伴中国硬科技企业走向全球市场。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