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车圈三座大山:比亚迪的制造,华为的智能和小米的营销

“中国车市存在三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以及小米的市场推广。”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语叔,编辑:何梦飞,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2024年春节刚过,曾经要做中国第一新能源高端品牌的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六个月。

消息传出,一片唏嘘。创始人丁磊信誓旦旦地表示,管理层正在想办法挽救公司,有家企业准备收购,但留给他们的窗口期只有不到三个月。

紧接着,团队做出了一切能想象的努力,甚至跨界直播卖牛排,但最终改变不了“高合倒闭”在2024年被写入中国汽车史中的命运。

图片高合汽车体验店人去楼空

这给了百度李彦宏极大的触动,他不得不加快了造车的进度。

然后,所有人都知道了结果。

12月1日,极越CEO夏一平发表《为自动驾驶而拼》的演讲,分享了创业逆境翻盘方法论。十天后,他宣布进入“创业2.0”阶段。而代价是一天后整个团队的崩盘和“原地解散”。

这让刚刚创下交付纪录的经销商、1.4万车主和超过3万准车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颇为讽刺的是,丁磊好歹还做出了与员工同甘共苦的表现,高管团队下场给员工寻找出路。但到夏一平这里,“原地解散”所引发的裁员和薪资纠纷,成为极越为市场留下的一地鸡毛。

2024年的12月,百度终于得到无法圆梦的消息,李彦宏的70亿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两场贯穿2024年全年的汽车品牌倒闭大戏,恰恰凸显了2024中国汽车市场乱战的魔幻现实。

除了少数品牌,谁都不知道“倒闭大戏”最后是否会落到自己身上,以及轮到自己的时候,会不会比高合的丁磊和极越的夏一平,演得更好。

2024年汽车市场的纷乱是事实,但乱中显现秩序的苗头也是事实。

临到年底,汽车圈开始流传一句话:中国车市存在三条坚不可摧的防线,它们是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以及小米的市场推广。

终结乱世的必是强者,秩序由强者书写。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品牌上,“群雄割据”的局面可能会被“三分天下”而取代。

大江东去终逝水,问世间谁是英雄。

追不上的比亚迪

2024年的后半程,比亚迪深陷供应商“降价门”和巴西“劳工门”两大舆论风波中,但不妨碍它在整个2024年卖了400万辆车,问鼎中国车企销量第一。

如果让王传福给2024年下个定义,估计他会说那是“工程师的坚持”。

2024年是比亚迪的30周年庆,王传福不光在现场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回顾了比亚迪的30年,还认真地发布了一本名为《工程师之魂》的书。

在《工程师之魂》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30年,比亚迪都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技术可以改变世界,证明再难的东西都能学会,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图片比亚迪30周年庆王传福演讲,图源:比亚迪

从年初的价格战开打,7.98万元的秦PLUS一出,整个合资油车最核心的入门级市场,被彻底掀翻,合资车的日子开始越来越不好过。

研究比亚迪到底是怎么成功的人,曾经有段时间非常多。但书读多了后就会发现,比亚迪其实是学不来的。

这个品牌一直干的事,就是从技术、规模到产品,通过极致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用空间换时间,快速占领市场。

查理·芒格曾赞赏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在2024年,王传福一边为了智能化拼命补课,想办法用比亚迪核心提升的智驾水平,彻底补上2023年自己无脑评论智能驾驶的那段话惹出的娄子;另一边依然围绕规模化来做研发。

比亚迪的可怕,在于“规模化”三个字。

细数2024年比亚迪的研发突破,除了显示高端化的系列产品设计和技术积累外,真正成为比亚迪核心技术的,是升级后的DMI 5.0——就是那个在2024年年中,震惊整个汽车市场的“满油满电跑出1500多公里的续航”。

实际上,DMI 5.0比上一代并没有多大的底层技术突破。比亚迪能实现如此高的热效费比以及续航,根本原因就在于把上一代发动机和整个传动系统中,所有影响到能量损耗的部分,都进行了单独的改进和研发。

把动力系统中的“跑冒滴漏”降到了最低点,而且在不改变整个生产线的前提下,能快速推动升级款的核心系统下线,进而带来品牌和市场的双重进步。

这套逻辑和技术安排的底层,就是王传福一直推进的比亚迪规模效应。毕竟号称接近90%的零配件都来自自产的比亚迪,新技术如果能快速走量,且跟原有产线迅速融合,就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这也让比亚迪在2024年多卖出了近百万台车。

图片比亚迪零部件产业园

整个2024年,每生产10台新能源车,比亚迪至少占了4台。11月18日,比亚迪宣布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作为合资品牌的在华巅峰,大众集团于2019年时包含了旗下所有品牌以及进口车业务,总销量恰好达到423万辆。这个数字,在2024年已经被比亚迪超越

超不过的华为

2024年车圈另一件大事,是华为的余承东带着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4个车企的一把手,共同上了央视的节目。

图片鸿蒙智行家族“四界”合体亮相,图源:央视新闻

这五个人中,“紧抱华为大腿”4年、逢人就笑得一朵花一样的赛力斯张兴海,成为了其他国产品牌羡慕和仰望的对象。

凭借超过19万辆的豪车(50万元以上)销量订单,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打造的“问界”,开始变成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品牌追求的梦想。

台上还有一位逐梦者,他便是奇瑞的尹同跃。

在端正态度甚至不惜开掉一位高管之后,奇瑞认认真真地筹备了与华为共同打造的第2辆车。“十一”7天近25000的订单,让尹同跃明白了为何张兴海笑得那么欢。

节目现场,主持人问起尹同跃现在的感受,他那个复杂的笑容已经说明了一切——痛并快乐着,应该是奇瑞今年最大的收获。绑定华为的决策,也让这家老牌车企可能迎来第二春。

当然,现场还有北汽掌门人幽怨的话语和江淮汽车创始人项兴初满怀希望的眼神。

从2019年的无人问津,到赛力斯奇货可居,再到曲高和寡和当下炙手可热,余承东宣布华为进军汽车产业的这5年,是一家国内高技术企业在汽车圈逐渐掌握话语权的5年。

图片

赛力斯车身框架展台

而华为凭借的,是对智能化汽车的理解和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深度投入。

2023年,华为ADS 2.0的智驾就已经惊艳了所有人。2024年开年,华为的智能驾驶开启全国NOA,甚至连乡村小道都能走,华为车主们自发上传的视频,成为华为技术最好的宣发。

等到问界M9的上市,这种市场情绪彻底被转化成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2024年8月,华为又开启了ADS 3.0的正式推送,这个包含端到端能力的国产智驾技术,一经推出,彻底惊艳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

年中,华为引望的出现,将其野心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长安、赛力斯、奇瑞、江淮,已经确认入股的车企,已准备真金白银,为的就是在华为下一代技术出现之前,获得优先使用权。

当下余承东设想的以华为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正浮出水面而且势不可挡。

华为不是没有挑战者。

美国的特斯拉也几乎于同时期上线了FSD最新版本。在美国,FSD也助力特斯拉大杀四方。

但受限于资质和底层技术的问题,特斯拉的智能驾驶依然没有进入中国的时间表。

与之相比,造车新势力的智能驾驶水平在2024年增长飞快,理想和小鹏成为挑战华为的有力竞争者。

在李想看来,华为依据对于规则的快速演算,形成智能驾驶领先优势,可以被理想底层大模型的不断叠加和训练所抵消。

图片

华为智能驾驶控制平台各部件

这两家车企也在2024年的下半年,逐渐开放了全国NOA和城市道路NOA的权限。中国的智能驾驶,终于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但对华为来说,追兵越多,越能激发研发团队的战斗力,技术迭代得更快。

一方面,华为宣布2025年将上线下一代的智能驾驶ADS 4.0,会推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端到端整合一体化智能驾驶;另一方面,华为直接上架智能驾驶厂家保险。

用充满信心的500万赔偿,为华为的智能驾驶客户筑起一道高不可攀的心理防线。

吵不过的小米

与余承东想表现集体主义不同,雷军一直想表现的是英雄主义。

雷军曾对记者表示,有一天他从书架上翻到了一本书,叫《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的一句话,让他最终下定造车的决心:

“一个人对奇迹的信念,永远是一个奇迹能够产生的首要前提。”

7月23日,在“2024 雷军年度演讲返场直播”中,雷军谈及小米造车时表示:“我们会尊重行业规律,先上牌桌,守正出奇,可能大家都想着出奇,我们想的是守正,踏踏实实做,再把桌子‘掀了’。”

雷军是这么说的,目前看他离这么做也快不远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小米汽车共交付13.5万辆,连续三个月交付突破2万辆。截至12月29日,小米汽车今年已累计收获超过26.38万份锁单。这意味着,一家成立仅3年,9个月前才发布第一辆车的车企,最终卖了近30万辆车。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雷军是“守正出奇”。

极越前公关负责人徐继业,曾在朋友圈炮轰雷军,“每台车亏6万,亏那么多你还卖那么多干嘛?……最恶劣的商人本质”。

抛开是否低价倾销不谈,沿袭小米手机在手机圈打法的小米汽车,倒是彻彻底底给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产品、推广和定价上好好上了一课。

图片

行人驻足观看小米汽车

从用户需求出发,凭借着炫酷的外形、可圈可点的质量,以及供应链能找到最好的技术,小米汽车在年轻人心智中的接受度,迅速攀升至前三。

“千万不要和雷军比营销”。雷军倒是深谙“首发经济”的原理。在今年3月小米SU7的发布会上,连介绍汽车手机支架和配色,他都能叨叨半个小时。

正是强大的营销能力,让小米汽车不断占据着“营销C位”,同时“降维打击”着中国乃至世界传统汽车厂商的市场营销。

而数量庞大的“米粉”,给了小米造车顶级的支撑。在网上说小米汽车不好,等待你的很可能是评论区被“米粉”冲破的景象。

跟小米汽车吵架,不可能吵得赢。

写在最后

2024年中国车市还有一个壮观景象,就是合资车尤其是高端合资车的4S店,这些曾经作为合资车顶级身份和服务象征的场所,得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青睐,它们纷纷开始转换门庭。

对于这些4S店的从业者来说,销售这几家国产新能源品牌的感受,切切实实与曾经的合资甚至是外商独资品牌不一样。

比如,以往4S店杀熟、对车主加价等行为,在国产品牌面前却是被明令禁止,反而服务质量这样的软性要求,成为横在所有4S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片

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

这种现象背后,是中国车市的玩家们,正在不断积蓄力量,寻求突破的可能。

但比亚迪、华为和小米三家确立的护城河优势,越来越让市场参与者感到痛苦。而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渐浮出水面,预示着整个市场正做出选择。

毕竟,行业普遍认同的一点是,中国车市并不需要维持那么多的品牌数量。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的中国车市会继续陷入残酷的竞争,因为对任何品牌来说,如果你不争的话,就可能在秩序来临之前,成为魔幻时代的养料。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