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陶娅洁,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0月的手机圈异常热闹。
10月13日,vivo发布了全新旗舰vivo X300,打出的核心卖点是“蔡司2亿超级主摄高清镜头”;紧接着10月15日,荣耀新机Magic8系列也登场,在强调AI功能进化的同时,也宣称搭载“2亿超夜神长焦镜头”;10月16日,OPPO Find X9系列正式亮相,因搭载哈苏2亿超清晰拍摄、4K实况超清晰被称为新一代旅拍神器。发布会上,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更表示,OPPO Find X9 Pro 是万元以内最值得购买的“相机”。
短短数日,极致影像与2亿的超高清像素,仿佛成为安卓旗舰阵营的统一口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影像真能成为安卓厂商坚实的竞争力来源吗?
影像竞赛,为何突然集体爆发
围绕影像,各家的争夺异常激烈,甚至有点刺刀见红的意味。
vivo X300 Pro宣称其搭载85mm蔡司2亿APO超级长焦,是一套从传感器、光学到防抖全链路协同的专业长焦系统。此外,vivo还推出了定价1499元、包含长焦增距镜的专属摄影套装,以强化专业影像标签。
展台边围观vivo新品的人群 图/《凤凰WEEKLY财经》摄
荣耀以自研算法加持AI影像,主打“2亿超夜神长焦”概念,力求在夜景拍摄这一细分场景建立差异化优势。
另一边,OPPO Find X9系列则深化与哈苏合作,首次引入了哈苏2亿像素超清潜望长焦镜头。
无论是vivo的技术派影像路线,还是荣耀试图用AI和算法建立拍照的科技感认知,抑或OPPO借助哈苏的艺术调性,都是三者试图在硬件“堆料”之外,融入个性化能力以彰显自身竞争力。
那么,vivo联名蔡司、OPPO携手哈苏、荣耀强调自研,其拍摄效果是否存在实质区别?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凤凰WEEKLY财经》分析表示:“各手机品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度,以及其自身影像基础均有差异,导致最终效果不尽相同。首先,部分合作对手机品牌的影像能力与品牌形象提升显著;其次,有些合作已深入到硬件联合研发层面,而非仅限于软件,此外也有合作将重心放在独特的影调与风格塑造上。”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无论是何种影像技术,其核心硬件,如传感器等仍依赖索尼、三星等供应链企业,联名并未改变技术同源的事实。
而从价格看,vivo X300起售价4399元,vivo X300 Pro起售价5299元,最高规格的vivo X300 Pro 16GB+1TB(卫星通信版)售价则达8299元;荣耀Magic8和荣耀Magic8 Pro起售价分别为4499元和5699元;OPPO Find X9 Pro的起售价为5299元。三者价格相差不大,定位也较重合,均剑指高端影像旗舰机。
“不得不卷”的影像
“安卓厂商在影像领域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行业同质化压力下的选择。”张孝荣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这种竞争也反映了厂商对高端市场利润的焦虑,期盼影像功能对消费者购机决策会产生直接影响。
郭天祥一针见血地指出,手机行业已步入高度成熟阶段,实现突破性创新愈发困难。在此背景下,影像能力成为最能被消费者直接感知的差异化优势。因此,强化影像实力对于致力冲击高端的品牌而言,无疑是驱动市场增长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
BCI通讯研究孙琦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从三家发布来看,vivo是想把现阶段行业最强技术和产品能用尽用,结合多年对用户的理解和研究,以冲击高端。荣耀高端突破之路选择了AI,要把荣耀Phone打造成AI版iPhone,虽然AI功能不是荣耀独创,但荣耀比较接地气地用其AI能力解决了不少问题,并与影像深度结合,进展较快。OPPO则在强调旅拍神器的同时,兼顾性价比与科技时尚感,也具有不小竞争力。
这也意味着,安卓厂商将影像能力不断推向台前,实质上是将其作为重新分配高端市场话语权的重要筹码。
事实上,尽管国内厂商都在冲击高端化,但现实是,国内高端市场仍由苹果牢牢主导。据IDC数据,2025年Q3中国高端机市场(5000元以上)中,苹果份额仍超过53%。
另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从全球市场来看,苹果仍是高端市场的支柱,凭借Pro与基本机型组合,预计其平均售价将从2025年的919美元升至2029年的近1000美元。苹果正采取双重战略,在出货量方面通过“e”和“Air”系列扩展基础盘,在ASP(平均售价)方面,通过Pro巩固高端地位,并为2026年的折叠屏做准备。
不过,国产品牌通过打造高品质旗舰冲击高端的策略已产生效果,并在4000至6000元价位实现显著份额提升。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苹果在该价格段的份额从23.4%降至17%,vivo则从8.8%升至14%,成为三家品牌中唯一提升的厂商。剔除苹果后,华为、小米和vivo占据国内市场前三,合计份额超75%。
竞争进入下半场,胜负关键已不止于影像
当前的手机市场博弈正在加剧。
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最新研究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竞争格局愈发胶着,头部厂商排名差距持续收窄。
具体来看,vivo以1180万台的出货量重回第一,占据18%市场份额。华为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出货量1050万台,市场份额为16%。苹果延续上一季度的涨势,出货量1010万台,排名相较去年同期上升两位,跻身前三。小米出货1000万台,OPPO出货990万台,分别位列第四第五。
这也意味着,在规模相近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能在高端线打出实质差异化的品牌,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赢家。
短期来看,安卓手机的高像素确实能制造话题、带动销量。但从长期来看,能否像苹果一样建立起用户对“稳定体验预期”的信任,是高端化的真正关键。
张孝荣也提醒,不要让影像竞赛走入误区,如过度堆料导致镜头模组臃肿、机身失衡,牺牲了日常使用体验,与用户真实的轻便需求背道而驰。
展望未来,AI创新与生态协同或将成为手机行业下一阶段竞争焦点。苹果虽在A19芯片算力上占优,但其AI功能本地化落地速度则落后于安卓阵营。
以荣耀为例,在荣耀Magic8发布会上官宣了一款全新形态的产品——荣耀ROBOT PHONE,融合AI大脑与机器人行动力,并可化身用户的专属摄影机,实现高清拍摄一体化,业内认为,这不仅是荣耀对未来终端形态的新探索,也为行业留下了想象空间。
荣耀ROBOT PHONE概念机 图/荣耀手机官方微博
可以说,“像素竞赛”后,竞争焦点正加速转向AI,未来大模型将实现从拍摄到后期的全流程智能化。在张孝荣看来,当前手机影像竞争虽现繁荣,但真正的突破,可能来自底层技术重构、AI与人类创作的平衡。
曾经,中国手机市场经历过一段“草莽时代”,厂商们拼营销、拼渠道、拼代言人,试图以热度抢占市场。如今,竞争的本质已然改变。在影像竞争下,一场关于技术、生态构建与用户体验的更深层次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