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互联网江湖,作者刘志刚。
开篇先谈下写这个稿子的初衷。
记得几年前,一同学家里出了点变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应对,同学、校友该捐的捐,但依旧杯水车薪。恰逢移动互联网各种基础设施完善,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个人资料申请上去,通过之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
金额虽然不大,但素未蒙面,出手相救,此为大德。
最关键的是给人以力量。天灾面前,比眼前的困难更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心与勇气,陌生人的鼓励有时候反而能起到比亲人更为震撼的效果。
捐赠现金之外的一句问候,是失落者走向光明的灯塔。
正文:
2019,在公益“钢丝绳”上行走许久的水滴筹遭遇了自己的“水逆年”。
今年上半年,德云社弟子吴鹤臣妻子水滴筹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北京有两套房产和一辆车,却在众筹时勾选了“贫困户”选项。一时间,关于吴鹤臣家人、德云社,还有水滴筹的舆论指责声也铺天盖地的传来。
而在近日,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榜,视频内容显示,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与此同时,视频也曝光了“水滴筹”筹款的众多漏洞,包括审核不严、利益导向等问题都凸显开来。
一年之内,连环多起恶性事件,水滴筹罄竹难书,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拉出去个高管祭天都不过分。
仔细盘点下这一起起的事件,受伤最大的是不是水滴筹,而是真正需要慈善众筹的一个个用户。
目前网上留言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反正我看到的是“再也不捐助”这样一个声音。
鉴于此,互联网江湖团队(ID:VIPIT1)还是想为慈善众筹行业说句话,更准确的是为真正需要慈善众筹的用户。
“恶魔化”无异于因噎废食:舆论声讨或成另类“良币”驱逐推手
互联网大病互助平台的初衷是美好的,给贫困患者谋利益,为爱心人士提供便捷、安全的捐助渠道。然而,当公益与商业有所牵扯时,对于企业而言往往需要更加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引来万千指责。
如今的水滴筹就是如此,此次曝光视频流传伊始,笔者也一度感觉过去自己的捐助成了“智商税”。但冷静下来也意识到,或许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被情绪所左右。
正如畅销书《乌合之众》所说的那样: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因此,我们不妨跳出大众情绪的干扰,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问题一:大病众筹的线下地推到底有没有必要?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必要性是有的,但平台也要有所作为。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舆论指责的其中一个维度是受助人是否为贫困户,以及水滴筹对此是否具备足够完善的审核制度。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受助人经济状况参差不齐,水滴筹审核不严,所以说水滴筹活该被骂。
那么是否存在一些贫困户不擅长不了解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呢?想来应该是有的。
这里补充几个我在老家的见闻:下沉市场部分人员的闭塞在一二线城市的人是很难想象的,比如我老家,网购都是问题,我经常帮助老家亲戚在网上购物,买大件商品。前几年过年回老家,不少人给我说苹果手机即将不能用,国家电网将封闭苹果系统,说的有模有样的。
我们平时所享有的看似触手可得的信息,在下沉市场的部分群体看来,依旧是奢侈品。
一些贫困人群主观上确实意识不到网上筹钱这种求助渠道,并且自己又缺乏足够的人脉资源进行传播,这时候线下地推团队的价值就凸显开来了。通过地推人员去找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帮他们去做线上的注册和推广,使得大病众筹求助理念以及公众期盼能够得到落实。
但与此同时,如果在地推过程中参杂“悬赏”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对审核的忽视,让最初的理念变了味。
从千团大战开始,地推与补贴就成了“黄金搭档”,地推团队褥平台羊毛也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事情。毕竟无利不起早,无论是平台要的是实打实的效果还是只是把数据做起来,都得先给予线下团队足够的“赏金”。
在O2O时期,这类地推刷单最受伤的是投资人,这也引发了后来的资本寒冬;对于今天的大病众筹平台而言,感到受伤的是大众,因为大家感觉被骗了,但最受打击的却是品牌。
随着此次事件的爆发,今后关于地推运作以及平台审核整个行业都需要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问题二:当行业“恶魔化”,最受伤的是谁?
目前网上留言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反正我看到的是“再也不捐助”这样一个声音。
一旦如此,对于舆论谩骂的“诈捐人”而言,无非少了个省钱的渠道罢了。但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水滴筹的“恶魔化”堵塞的是他们的生命通道。舆论和媒体们的过度声讨可能会波及到真正需要的人,如此一来这跟那些扫楼地推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扫楼地推的工作人员,过度的利益导向驱动平台自身“劣币驱逐良币”。而舆论的过度解读,确实需要帮助的“良币”成为平台“失火”所殃及的“池鱼”,也是一种对“良币”的驱逐。无论如何,大病众筹作为现有社会保障系统的一个补充力量不应该因此而夭折,这一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着的。
问题三:该不该给水滴筹原谅和机会?
网友们的同仇敌忾,媒体的推波助澜,让水滴筹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水滴筹审核不严所犯的是经营模式问题而非数年前发生的“郭美美问题”。前者是能力有待提高而后者则是本身的态度存在问题。对于能力问题,需要舆论去给予监督促使提高;对于类似于“郭美美事件”这样触碰底线的态度问题则一票否决并给予打击。
就像此前德云社吴鹤臣事件爆发时,民政部门所表示的那样:今后将积极引导有关平台修订自律公约,继续完善自律机制。
很显然,水滴筹没有发生善款管理这样的底线问题,只是管理存在硬伤,称不上“作恶”,因此有关部门给予的是引导。对于水滴筹以及整个大病众筹市场,当我们站在道德与公益的制高点去指责它时,或许也应该给予它们改善的机会和空间,而不是一味重复地加以指责。
硬币的双面性:大病众筹平台进入“寒武纪”?
寒武纪时期,标志着地球生命进化的大爆发。如今,随着水滴筹问题接二连三的曝出,大病众筹平台或许也将迎来自己的“寒武纪大爆发”。
水滴筹成为众矢之的,这对于轻松筹、爱心筹们而言这也意味着危机而非机遇。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作为行业头部玩家,水滴筹尚且出现这样的低质量扩张路径以及松散的审核模式,那么其它平台呢?至少目前公众所释放出来的情绪来看,似乎大有一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概论,很多人对行业失去信任而不是只针对水滴筹一家。
就像之前的e租宝事件对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造成严重的冲击,那些合法经营的平台可能也因此受到伤害。毕竟作为行业头牌的e租宝都出事了,投资人的不安全感也会随之爆棚,纷纷选择体现,导致不少无辜平台出现挤兑现象,进而引发经营危机。
因此,对于轻松筹、爱心筹们而言,不要抱着看热闹的想法,更别想着踩上几脚。
记得此前一位在某二手车电商平台工作的朋友在聊天时曾经谈到,二手车电商平台互撕很常见,但精明的公关几乎不会攻击敌方假车源、问题车等产品问题,而这其实就是一种行业的互撕默契。因为一旦不顾后果的互撕,用户在网上看到的只能是二手车电商信任问题严重,到处都是车辆问题,进而对整个二手车电商行业产生信任危机。
可惜的是,最后行业撕逼撕红眼,最后没有胜利者。
互联网大病众筹也是如此,要分清主次,现在各个企业的共同利益就是如何恢复公众对众筹捐赠的信心,这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
就像去年面对行业“雷潮”,互联网金融头部平台联合在一起发布各种声明共同提振行业信心。大病众筹平台也应该团结在一起,针对公众最关注的审核问题以及信息披露问题,共同建立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团结、自律、共勉,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之争而伤害整个行业的进程。
任何一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走向成熟都会经历很长一段的摸索期,在这期间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每一次犯错都会加速行业走向成熟进程。
这样看来,此次水滴筹引发的信任危机对于行业发展而言倒不失为一次蜕变的机会。
对于媒体而言,也不宜过度解读推波助澜。到最后只能放大公众信任危机,成为驱逐众筹“良币”的推手。有这时间倒不如想想看,大病众筹平台该怎么权衡好商业与公益的关系,然后给出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议,这才算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当然,水滴筹自己犯了错,导致行业蒙羞,活该被骂。公众情绪激动,产生一种“被欺骗感”自然需要宣泄出来。不过与此同时,当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指责时,也应站在这个维度去看待大病众筹平台存在的意义,以及这起事件对它所带来的影响。
希望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都有一份幸运,或许不多,但长尾最有温度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