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兴起,使得人们对于环境智能感知的要求日趋严格。
在整个自动驾驶架构中,传感层通常担当的是汽车“眼睛”的角色,包括车载摄像头等视觉系传感器和车载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雷达系传感器。只有具备了视觉感知能力,自动驾驶车辆才得以在行驶中快速识别障碍物、稳定运行。
在这其中,激光雷达已被业界公认为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零部件之一。
相比于其它类型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对比于在图像识别处理中耗费大量处理器能力的摄像头而言,激光雷达由于主动发射光束的特性,三维地图信息更容易被计算机解析,更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如弱光、雨雪烟尘的影响;而对比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分辨率更高,更适用于行人检测和目标识别等工作。
“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与其它感知传感器互为补充,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对于周围环境感知的准确度。”未感科技创始人&CEO严伟振说。
创业邦持续关注的「未感科技」是一家自动驾驶领域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研发下一代远距离和高可靠性的激光雷达产品,以满足客户在低速和中高速等自动驾驶场景的三维感知需求。
区别于大部分激光雷达技术团队,未感科技核心团队成员均为光通信背景出身的行业老兵,全部来自华为、中兴、富士通等全球突出的光电企业。
其创始人&CEO严伟振本硕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系,曾任华为海思和富士通的光模块算法主管。在多年研发期间,他曾发明最高性能的光电非线性补偿算法,且曾作为国际首个应用多载波技术实现10倍速率提升,并以此开发单波100G光模块。
“在激光雷达领域,目前市场上暂无先进算法和OPA的技术供应商,这意味着未感科技在技术端掌握了技术自主可控的优势。”中科创星投资人告诉创业邦。
严伟振表示,此前,受制于发展阶段和现有技术原理的限制,国内外主流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产品的探测距离规格集中在200米左右,对于500~1000米的远距离探测基本处于市场空白。
“解决探距难题,应对外界环境干扰”是未感科技的主要发力点和核心价值所在。
决定激光雷达探测距离的本质是信噪比(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的比值),简单来说,激光雷达接收回波的信噪比越高,可以探测的距离越远。不过,车载激光雷达受限于人眼安全,功率又不能太大。
于是,未感科技通过高端光模块的物理层算法对背景环境噪声、器件噪声进行建模,用光通信领域的调制解调算法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最大限度的提高信噪比,从微弱的回波信号中恢复出有用信号。
基于其技术优势,未感科技团队潜心研发并不断打磨技术,还在近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波长为905nm、垂直线数为16线、水平为360°视角的机械式激光雷达“SF-16-200”和“SF-16-400”。
据悉,上述两款产品,均符合Class 1激光安全等级要求,即在何种条件下对眼睛和皮肤都不会超过MPE值(最大允许照射量)。
其中,SF-16-400产品在目标反射率20%的探测距离为400米,最远探测距离超过500米,已达到目前全球360度三维激光雷达的探距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远探距高性能的激光雷达还在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市面上标杆企业Velodyne LiDAR、速腾聚创的垂直线数16线、全视角360°、低反射率100米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售价均在2.5万元以上,而未感科技的低反射率200米新品SF-16-200的单个售价也仅为2.5万元。
严伟振介绍,激光雷达的原理是,通过发射和接收激光束,分析激光的折返时间,再计算出相对距离,并利用此过程中收集到的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快速得出被测目标的三维模型以及线、面、体等相关数据,建立三维点云图中,最终绘制出环境地图,以达到环境感知的目的。
为获得尽量详细的点云图,激光雷达必须要快速采集周围环境的数据。因此,对测量设备的精度要求严苛。
未感科技披露的最新版本点云图如下所示,周围环境一览无余。
创业邦获悉,目前未感科技的两款激光雷达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并将于8月正式推向市场。该款360度激光雷达将重点服务于无人运营出租车和无人卡车研发客户。预计今年内可进入营收阶段。
谈及未来规划,严伟振表示,未感科技还将于今年年底量产32线、最远探距超过500米的360度机械式激光雷达,而这款产品售价仅接近友商32线200米探距的产品。
文章图片来源于图虫、未感科技,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