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医疗全球首席执行官孟天齐(Dr. Bernd Montag)博士
「创新集」是创业邦推出的“大企业创新”领域栏目,通过解读知名大企业创新的实践案例,全方位展现大企业创新的现状、趋势和方法论,助力大企业搭建健康的创新生态体系,快速实现数字化创新转型。
这是本系列第16篇报道。
作者 | 高嵩
编辑 | 刘岩
头图来源 | pexels
西门子医疗对瓦里安的收购比年初时赛默飞世尔对凯杰的百亿美元收购金额更高,毫无悬念地成为2020年开年以来医疗领域规模最大的一宗收购案。
164亿美元,两大跨国巨头“强强联合”,西门子医疗并购瓦里安的大手笔并购打响了2020年医疗并购案的响亮一枪。
有人认为,这是西门子医疗在勇敢重启“并购机器”,像搭建诊断业务一样“平地起高楼”,跨界到全新的肿瘤放疗器械领域,分羹癌症治疗市场红利。
某种程度上讲,这算一场误会。西门子对肿瘤放疗业务并不陌生。他曾是肿瘤放疗器械领域的“王者”,定价十多亿元的高端器械卖了3台,其中有一台就卖到了中国。164亿美元下血本的收购,是“王者”的回归,但趁着“王者”回神的间隙,中国的创业者们在“王者”的赛道也跃跃欲试。
失去的重磅赛道,“龙头”企业愿意花多少钱买回来?西门子医疗给出了一个价格——164亿美元。
2020年8月2日,被业界称为“全球医疗影像三巨头”之一的西门子医疗宣布,将收购全球放化疗器械领域营收排名第一的瓦里安医疗。
这一海外巨型并购看似与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毫无关系。其实,中国医疗影像“独角兽”得以诞生,与西门子当年的业务策略收缩有着紧密联系。而此次西门子医疗通过并购重回放疗设备赛道,也将极大影响赛道上中国创业者和创新公司的命运。
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外资与国产医疗器械的竞争正日趋激烈,在体量近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25%(据全球权威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市场调研数据)的放化疗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上,游戏格局正面临重构和改写。
曾放弃的赛道,现164亿美元杀回
“巨头”与“巨头”之间的联姻,一向是金钱的狂欢。经瓦里安董事会一致批准的协议条款显示,西门子医疗将以177.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瓦里安医疗所有流通股,该出价比2020年7月31日最后收盘价溢价约24%,全部收购金额将达到164亿美元。
这一收购比年初时赛默飞世尔对凯杰的百亿美元收购金额更高,毫无悬念地成为2020年开年以来医疗领域规模最大的一宗收购案。
领头者,行动一向具有风向标意味。西门子医疗脱胎于西门子集团,于2018年3月4日从西门子集团拆分出来在德国法兰克福股市上市,与GE(通用电气)、飞利浦在业界被称为“GPS”,是名副其实的医疗影像器械三巨头。
年报数据显示,西门子医疗2020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率在“GPS三巨头”中最高达到7%,整体营收规模达到72.72亿欧元,净利润达到7.19亿欧元。
西门子医疗核心业务包括影像、临床治疗以及通过连续并购获得的诊断,影像业务是西门子医疗的核心收入引擎,2020年上半年贡献45.3亿欧元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62%,同比增长9%,通过不断并购培育起来的诊断业务次之,2020年上半年贡献了23.12亿美元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27%,同比增长达到2%。
而此次将会被西门子医疗收入囊中的瓦里安,则是全球肿瘤放疗领域龙头。瓦里安是美国高科技创投业界成长起来的代表企业,是进驻美国“硅谷”的第一家高科技企业。
经过72年的发展,瓦里安成为了放疗设备市场的“老大哥”,在全球安装了8000多套放射治疗系统,占据全球超过50%的放疗市场份额。财报数据显示,瓦里安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2.25亿美元,远超放疗市场第二名医科达。
西门子医疗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业界一度认为是西门子医疗重启“并购机器”,为跨界到当前炙手可热的肿瘤放化疗领域做业务布局。毕竟,西门子医疗营收规模排名第二的诊断业务,便是通过并购得以“孵化”。
2006年7月、2007年1月、2007年11月西门子医疗分别花费15亿欧元、42亿欧元、7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德普(DPC)、拜耳诊断业务以及德灵诊断,之后西门子医疗又在2016年收购了分子诊断公司NEO,从无到有搭建起诊断业务,使得西门子成为诊断赛道继罗氏、雅培、丹纳赫之后排名第四的企业。
但西门子医疗这次的收购,并不是通过并购跨界新领域,而是“浪子回头”,愿意花百亿美元代价“拾回”丢失的赛道,足见肿瘤放疗市场前景的诱惑。
中国肿瘤放化疗设备的市场格局,一度被业界称为“三国杀”。“三国杀”的关键选手是三家外资厂商,即瓦里安,医科达以及西门子的放疗事业部。但之后,由于陷入业务危机,西门子全面撤出了放化疗业务,其在中国的放疗事业部也解散卖出,业务全面收缩,原本的“三国杀”格局被打破,一批人才出走,国产器械在巨头动荡中寻到了发展空间。
西门子撤退,国产机会
西门子医疗以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医疗,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说到:“当年中国放疗设备市场格局是‘三国杀’,西门子医疗的放疗事业部解散成就了瓦里安和医科达的互掐,而西门子医疗放疗事业部解散的团队被联影医疗照单全部接收,外资企业的变动成就了民族企业快速发展。”
2012年,西门子新订单受欧债危机拖累不断下滑,旗下工业、能源、医疗及基础建设4大部门获利能力均下降,而之后,西门子也宣布了一系列削减开支计划。西门子通过裁员、关闭全球办公室等措施节省52亿美元,以应对欧债危机带来的订单下滑和毛利润下降等问题。
受到欧债危机拖累,西门子2010年便开始考虑放弃了质子重离子等放疗业务。西门子的质子和重离子一体机极为高端定价高达数十亿元,在全球一共卖出去3台,2台在德国,一台在中国。
2012年,在西门子医疗向上海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交付了价格高达15亿元的质子和重离子一体机之后,西门子医疗便宣布解散放疗事业部。领头羊西门子医疗放弃放化疗业务以及在中国业务的全面收缩,为本土器械“独角兽”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譬如医疗影像赛道,西门子的业务收缩就催生了“独角兽”。上海联影公司筹建于2010年10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联影的创始人张强在创业之前在西门子拥有十年工作经验,自2000年起至2010年6月,张强先后任西门子医疗(美国)资深科学家、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副总裁、西门子医疗美国东南区市场开发总监和西门子医疗(中国)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
联影成立后,不断从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的业务收缩中吸收人才,首席执行官薛敏、联席总裁俞晔珣和联席总裁张强、首席运营官夏风华及联影资深科学顾问HermannRequardt都曾经在西门子担任高管。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医疗器械中,外资企业仍然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特别在CT、NMR、彩超、内窥镜等领域,外资占比超过80%。
相比于医疗影像赛道,中国放疗器械赛道中瓦里安和医科达两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更加突出。据全球权威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国内放疗市场由2008年的58.3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6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4.42%。
但目前我国大型放射诊疗装备的90%依靠进口。国内市场上针对放疗使用的高能加速器几乎被美国瓦里安和瑞典医科达两大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垄断,单台设备价格在千万元以上。
在中国市场中,瓦里安的劲敌医科达增长很快,目前,在中国前50顶级医院的放疗设备中,医科达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中国的高端近距离治疗系统中,医科达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而放疗设备细分赛道,还未有“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我国就已经开展放疗设备技术攻关时,第一批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同步,甚至突出。可惜没有继续做产业化工作,技术团队后来也各奔东西。瓦里安、医科达、安科锐等国外公司占据了放疗设备市场顶层,低端市场国内厂商竞争激烈,且产品研发技术能力、附加值都不高。
近20年以来,行业内除原子能院、核动力院、九院等几个科研院所做了放疗和影像方面的局部课题外,整体设备研发方面始终缺乏实质性动作;中科院、北大、清华、南航、华中科大等科研团队也曾开辟相关业务,但由于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科研人员大批流失到其他发达国家。
2006年,以研究并生产医用直线加速器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也被医科达以80%控股的方式收购。
但在近期,国家政策鼓励大型医疗器械实现国产替代的风潮下,仍然有本土公司看到放疗设备赛道的机会。2019年1月,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同辐全资附属公司中核高能便与美国安科锐成立合资公司,引进TOMO、射波刀等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伽玛刀、ECT、直线加速器等相关放疗设备科研项目,提升自身核心能力。
在西门子医疗收购瓦里安之后,原本撤掉的放疗业务很有可能借由瓦里安重启,瓦里安与医科达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中国本土的创新企业在该赛道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
一度放弃,为何又“杀”回?
在西门子医疗撤掉中国放疗事业部之后,放疗器械市场格局一度从“三国杀”变为了瓦里安和医科达二者的竞争。
根据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的统计,2015年全国放疗单位的放疗设备共计2849台,其中直线加速器约占67.8%,伽马刀和X刀占13.4%,其他质子重离子、CO-60等约占3.4%。
知网数据显示,2015年在产品市场份额上,中国放疗设备市场几乎被美国瓦里安、瑞典医科达和德国西门子等国外巨头所垄断,瓦里安在当时占据了31.5%的市场份额,医科达占据20.2%的市场份额,西门子占据了20.2%的市场份额,新华医疗占据了11.11%的市场份额,通用电气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其他占据了7.6%的市场份额。
而西门子医疗对瓦里安的并购,很可能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刺激相关企业进行“抱团”并购,促使行业竞争加剧,新的“三国杀”将会在瓦里安、医科达和国产器械厂商之间展开。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西门子医疗对瓦里安的收购,很有可能刺激GE考虑收购肿瘤放疗市场排名第二的医科达。
事实上,在2019年,GE以214亿美元将生物制药业务卖给了丹纳赫帮助企业削减开支及偿还债务。通用电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虽然表示,交易完成后,通用电气将停止继续扩大对医疗保健业务的投入。
但不能排除,GE因为出售业务后现金充裕及受到竞争对手刺激,考虑收购医科达。
“全球老龄化来临,巨头们看中肿瘤市场的爆发机会,现在是低价买入的好时机。各方业绩受到‘新冠’影响,寻求业务扩张,预计下半年,医疗领域的并购交易会逐步回暖。“该行业分析人士说到。
实际上,西门子医疗最新公布的2020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营收33.12亿欧元,同比下降6.9%。影像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3%,临床治疗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8%,服务业务同比小幅增长,诊断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5.9%。调整后的EBIT利润4.61亿欧元,同比下降15%。净利润2.71亿欧元,同比下降23%。
而西门子医疗此次的收购对象瓦里安,即使此前已经通过多笔收购将业务领域拓展到传统业务之外,在此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过程中其销售额仍然出现了大幅下滑。2020财年第三季度(数据截至6月底),瓦里安的销售额下降了16%,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下降了41%。前三个季度,瓦里安的销售额下降1%,至23.5亿美元,营业利润下降18%,至2.25亿美元。在今年整个年度,该美国医疗技术公司的收益也将出现明显下滑。
由此可以推断,西门子医疗收购瓦里安,很可能也有出于对双方业绩提振方面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肿瘤放疗器械市场,不仅增长迅速,而且相关肿瘤放疗器械的渗透率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Frost & Sullivan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放疗市场由2008年的58.3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6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4.42%。
对于市场渗透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0%-6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接受放射治疗,这一比例在欧美国家已经达到60-70%,但目前在中国仅到达约24%。
在中国这个还有待发展的器械市场中,究竟是“强强联手”的巨头会持续垄断这个市场,还是有本土创新企业能够突出重围成为“独角兽”实现国产替代?外资企业中,瓦里安和医科达谁会占据上风?整个中国肿瘤放疗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