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12.5亿美金独角兽,史河机器人继续领跑中国高空机器人赛道

关注
高空机器人赛道迎来爆发

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高空作业因高风险、高成本,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可替代市场。

综合德勤、Precedence Research、DataInsightsMarket的数据显示,全球船舶涂装市场每年高达420亿美元,化工防腐市场340亿美元,能源检修市场270亿美元,建筑清洗市场200亿美元。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定义,移动机器人按作业场景可分为陆、海、空、天四类,高空机器人属于其中的“立面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的四个主要品类之一。高空机器人主要替代人工完成船舶除锈、化工罐维护、风电塔筒检测、建筑外墙清洗等任务。

高空机器人行业,国内外都已经出现了头部企业。截至2025年3月,来自中国的史河机器人(ROBOT++)集中完成B+轮到B+++++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数亿元,浙能集团等国内一线机构纷纷入场。紧接着的6月,美国高空机器人独角兽Gecko Robotics宣布完成1.25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升至12.5亿美元。在技术路线和数字化上,国内外企业各有侧重,两家企业的PK也将是一大看点。

图片

高空作业

机器人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综合住建部统计和相关研究数据,中国建筑行业的高处坠落事故占施工安全事故的54%以上。高空作业风险大,成本高,存在很多行业痛点。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59岁劳动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70%降到2021年的63.35%,年轻人不愿应聘高风险、高强度岗位,这使得高空作业用工市场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很突出。

除了安全问题,效率和成本也是传统作业的短板。以船舶除锈为例,过去靠人工喷砂,一小时仅可处理6-8平方米,不仅慢,而且还有粉尘污染,拉高了保险和劳动保障用品等作业成本。而在化工行业,罐体维护不仅有坠落风险,还有防爆要求,人工操作风险很高。

图片

史河机器人HighMate V40 EX化工防腐机器人作业现场

众为资本认为,高空作业场景效率低、成本高、危险性高,是机器人最适合解决的刚需场景。而高瓴创投曾公开表示,高空机器人结合AI和自动化技术,在全球基础设施维护市场有巨大潜力。

此外,来自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全球化机会,驱动企业出海,海外对安全生产和环保极为重视,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

虽然高空机器人行业初始成本高、市场培育周期长,但投资人仍然坚持看好行业的未来。

自2023年以来,国内的史河机器人,以及海外的Gecko Robotics(美国)、Skyline Robotics(以色列)、Aerones(美国)均先后完成千万级至数亿元不等的融资,这些公司产品的作业场景,主要针对的是高层玻璃清洁、船舶除锈、化工罐防腐、无人机高空灭火、设备结构检测等。


图片

做硬还是做软?

国内外的不同路径

在国内的高空机器人赛道里,史河机器人占据船舶除锈与化工防腐领域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市场切入点明确,即先从船舶除锈做起,再逐步扩展到化工、能源和建筑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史河机器人的主力产品,是HighMate V40 Ultra船舶除锈机器人。HighMate V40 Ultra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技术,能覆盖98%的船体,每小时能处理40-50平方米的船体表面,比人工快4-5倍;在化工领域,HighMate V40 EX防腐机器人专为罐体维护设计,带防爆功能,能在危险环境下稳定作业;能源方面,BeeBot V20瞄准风电塔筒检测,单根塔筒全检只需4小时,效率是人工的8-10倍;针对建筑场景,则推出了BeeBot Pro外墙清洗机器人,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图片

史河机器人HighMate V40 Ultra船舶除锈机器人作业现场

磁吸附与负压吸附移动平台是史河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它能在半径0.5米的曲面上附着,负载自重比达到3: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其自研的AI识别技术在焊缝识别和表面缺陷检测中,能大幅提升作业精度;通过立面定位导航技术,机器人在规则区域实现高度自主作业。

在市场营销上,史河机器人采用的是从服务到销售的渐进式路线。

史河机器人在早期以提供服务为主,工程师带设备去现场作业,同时也肩负收集数据的任务。得到客户认可后,逐步转向硬件销售。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每清洗一条船,客户平均批量采购或者租赁20-30台机器人。市场通过这一策略逐渐打开。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船舶领域回本周期据已经压缩到6-12个月,化工和能源场景也可以在1-2年内回本。

同时,通过和资本的链接,史河机器人在业务布局上也得到了加强。最近一轮的投资方浙能集团,未来将在史河的能源行业拓展上提供助力。截至目前,史河机器人服务了中远、中船、中石化、国电投、大唐等国内顶级客户;在国际化布局中,以产品销售为核心,公司已进入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关键市场,批量化出货船舶除锈机器人,累计出货量与完工量位居全球第一。

在海外市场,Gecko Robotics是高空机器人的头部企业,也是史河机器人常被对标的公司。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美国公司,主要产品是基础设施检测机器人,服务于国防、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

Gecko Robotics旗下的TOKA系列爬壁机器人,能爬上储罐、管道甚至航母甲板,配备磁吸吸附、超声波传感器、高清摄像头等模块,支持自动导航、远程控制及数据实时采集,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检测;EVA机器人则用于检测外部侵蚀,通过快速超声波网格化技术(RUG)生成2D/3D厚度图,直观展示腐蚀、裂纹等缺陷,适用于储罐、管道等大型设施的表面损伤识别;MONARCH机器人适用于船舶、锅炉等复杂几何结构的导航任务。

图片

Gecko Robotics相关产品用于美国化工储罐自动化检测

在硬件产品之外,Gecko还开发了AI分析云平台Cantilever,将检测机器人收集的数据上传,为客户的工业资产进行结构健康建模,并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损伤和腐蚀问题,帮助企业根据风险等级优化维修决策。该平台向付费客户开放,用以查看数据和评估设备风险。

今年6月,Gecko完成D轮融资,估值达到12.5亿美元,已跨入独角兽行列。其客户涵盖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壳牌石油、雪佛龙、杜克能源等巨头。

与史河机器人相比,Gecko更为侧重软性服务。通过自主检测机器人,结合AI平台和SaaS订阅,Gecko将传统工业检测转变为数据驱动的预测维护服务,向客户提供长期数字化运维解决方案。分析认为,Gecko尽管尚未主导官方检测标准,却通过对国防军工、能源等重资产行业的深度业务介入,成为未来数字检测的“隐形制定者”。

图片

Gecko Robotics相关产品用于美国航空母舰甲板自动化检测

两家公司的发展轨迹和场景路线也有差异。Gecko通过收购Inspection Robotics等公司,正在快速扩展检测能力,并在数据订阅服务层面上建立了护城河;史河机器人则依靠自主研发和打通海内外的销售链路,深耕船舶和能源设施的维修、维护场景。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Gecko的检测业务在中国有潜力,但国内资质门槛较高,短时间内不易突破。另外,Gecko将自身定位成AI公司,而非纯硬件公司。靠着本土大市场红利,史河机器人还有足够的时间迭代。

图片

长坡厚雪行业

头部企业PK是看点


高空机器人需要在环境复杂度高、作业危险性大的特种环境中工作(如高楼外墙、风电塔、桥梁),这要求精准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能力。同时,机器人应具备轻量化、高强度和高可靠性的机械结构,同时集成多自由度机械臂或吸附装置(如真空吸附或磁吸)以适应不同表面(如玻璃、混凝土、金属)。

图片

史河机器人BeeBot Pro外墙清洗机器人作业现场

红杉资本和高瓴创投均认为,高空机器人技术的核心是感知与决策,高空机器人对算法的鲁棒性和实时性要求极高,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外,硬件设计需解决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长期的工程迭代必不可少。

而高空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吸附能力、移动控制和智能化作业上。史河机器人用磁吸附与负压吸附技术让机器稳稳贴在金属表面,Gecko Robotics则靠AI和传感器实现精准检测。

图片

史河机器人BeeBot V20 风电塔筒检测机器人作业现场

市场接受度也是一大挑战。传统行业习惯了人工操作,对新技术的信任需要时间培养。此外,设备采购成本较高,也是一大阻力,国内一台高空机器人动辄数十万元人民币,对于中小客户来说,初期投入面临较高门槛。这些问题的叠加,让高空机器人在普及路上走得并不轻松。

尽管如此,史河机器人创始人、CEO许华旸仍然表示乐观,在一次私下的对话中,他表示,史河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会更多元,技术迭代也会加速。

在史河机器人的战略构想中,高空机器人会从维修维护的后市场逐步扩展到检测、建造等前市场。技术上,史河机器人正在研发大扭矩关节电机和轻量化材料,提升负载能力;智能化也将迎来升级,让机器人更易用。尽管在短期很难复制Gecko的检测服务能力,但从长期看,检测将有机会成为史河机器人的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通过与国家特检院、浙江特检院等特种设备检测机构,中石油、国电投等能源巨头以及绿色修船合作机制中的相关检测企业合作,史河机器人正逐步覆盖船舶、化工、能源、桥梁等领域的检测需求。

未来数年内,史河机器人将在进一步巩固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利用中国供应链和工程师人才红利等优势,对海外市场进行快速渗透,最终成长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全球化移动机器人公司。

高空机器人,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随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和数字技术的成熟,高空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提升。作为国内头部企业的史河机器人和海外头部企业的Gecko,在硬件技术和数字技术的PK,也将是行业的一大看点。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