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生产剧本杀?

你的剧本杀和别人的剧本杀很可能完全是两种东西,现在的剧本杀和2年前的剧本杀也不是一路货色。

编者按:本文转自赤潮AKASHIO(ID:AKASHIO),作者使马之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你认为玩剧本杀的女生多还是男生多?

对这个问题,新手和老手给出的答案或许差别很大。一个在2016年“大侦探”就入坑剧本杀的玩家,和在2020年剧本杀终于“爆火”后尝鲜的玩家,对这种游戏不仅认知是天差地别的,就连视角也是不尽相同的。

剧本杀为什么会突然爆火,为什么今年大家都爱他?2020、2021的爆炸增长,会让行业趋于稳定,还是会昙花一现后一地鸡毛?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剧本杀不是剧本杀

图片

今年4、5月份,商业媒体爆发了一波写“剧本杀”的热潮。我们见到了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投资人视角”:有豪言剧本杀要干掉电影的,有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统一归类成“桌游”的,有认知词典里少了“跑团”这一页,鉴定称“这爷长得真像儿”的。

这令我想起评论尸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你对一种具体的消费形态不够了解时,千万不要去看相关的商业分析,不然认知容易被带偏。

你的剧本杀和别人的剧本杀很可能完全是两种东西,现在的剧本杀和2年前的剧本杀也不是一路货色。这就好像喜茶、珍珠奶茶和加盐的蒙古奶茶都被叫做奶茶一样。

相对传统的剧本杀确实是类似桌游的推理游戏,一个主持人带领一群扮演凶手和路人的玩家经历流程相对固定的故事,路人以指名凶手为胜利目标,凶手则以误导指名为胜利目标。但即便是这样比较固定的玩法,视剧本的推理强度,也分为重证据、重逻辑的推理本,和重表演、重交锋的各种其他走向的本,比如偏欢乐、偏感情的、偏那个啥……呃,下文再说的。

在这个基础上,有淡化推理、强调场景的换装秀型剧本杀。如果参与人数极多,其中许多人甚至连“剧本”都摸不到,又或者本来剧本就是很轻的设计(加起来一共几百字,而上段描述的传统剧本杀通常每个玩家都有将近一万字的剧本),目的并不是追凶,而是完成某些其他任务,有点像“拓展训练”的……其实这种活动中,换装拍照才是玩点,大家闹一闹就过去了。

而抛开这些以线下场地为基础的“房地产”型剧本杀,还有一些剧本杀老板提供“滴滴剧本”“剧本外卖”型的上门服务,在这种剧本杀里,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就从地变成了人;此外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即便躺在床上打开app或小程序,也可以在线上组织剧本杀,而这就几乎是纯粹的手游型生意了……

空间以外,时间的尺度上,快一些的剧本杀可以3~5个小时结束(比起小型桌游算很慢了,但比起跑团还是快得多),但慢一些的则可能需要10小时以上,甚至会安排1、2天的食宿……毫无疑问,虽然内容相似,投资、经营这些超大型复合剧本杀的逻辑,与通常意义上的“开个剧本杀店”也完全不同。

把这些项目统统用“剧本杀”三字概括,认为他们有同样的生产逻辑、盈利方式,吸引同样玩家的商业分析师们,搞搞清楚,这是一种犯罪啊。把40多岁的桌游胖叔叔骗进真人换装秀,你不怕被打死吗?

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交际花,是不是桌游老屁股,是不是推理爱好者(比如柯南观众),不仅对单一剧本,对整个剧本杀行业的评价或许都是两极分化的。这实在是太正常了。哪怕是形态十分固定,不需要大场地也不需要换衣服,而且起码涉及推理的本子,老板也会事先区分:“你们要玩欢乐的,还是硬核的?”

之所以用“老板”这个称呼,是因为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DM(Dungeon Master,DnD跑团的“城主”),我实在不觉得绝大多数剧本杀的主持人跟跑团概念中的DM有多大相似之处——而对于确实比较像的那些,我更愿意把构建小世界的功劳,算给剧本作者。

DnD(龙与地下城)在中国扎根甚至早于不少“剧本杀”爱好者的出生

毕竟,整个剧本杀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消费者起到最核心的推动作用,作者才是“推理桌游”能开出老树新花的核心要素。

从割裂到统一

“说实话我很讨厌戏精局。”

在我看来,剧本杀只在最近两年,才迎来了这种复杂局面。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先来定个性:当下对于剧本杀,是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最好的时代——当然以后可能会更好。

在桌游时代,剧本杀是严格指向推理爱好者的游戏——如果一个人根本不觉得探案有啥意思,在桌游层面,不如去玩相对简单粗暴的狼人杀、三国杀。想在本来就复杂得令一些人翻白眼的跑团中玩推理,没有足够的热情支撑是不可能的——我们姑且将这个时代称为“前剧本杀时代”,原因很简单,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剧本杀”这个词……

骰子对于剧本杀玩家并不算必备,却是许多桌游的基础

而比较公认的“剧本杀”中国起点,是2016年芒果TV《明星大侦探》引发的“大侦探”时代。在这一阶段,一些社交爱好者开始尝试剧本杀这种娱乐方式,这显著扩大了玩家的范围。日后无论生产端还是消费端的增长和分化,都由这一年起。在这个角度上,综艺明星对于今日“剧本杀”功不可没,他们不仅扩展了剧本杀的消费群体,也大大扩展了剧本杀的“玩点”。后文再说。

在那之后,就如所有在中国爆红的商业现象一样,剧本杀迎来了野蛮增长。归根结底,剧本杀的消费逻辑导致玩家对本子的消费速度是惊人的,而这必然对生产速度提出了极大要求。但在任何行业,需求端发生的问题,反馈到生产端都需要时间,生产端做出反应需要的时间则更长。就连短视频和自媒体平台都需要补贴作者来生产内容,剧本杀哪儿来的那么多天降大神呢?

因此,在一批又一批新玩家敲着碗嗷嗷待哺时,生产端不得不想了些“馊主意”。

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玩家和整个产业,虽然他们的影响已经在逐渐减轻。第一个馊主意可以归结为一句油腻中年老直男发言:

一切线下娱乐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搞破鞋。

事先声明,作为一个经常组织纯种胖叔叔跑团的老DM,我坚决否认这种歪理邪说。但不幸的是,许多店主和发行商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或许相当广泛的需求(如果您认为不广泛,那么您是对的),开始谋划生产软色情擦边球剧本,也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论和反思。

当然,到了今天,大家发现一些不那么色、不那么擦的本子好像也能满足玩家情感需求,剧本呈现就不再那么“直球”了。但在当时,反正是个新行业,知道的人少,监管来得也慢,是吧?世间商业大抵如此。

而第二个馊主意则是没办法的办法,一个字:抄。

其实抄这个字是有点难定义的。如果要求低一点,一定要相似到了法院能判罚的程度才追究,那抄得这么理直气壮的本子或许还不太多。毕竟,要脸的作者或许难以构思精妙的作案手法而被迫求助于经典,但多少还是会来个新瓶旧酒,改一下人物和环境的。

但是如果要求高一点,比如站在骨灰级玩家的体验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有太多本子,老手读到一半就知道手法来自哪部小说,或者金田一哪一话,或者柯南第几集。这时候吧,有素质的玩家或许会隐忍一下,恶心我一个,幸福一桌人;但演技差的选手可能直接就毁了所有人的体验,把本该快快乐乐的周末下午变成大眼瞪小眼的尴尬死局。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世界上的推理迷毕竟是少数,更何况大多数推理迷也不至于穷究存世的那么多小说(相当多人留在欧美的本格时代了),因此剧本杀作者抄抄近现代的新本格乃至变格作品,哪怕放心大胆地去抄获奖名作,一般人也还是发现不了的。

当然,发行商和店老板可能是被恶心得最严重的。毕竟,读了一千个本子发现一半雷同的作案手法,心理感受倒是其次,采购哪个不采购哪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是吧……但这对于消费者反而是件大好事:经过中间商筛选出来的本子,已经不再像生产端原始作品那样良莠不齐,“大抄特抄”的现象也明显淡化了许多。

如果你想骂“再怎么说也是抄啊”,那么请容我补充点额外信息。

推理小说自身,在这个时代也陷入了明显的瓶颈。2017年葛拉夫顿去世后,劳伦斯.布洛克成为了仅存的“大师”级人物,其余著名作者也大多处于或迈向老年,不复黄金时代各位帅哥美女轮流登台领奖的盛况。更糟的是,金钱正在离这个领域远去。推理小说改编影视的狂潮离当代人太过遥远,以至于柯南剧场版或许成为了最赚钱的推理(姑且,姑且)电影。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典桥段被以剧本杀的形式呈现,出现在年轻读者——尤其中国年轻读者的面前,我实在很难断言这是一件必须批倒批臭的大恶行。只能说,如果在使用经典时合理应对版权问题,或许就更好了。

回到剧本杀本身。经历过野蛮生长时代,一方面玩家群体暴涨以后“馊主意”太容易被酿成大事件,一方面玩家审美提高,度过了能被馊主意轻易糊弄的阶段,剧本杀的出路,反而只有内容升级了。而今年春天剧本杀能被拿出来吹,其实是“升级”后更干净、更花枝招展的剧本杀,终于能打扮打扮,出来见人了。

当然,在野蛮生长时代,轻剧本、重换装,主要给爱美妹子们玩拍照的那种“剧本杀”,也成为了挺重要的一个分支。如果您是在那个时代入的坑,对于本文开头的问题,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女生”吧。

故纸堆与新问题

“每天就是3、4个编辑坐在一起讨论本子啊,一个本卖之前要测试一个月。”

剧本杀干净在了哪儿?在于两个“馊主意”都不再严重。这一变化的根本当然是玩家群体扩大和审美提升,但直接的变化呢,其实来自“专业”作者的加入。

如果说难听一点,在2020这个影视剧萧瑟的寒冬,剧本杀拯救了一些编剧;但反过来说,专业编剧,以及专业的小说作者、网文写手、游戏策划……的加入,也拯救了剧本杀。

剧本杀毕竟是个2016年才在小圈子火起来的东西,彼时的生产端根本没有准备,除了少部分随着行业起步“赶鸭子上架”的先行者,剩下的都是为点小钱参与其中,或许懂点推理懂点写作,但绝不懂“剧本杀”的新手——说得更直白点,在那几年,又有几个人真的能说“懂”剧本杀,能预料到剧本杀今日的发展呢?

但那个时代除了带来玩家、店家以及发行商的沉淀,也沉淀了许多反思。究其就里,哪怕将范围严格限制在线下的、桌面的、推理的剧本杀,排除缤纷多彩的新形态,今日剧本杀与往日剧本杀也存在关键性的不同。

旧时代的主要问题“案件不行”,或者“案件虽行却是抄的”,如今仍然存在,但已经不再是重点。更好的创作者们,已经爬过了这座小坡,向着剧本杀更高的体验迈进。

其实剧本杀这些年的变化,许多骨灰级玩家都观察到了,只不过他们或许并没意识到这是一种“升级”,或者没有做出概括。但现象本身,还是很容易描述的,比如说:

比起以往十分多见的“开天眼”+“工具人”本子,如今的剧本杀更注重角色和情节的平衡。

“开天眼”指的是整个剧本中有一个无可争议的绝对主角,这位玩家了解整个故事的大部分真相,一个人便可以hold全场,其他人都是陪玩。工具人则指的是既非凶手也不重要的边缘角色,那种老玩家分到了会觉得十分无聊乃至打瞌睡的存在。

毫无疑问,出现这些问题的本子,都会导致全场玩家的体验不平衡,有人觉得很爽有人觉得无聊。在一些更糟糕的本子里,不同角色的剧本长度甚至都有明显差异,一些玩家会很隐隐觉得自己成了陪跑。

而今天的剧本设计,已经更加关注给非凶手角色设置自己的“谜团”,让他们带着疑惑和恐惧深入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优质游戏体验。在那些不太重视推理的本子中,工具人则或许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纠葛,或者掌握至关重要的情节和线索。而这些略显刻意,淡化了主角配角观念的设计,在早期的剧本杀中,并不是所有作者都意识到了的关键。

其实也不能全怪作者后知后觉。在“推理迷”为核心驱动力的剧本杀时代,大部分玩家也确实并不重视这些问题。有时候,一个边缘角色把自己当成“侦探”,也能收获不少解谜快感。但在各色玩家纷纷尝鲜后,把每个工具人都默认“侦探”的做法,很明显已经过时了。

幸运的是,在疫情中爆发的社交需求,撞上了在疫情中闲了起来的更多作者。一拍即合。于是一年后,“新·剧本杀”终于成为了媒体眼中的宠儿,华丽登场了。

更幸运的是,剧本杀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版权呈现新渠道。简单来说,对于创作欲、表达欲爆棚的,想让自己的文字被许多人看到的作者,剧本杀是一个入门门槛并不高、但上限却绝对不低的领域。

我想“门槛不高、上限不低”这两句话根本不需要解释,在当今中国生活过10年以上的读者,应该都很清楚剧本杀比起影视、游戏、小说的天然优势。如果说得粗暴一些,剧本杀不仅让许多对推理毫无兴趣的人入了推理坑,甚至让很多早就放弃了阅读故事的人重新开始精读,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个成就,也是发达的商业社会为传统内容生产带来的奇妙可能。

而更加值得赞叹的是,剧本杀的生产模式,非常奖励优秀的、用心的作者。作为一个多视角的写作模式,虽然一些固定套路在剧本杀中仍然可用,但网文老作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仅就“模糊主角配角,刻意平衡信息量”这一点而言,在传统的线性写作中,就是很少出现的。

所以,有位老鸟干脆跟我说:比起写小说,剧本杀更像是在做游戏。比起文笔,更重要的是“设计”。剧本杀就像游戏关卡,游戏行业的从业者,比起小说作家,反而更容易理解剧本杀“爽点”的本质。

一个剧本杀其实只要有一两个角色有亮点,有玩家体验很好,就存在口碑传播的可能性。这算是个基础。但如果要做到6人,8人甚至10人体验都很好的本子,就很难。这也是行业内部,大多数上进的创作者在思考的问题。

这是“推理桌游”型剧本杀的精进。而在深度以外,随着不同身份的表达者的加入,剧本杀的“广度”无疑也在扩展。

比如,经常能看到有一些剧本杀玩家惊叹今天玩的本世界观真复杂,还有装备,有战斗系统啥的。这其实就是剧本杀对传统跑团的回归。我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剧本背后,那个老DM、老KP(Keeper of Arcane Lore,守秘人,克系跑团的“城主”)把本卖出去时奸笑的表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见到了从剧本杀入手的萌新,最后由于对关卡设计、数值构筑产生兴趣,反而爱上了跑团。

DM和KP们欢呼吧!不要瞧不起单薄的模仿者和后起之秀,这不,反哺的日子已经来了?

综上,由于大量不同背景作者的加入,以及行业本身在横向、纵向上的积极拓展,我认为剧本杀只是刚刚迎来了“春天”而已。在一个新生血液源源不断,又有很多人努力精进的行业,我很难想象热度只有一年的画面。

当然,唯一要劝的,可能就是开店需谨慎吧。我的观察里,最拉胯最没跟上进步节奏的,就是各位主持人的水平,以及店面的装饰装修和技术进步了——现在的剧本杀店,偶尔会给人一种80年代开出来也一样的感觉。

以及,那些纯为公司团建准备的换装拍照型剧本杀,咱也稍微来点深度呗?当然这就考验有没有作者能写好超大型本子了。

本文感谢许多不具名的作者和从业者。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