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西贝新增“一人食”标签,这门生意要翻红?

左邻
广东社区社交
智慧园区移动服务运营平台
最近融资:A轮|数千万人民币|2013-07-02
我要联系
你怎么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张心笛、月半,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一人食的表达形式也大变样。

01 一人食业态升级,头部品牌也“躁”起来了

“我永远享受躲在角落吃饭,没有人,只有被空气包裹的安全感...”

社畜+社恐的双重标签,在当代年轻人的身上越贴越紧,独自用餐需求的攀升,不断反应在市场中。

最近,内参君发现,大众点评App店铺搜索词条中,新增“一人食”标签,不少品牌都将这一标签放在最前端,其中不乏海底捞、东方宫、西贝、真功夫等;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一人食餐厅的分享也愈发频繁。比如在小红书中,关于“一人食”的关键词共有86W+笔记。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北京一人食”包含1345个结果,一人食简餐有5163个搜索结果。

同时,内参君观察到,克茗冰室华贸店的堂食场景中,将“一人食业态”单独辟出,满足有独自用餐需求的消费者。

面对“消费水平降 级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左右夹击,一人食业态,正在全面升级。

02 一人食的“三部曲”演变

事实上,“一人食”概念在国内反复流行了挺久。

从日本起源的“一人食”文化,最早自2014、2015年起在国内掀起浪潮。这一时期,不少“一人食烤鱼”、“一人食拉面”店铺冒头,但碍于没有品牌及后端供应链的支撑,多数店铺在开业1-2年间相继关闭。

2019年后,“一人食”概念逐渐达到顶峰。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一人食”相关企业新增注册出现增长拐点,增加112家,同比增长了43.6%。

“杂牌子”落寞离场,“大品牌”下场收割。

海底捞旗下副牌,主打“一人食”面馆的十八汆,在餐厅内布局了多个隔断,保留私密性;老牌韩式烤肉品牌权金城推出“一人烤”门店,定位为“不合群的烤肉店”……

一人食业态也在反复中不断迭代:

“1.0版本一人食”,形式上探索:

单人套餐、小份菜,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在1.0版本中,一人食并不能被完全称之为“一人食”,而更是“一人食套餐”的形式。

说起这个潮流,就绕不开呷哺呷哺“单锅独坐”的用餐形式。用“一个人也能吃火锅”切入市场,让很多顾客初次对这个概念有了实际认知。由于呷哺呷哺不少门店都在商场、写字楼,它的火爆,也带动了不少品牌的争相模仿。

不过,1.0时代的一人食,更多还是小份菜、快餐的套餐模式存在。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2.0版本一人食”,走概念,做品类升级:

泡面小食堂、一人食烤鱼,但很快退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人食的概念从线下到了线上,并有了更加丰富的品类。

内参君尤其记得,2017年前后,“一人食烤鱼”开始在外卖平台风靡,不少名不经转的品牌出现。这些品牌善于用“一人食”的概念做包装,将传统的烤鱼“以大改小、化整为零”,有的甚至在实体店不够“稳”的情况下放出加盟,并火速收割了一茬“韭菜”。然而,受制于供应链等因素,这些品牌并未走得十分长远。很快,这一波“一人食”快餐品牌陆续销声匿迹。

2017年左右火起来的“网红店”泡面小食堂也曾用“一人食”做噱头、以及后来权金城推出的一人烤肉店、杭州KAGARI YAKI烧肉速食研究所..……

然而,这些品牌实际上走的都是“伪一人食”概念。比如泡面小食堂,小小的泡面并不足以支撑一个门店甚至品牌;比如权金城,虽然推出了一些套餐,但实际上单人座位依然是开放的,也缺少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这个时期,大多数市面上所谓的一人食,无非是升级后的“高端速食”加上“伪单人用餐场景”的配合,对于“资深社恐”来说,1.0、2.0版本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一人食。

“3.0版本一人食”,走场景:

孤独感与安全感的巧妙平衡

前两年,日本一家烤肉餐厅推出“完全一人席”设置,店内完全独立的隔间、单间设计,打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用餐空间,给单人消费者带来的安全感,被很多网友“羡慕”上热搜。

纵观今年被大众推崇、流行起来的“一人食餐厅”,在服务、概念的基础上,从供应链、用餐理念、品牌化等多个角度做了整体升级,同时,更加突出了不被打扰、守护安全感的场景。

>>一人食专门店

从一人食套餐,到单人单座的一人用餐形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一人食专门店”正在出现。

比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23坐面馆,工业风、极简、未来数字感,创新型的独食面馆,左邻右舍被完全隔断的座位,通过小程序扫码点单,上菜时面前的帘子自动拉开到三分之一位置,消费者与服务人员也互不相见,真正实现“社恐眼里的一人食”。

>>大品牌下场试水

今年,半天妖、鱼见你等多家烤鱼品牌先后宣布发力外卖,推出一人食烤鱼套餐。这在烤鱼品类中是历史性大事件。

鱼见你创始人吴燕对此表示,“1人食外卖并不赚钱,我们不是连锁大企业,做一人食外卖成本挺高的。坚持做的原因是希望在后疫情时代创造新的市场,创造更多顾客。”在其看来,一人食外卖是消费者接触品牌的一个途径,有望为今后的堂食消费引流。

03 升级背后,单身经济、社恐经济值得重视

一人食业态升级背后,实际上是“消费水平降级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左右夹击。

从社会面来看,一人食所映射的“单身、独居青年”群体正在不断扩张。

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同时,此前民政局公布的几项数据中,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6亿,约占总人数的两成,其中独居人数高达8千万,且这种趋势丝毫没有减少。

不断攀升的数据背后,意味着一人食用餐的需求还将继续激增。

而从消费端来看,不可抗力因素摆在眼前,消费者难以抵抗荷包扁空,“购买力”大不如前,但消费“价格带”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要求也在同样下降,相反的,用餐消费主力人群的品质需求正在提高。

在这样的双重对冲背景下,既能满足“高品质需求”又能将价格带控制在“消费降 级”后的可控范围内,一人食看起来似乎是破局的一个好选择。

04 一人食的未来畅想

纵观一人食的发展,可以看到有一个从“概念→品类→品牌”的变化趋势。从模糊的概念,到品类的开拓和升级,再到大品牌的涉足,一人食变得“越来越清晰”。

未来,这一业态还会怎样演变?我们不妨做几个大胆的猜测:

1、品类更加丰富。烤鱼、烤肉这些社交属性很强的品类,都逐渐探索一人食的生意,足以说明,未来,这一概念的“加持”下,不排除各个业态都会涉足和尝试。此外,从后端供应链来看,供应链的成熟和细分,也会促进一人食的品类更加丰富。

2、专门店越来越多,指向更加精准的客群。伴随着单身经济、社恐经济的崛起,有一人食需求的客群也在壮大。专门店会逐渐走向人性化、专业化,真正探寻一人食的用餐底层逻辑,并精准瞄向单身人群。

3、行业关注度越来越高。受到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一些重模式的大店,不得不思考“一人食”这门生意。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原本并不做一人食的品牌,也开始积极改变策略。

不过,关于这个概念,依然存在大量的争议。不少老板认为,中餐的“烟火气”和“社交属性”是重要特征。一人食在日本流行,和社会环境、老龄化程度高息息相关,放到国内来看,至少还需要大几十年才需要“操心”这个概念。

关于一人食,你怎么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