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科技业界掀起了一波“90后创业者”“20多岁创业者”的大讨论。
10年后的今天,却几乎听不到业界对“00后创业者”“20多岁创业者”的讨论。
10年前,仅仅我接触过的90后或者准90后创业者就有陈方毅(美柚)、王锐旭(兼职猫)、温成辉(礼物说)、莫谦(自媒体创业)、叶博谦(X工厂)等不下20位。
再往后几年,20多岁开始创业的还有陈安妮(快看)、戴威(ofo)、赵亿阳(云知声)等等,每年总会冒出来一批新兴面孔,行业生生不息。
他们的创业或成功或失败,不一定都值得我们欢呼鼓舞。但他们青春无敌的形象在当年给行业带来新气象,他们朝气蓬勃的精气神让行业在BAT之外看到新可能(这段话是我当年的评语)。
甚至我们再往前回看20多年,当年马化腾创办腾讯时27岁,丁磊创办网易时26岁,刘强东创办京东时25岁,他们都是“20多岁创业者”的代表。
这几年,科技行业其实也不缺创业者,每年依然涌现大批明星创业项目,只是主导创业的大部分人是拥有更多资源的中年男人,只是参与创业的资金门槛大幅度提升。
比如,光年之外的创业者王慧文,年近45岁,拥有令人羡慕的资金、人脉、渠道,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姿态开启创业。比如,61岁的李开复,准备组建“Project AI 2.0”,一开始就站在了全球化高度,其创业资源远非那些年轻人可以比拟。
总之,这几年科技行业的明星创业项目中,几乎看不到20多岁年轻人,拥有更多资金,背景更强大的行业人士占据了主导。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改变世界的那些创业者,无论是美国的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扎克伯格、杨致远,还是中国马化腾、丁磊、刘强东、张一鸣等,几乎都是20来岁就开启创业,甚至马云和李彦宏,开启创业也才30出头。现在“大龄”创业者抢占创业赛道,他们会是改变未来世界的关键力量吗?
有时候我在想,或许像叶博谦那样的年轻人,仅仅依靠满腔热情就可以参与科技创业的年代,真的已经过去了。或许像乔布斯那样的年轻人,在车库里就可以改变世界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我不禁想问,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是现在的大环境不好?就像张雪峰的观点那样,年轻人一个个求稳求妥,不敢冒一场说干就干的风险吗?
是现在的年轻人看清了所谓创业的本质,认为创业机会被巨头抢占,一个个精明的选择趋利避害吗?
是现在创业的门槛(资金门槛、技术门槛等)被无限拔高,让年轻人丧失了参与的资格吗?
是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晚熟,40多岁的年轻人相当于我们过去20多岁的年轻人?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为此,我邀请了一些朋友,请他们来聊聊。
1、九尾科技&兼职猫创始人王锐旭:
①、大环境
对于创业者来说,经济环境很重要。在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GDP目标经济增速是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所以整体经济发展不是很理想。受到大环境影响许多行业发展都不稳定,大家觉得创业风险大,对市场的信心不足,所以创业率就小了。
②、人口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新高。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面临很大的竞争。00后这一代他们有父母那辈积攒下来的经济基础,所以毕业生为求稳不会首选创业,因为需要承担风险。
③、政策宣传
虽然国家一直在推出政策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但是近些年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宣传,没有十年前那么猛烈了,毕业生对这类信息的接触和了解就变少了。而且一些毕业生创新创业扶持金的申报门槛较高、审核比较严格,相比之前现在整个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④、网络舆论
现在这代年轻人正处于信息智能化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舆论、价值观,所以这代年轻人受网络舆论的影响也比较大。像“躺平”、“gap”这类话题,在微博上任何一个超话讨论的阅读量都是在千万以上。年轻人多多少少会被带到“倡导躺平”、“摆烂”、“空窗期”这样的舆论氛围中,导致自己的心态发生改变。有报告就显示,在这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人数占比从15.9%提升到了18.9%。
基于现在的环境来说,确实选择创业的年轻人变少了。经济环境不理想,毕业生人数又多,就业创业竞争压力大,社会创业氛围变淡再加上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所以我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媒体也要做正面宣传报道,引导毕业生积极创新创业。
备注:九尾科技&兼职猫创始人王锐旭是我认识多年的老朋友,10年前王锐旭以“90后明星创业者”的标签被业界所熟知。最近10年来,王锐旭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中国无数灵活就业人群链接用工机会,用科技平台助千万青年灵活就业。
可以说,在国内最了解当下年轻人就业情况和心理状态的专业人士,非王锐旭莫属,请他来回答这些问题,最为合适。
2、知名域名投资人,某众创空间创始人王培陛:
其实这个问题就好像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问题一样:高考可以改变人生么?
说句大实话,时代不一样了。以前创业门槛低,现在创业动不动就是芯片等高技术创业。这些领域不是现在创业就可以改变的,需要动辄几十年的时间积累。
另外,(不是现在年轻人创业少了)其实现在的创业无处不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创业的形式和模式以及规模也在变化。以前大家把创业放在风口了,现在创业常态化了,自然提的人少了,比如直播带货、视频号等等,都是在创业。
备注:王培陛是我的山西老乡,曾经是知名域名投资大佬,这几年王培陛又做了众创空间的伟大事业,孵化了一批创业者。我曾经赶赴海淀区参观过他的众创空间,有很多创业团队入驻。
近期因为大环境不好,王培陛关停了众创空间。这两年他也目睹了无数创业团队的起起伏伏,他应当对这个话题有足够发言权。
王培陛还发现,经历了疫情,烧香拜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在北京的雍和宫和山西的五台山,能看到大量年轻人烧香拜佛。王培陛还发现,一段时间以来,在街头购买彩票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对于王培陛的这些发现,也很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后续有机会再讨论。
3、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自媒体人兼创业者:
①首先从媒体舆论角度讲,媒体00后、05后的创业包装和追捧少了。10年前是天天追捧者90后95后的创业者,有个大事小情的项目,都会有媒体追着报道。但现在媒体对年轻人创业的关注度不高了,大家看到的内容自然就少了,会觉得年轻人创业少了。
②其次,资本也不在追捧年轻人创业了,可能是过去10年被90后、95后的年轻创业者给“教育”了,追捧年轻创业者失败的案例多,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如果没有资本介入加持,所谓创业只不过就是做生意,做大了叫事业,做不大就只是生意。资本在创业市场对年轻人的态度变得谨慎了,年轻人有几个有启动资金去创业呢。
③第三,就是能力问题,创业真的需要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强,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分析能力、市场能力,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可能最基础的excel透视表格都不会用,自己创立独立项目太难了。除非是个人的专业能力极其突出,行业知名,那其他能力就不重要了,会有其他人加入到团队去帮忙,这种人又太少了。
④第四,现在独立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空间太小了,不像10年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随便想一个点子就能创业做项目,现在被关注的创业项目起点都太高了,技术门槛和行业门槛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普通年轻人拿什么创业,已经不是可以凭点子创业的年代了,必须要有行业积累。
⑤第五,与其做独立的创业项目,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在抖音、B站、小红书、快手等媒体媒体去做内容创业,因为他们头脑更灵活,与同龄的兴趣、爱好、见识都相近,在大平台上做图片视频内容创业要比自己做独立项目创业容易的多。那这些人可不可以称为是创业者呢?还是叫自媒体,亦或是自由职业?有想法,有激情的年轻人不少,只是选择的创业切入点与10年前不同了。最不济现在的年轻人开一家餐饮店专门做外卖业务的也都大有人在。
⑥第六,中国也逐渐进入到低欲望社会,参考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就没有动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什么根基都没有的年轻人创业干嘛呢,这是经济发展导致整体大环境变化的问题,大的环境可以左右个人,大环境不同了,与10年前比愿意创业的年轻人就有可能会变得相对更少。
备注:当年,这位朋友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技自媒体人,被很多媒体邀请开通专栏。后来他转型去创业,却没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创业者。
他做了一个共享经济的项目,一度进入杭州、北京、上海、苏州、厦门等城市,其中不乏杭州宋城这样的知名景点。后来经历三年疫情,严重依赖线下场景的这种服务备受影响,发展遇阻。
这位朋友既是一位创业的观察者,又是一位创业的实践者,希望他的观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写在最后:本来我还找了创业最前线的创始人王卓然聊这个话题,他看了海量创业项目,应该对这个话题有研究。不过王卓然太忙,没来得及回应。
王卓然以看手相闻名行业,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看创业项目,王卓然每天要见的创业团队和行业人士比红杉资本的投资经理都多。我之前开玩笑说,科技行业创业环境好坏与否,就看王卓然一天能见几波创业者,一般见3波以上,就说明创业的春天要来了。
现在王卓然每天忙到起飞,但依然看不到创业环境明显回暖,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王卓然给我补充了一个信息,他认识一些大厂40岁以上的高管,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工作不好找,找不到工作自然就出来创业了。
我觉得这是一种“何不食肉糜”式的创业,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