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作者:砺石,编辑:平凡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由于工作中接触过太多优秀企业,近些些年很少再遇到能让笔者感到震撼的企业,其中,比亚迪便是为数不多的一家。
上周三晚,比亚迪在古城西安召开了第五代DM技术与秦L、海豹06两款新品的产品发布会,当时正赶上在出差回家的航班上。飞机一落地,笔者就去查阅了发布会的相关信息,无论是DM-i5.0技术的续航与节油表现,还是秦L与海豹06的9.98万元起的售价,都颇为震撼。不出意料,比亚迪于发布会次日便成为了中国整个汽车行业最为热议的话题,其A股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出现大涨。
在比亚迪发布会之后不久,便到了2024年5月份收官的时刻。6月1日,中国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相继发布了自己的5月份销售数据。比亚迪以331817辆销售成绩再次震惊了整个汽车行业,销量后发布的首个交易日,比亚迪在A股与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价再次大涨。
另外,笔者近日在网络上还看到一张关于比亚迪未来新款唐系列产品大改款信息的图片,看似属实。从图片显示的唐与唐L两款产品的产品定义来看,比亚迪的产品规划能力再次让笔者惊叹,远超之前外界的猜想。一开始人们猜测未来新款唐的产品尺寸会相较现在基本保持不变,唐L将有望做到5米长的中大型SUV尺寸,以与同尺寸的理想L7/L8、问界M7竞争。但没想到的是,图片中的信息显示,比亚迪直接将新款唐的尺寸从4.87米越级到5米以上,用来与理想L7/L8、问界M7竞争。而唐L直接定位到5.2米以上,接近仰望U8的全尺寸大型SUV,用来来抢夺理想L9与问界M9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唐之前所在中型SUV市场,则由即将推出的宋L DM-i来接替。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战略主要聚焦在比亚迪品牌20万以内的性价比市场,以及腾势、方程豹与仰望三个高端品牌的孵化,而在30-50万之间的中大型与大型SUV领域一直没有投入重兵,这给了理想与问界两个品牌借机崛起的机会。但比亚迪在完成了20万人民以内市场的绝对统治力与腾势、方程豹与仰望三个高端品牌的成功孵化之后,其势必将猛攻理想与问界所在的30-50万人民币区间的中大型与大型S U V市场。尚不去考虑腾势与方程豹两个高端品牌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布局,仅比亚迪唐与唐L这两款产品组合,便瞬间将比亚迪在中大型与大型SUV市场的竞争化被动为主动,堪称拍案叫绝。未来,理想、问界两个品牌在上述市场的销量基本盘,很有可能会逐渐被比亚迪蚕食掉。
笔者见识过很多优秀的企业,但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一家中国企业,像比亚迪这样展现出过如此强的系统性能力。在人才的重视,在技术投入的魄力,在产品、供应链、品牌、营销与渠道等领域的的运营管理技巧,比亚迪都已经不逊于华为。而在长期的增长潜力方面,比亚迪甚至已经超越了华为。例如,比亚迪仅新能源汽车销量就有望在未来3年内达到600万辆销量,1万亿人民币营收的成绩,这将远超华为能够达到的业绩规模。另外,比亚迪还在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半导体与云轨等其他业务领域都拥有着庞大的规模的与可观的增长潜力。
而在当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比亚迪更是处于断档式的突出地位。其他汽车品牌多还处在概念噱头以及打造网红,吆喝叫卖的阶段,只有比亚迪达到了真正依靠超强技术力与产品力而实现口碑传播的阶段。一定程度上,由于马斯克的不够专注,特斯拉也已经在很多维度上大幅度落后于比亚迪,逐渐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让位给了比亚迪。
就在前不久的比亚迪西安发布会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作了一场公开演讲。在演讲中,他分享了比亚迪在助力其腾飞的最核心技术-插电混动技术领域的研发历程,这场演讲中的内容,一定程度是比亚迪这家企业文化与气质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比亚迪这家企业,《砺石商业评论》特意整理了王传福的这次演讲,以飨读者。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比亚迪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遥遥突出而有任何放松的迹象。相反,其作为产业中的“大象”企业,却表现出了远超其他“蚂蚁”对手的进化速度,这是为什么同行竞争对手与它差距越拉越大的核心原因。例如,比亚迪的秦plus与驱逐舰05在中国当前的紧凑型轿车领域有着难以撼动的行业突出地位,未来几年都很难有竞争对手能在综合产品力与其匹敌。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终由比亚迪自身推出了远胜秦plus与驱逐舰05产品力的秦L与海豹06,进一步扩大了行业突出优势。
未来,类似这样的案例还将在比亚迪其他级别的车型上不断上演,在原有车型尚处于行业绝对突出地位的同时,由其自身推出的全新车型来完成对原有车型的颠覆,这种强悍的产品策略几乎不曾在任何一家企业出现过。这样的比亚迪,值得我们长期期待。
王传福西安发布会演讲实录:
刚才大家看到了倒计时视频,既是全球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降低油耗的奋斗史。这支视频里这么多老牌企业的不懈努力,持续创新,才能让油耗不断降低,加速了汽车的普及。我们以这支视频向这些巨人们致敬。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国汽车接过这一使命。今天我们正式发布最新的插电混动技术——第五代DM。用新能源技术,刷低新的油耗纪录。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和插电两条路径。插电混动,中国汽车已经走在了世界之巅。去年在中国市场,插电混动同比增长了85%,已经成为新能源最火爆的赛场。现在全球每卖出4台插混就有3台是中国品牌。世界上最先进的插混技术在中国。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插混几乎是一片无人之境,只有我们始终在坚定前行。早在2001年,我们就开始做出研究新能源汽车的路线与技术,比亚迪是做电池出身的,其实我们一开始先瞄准的是纯电动车,只不过那时候中国燃油车都还没有普及,新能源汽车更是一张白纸,动力电池的技术还无法满足纯电动车长续航的要求,甚至路上连一个充电桩都没有。跳过燃油车直接做纯电动车,显然是不现实的。相比之下,可油可电的混动车,没有续航焦虑,能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优先发展混动技术才是新能源汽车的突破口。
我们是新人,要想造好混动车,当然要向世界上最牛的企业学习。那时候做混动最牛的是日系车企,拥有很多很多的技术专利。我记得丰田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畅销全球的普锐斯,那时候大部分中国车企还没成立,为了搞清楚混动技术,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还特意跑了好几趟日本做调研。我们发现日系混动是围绕油在做文章,以油为主,电为辅,电池容量很小,蓄电里程也很短,而且没法充电,电池的作用有点鸡肋。更重要的是,日系车企已经建立起了很高的专利壁垒,我们想要沿着它们的成熟路线去做创新几乎不可能,选日系这条路基本被堵死。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我在想,既然我们懂电池,要不试一试以一套以电为主,油为辅的混动系统。这是一片无人之境,从来没人干过,也没有任何的技术方案,能不能走得通我们心里没有底。但创新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哪怕只有1%的可能,我们也要做100%的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我们下定决心开始插混技术的研发,把造电池赚到的第一桶金全部投进去,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2003年,在西安我们收购了秦川汽车,拥有了整车制造能力和生产资质。2004年,我们造出了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并在北京车展亮相。虽然当时没几个人关注,但它意味着我们在中国大地种下了全球插混第一的种子。
接下来要攻克的是量产的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应链,为了寻找优质零件的供应商,我们跑了全国二十几个城市,没想到吃了一路闭门羹,有的看不上我们这样的外行,有的不愿意冒险为我们开新的生产线,别人不愿意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我们招兵买马,干了整整三年,完成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建设,最关键的三电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插电混动所需要的发动机、电池、电机、电控全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生产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现在大家都说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的都是自己造,其实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2008年,F3DM正式在西安下线,搭载了第一代DM技术,这也是全球第一款能在马路上见到的插混汽车。不用跑到专业的充电站,插上家用的220伏电源就能充电,不仅使用方便,还拥有大多数汽油车无法比拟的性能,让用户第一次感受到电的爆发力。F3DM最终卖了三千多台,从销量来看并不算亮眼,但它标志着中国车企成功打破日系的技术垄断,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混动技术路线。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的F3DM车主,当时大家选择F3DM,有人说你们是非主流,有人说你们是少数派,但其实你们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先行者,是中国开启新能源时代的见证者。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陪伴,让比亚迪在这片无人之境第一次看到了曙光,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很荣幸今天邀请了首批F3DM车主来到现场,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陪伴,谢谢。F3DM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在这片无人之境继续奋力前行。
2011年,我们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性能直追国际巨头。2013年,我们推出了第二代DM技术,百公里加速提升到4.9秒,率先搭载在秦DM和唐DM上,加速性能媲美百万的豪车。我们的插混技术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14年,插混销量首次突破了一万台,2015年,增长到了五万台,我们第一次尝到了插混技术的甜头。更让我们兴奋的是,插混这片无人之境开始有了点人气,像上汽、广汽也陆续推出了插混车型,我们不再是孤军作战。
2018年,我们推出了第三代DM技术,解决了亏电状态下油耗高、动力不足的问题。就是在这一年,我们在插混道路上迎来一个高光时刻,全新一代唐实现了月销超万台,插混车型销量超过了12万台,迈入了十万大关,信心倍增。
本以为是春天来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刺骨的寒风。我记得很清楚,由于国家政策补贴的退坡,2019年我们的插混销量断崖式下降到一年才七万台。2020年又下降到四万八千台,比五年前的销量还要低,从云端直接跌入谷底。
为什么用户不选择插混?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那时候的插混车型在亏电状态下体验不够好,售价往往是同级燃油车的两倍,电比油高,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整整19年了,我们倾注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三代插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还是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插混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更要命的是,到处充斥着唱衰插混的声音,中国市场插混的新车也越来越少,插混又成了无人之境。前路昏暗无光,我们还在摸黑前行。想找个人说说话,打打气,相互安慰都找不到,看不到一点希望。说不怕,那是假的,甚至在公司内部都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许多人问我,别人都不干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大家都很焦虑,其实我也很焦虑,但我心中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我始终坚信,插混才应该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第一台车,无论如何要坚持走下去。回头看,如果我们放弃了,中国的插混可能就再也没有明天了。
20年的坚持,终于迎来了绝处逢生。2021年,我们的第四代DM技术——DM-i超级混动横空出世,我们以F3DM的构架为基础,在插混三大核心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并完成了插混专用零部件的开发应用,自主研发的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13.4%,达到当时全球量产发动机的最高水平,中国品牌首次在发动机技术上超越了国外巨头。我们把DM-i超级混动的百公里的亏电油耗做到了3.8升,开创了油耗的3时代。中国品牌第一次改写了全球汽车的油耗史,那时候燃油车普遍油耗都在7-8升,DM-i的油耗只有燃油车的一半,同时加速快、噪音小、更平顺,用户体验超越了传统燃油车。而且基本实现了油电同价,深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随后我们推出了DM-p王者混动和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形成了完整的插混技术的矩阵,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第四代DM的成功让我们打赢了这场翻身仗,短短三年,我们的插混销量增长了30倍,2020年的4.8万台增长到2023年的143.8万台。如今我们的插混销量全球第一,超过中国市场第二名到第十名的销量之和。在中国,每卖出两台插混就有一台是比亚迪。截至目前,我们的插混车型累计销量超过了360万台。回头看,正是当初的坚持,我们才能成功地跨越了这片无人之境。
DM-i的成功让中国插混市场重焕生机。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插混车型的销量增长了10倍,插混的渗透率从2020年的只有1%现在已经大幅提升到17%。可以说我们以一己之力挽回了中国插混的市场。
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插混不再是无人之境。长安、上汽、广汽、奇瑞、吉利、长城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插混技术。中国品牌的插混车型已经超过百款,可以说是你追我赶,百花齐放。如今,日系在混动领域的神话已经被彻底打破。中国插混成为全球混动技术的主流路线,连老牌的外资、合资品牌都开始布局插混。现在中国品牌在全球插混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70%,毫不夸张地说,全球的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在这里,也请大家向中国品牌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在2021年DM-i发布后,我们就开始做出下一代DM技术的开发。在一次会议上,我问我们下一代DM技术能把亏电油耗干到多少?同事说,我们的目标干到3升以下。我当即拍板,马上开干。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要是失败,也就是几十个小目标打了水漂,要是成功,获得的是一个划时代的新能源技术。当然,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油耗越低难度越大,但我们的工程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熬过了一千多个白加黑的日夜,攻克了一切难关。
去年9月份,我们的工程师告诉我,第五代DM已经通过了多轮测试验证,我们把亏电油耗做到了2.9升。那一瞬间我内心的激动无法形容,我们的工程师太了不起了。从筹备造车以来,比亚迪研发的累计投入1400亿人民币,几乎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比利润高,花钱毫不手软。但如果没有知名的人才,技术创新就是无源之水。现在我们拥有超过10万名工程师,全球车企第一,工程师才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推出了全球最牛的插混技术,第五代DM实现了三个全球之最:全球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全球最低的亏电油耗,全球最长的续航里程。我们的发动机热效率最高达到46.06%,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中国品牌成为全球发动机的引领者。我们的百公里亏电油耗仅2.9升,开创了油耗的2时代,中国品牌再一次改写全球汽车的油耗史,加油不只省一半。我们的综合续航里程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100公里,是燃油车的3倍。前段时间工程师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从深圳开到西安,全程没有加过一次油,全球最长实至名归。
从第一代到第五代DM,比亚迪始终引领插混技术的发展,不仅起步最早,迭代最多,而且销量最大,口碑最好。技术上我们从来不玩虚的,发布即量产。第五代DM将搭载在秦L DM-i、海豹06 DM-i两款车上,而且在今天就上市。
今天我们推出了荣耀版车型,开启了电比油低的时代,让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翻倍的用车体验。今年4月上半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的渗透率首次超过了50%,本月的第三个礼拜,新能源车上险的渗透率也首次突破了50%,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新能源车成为主流,燃油车成为非主流。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北京车展,挺感慨的。我记得20年前的北京车展都是合资燃油车的天下,我们的新能源车根本没有人在意。20年后的北京车展,你却很难找到一辆新款的燃油车。全世界都在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许多国外车企甚至组团前来观摩学习。
从无人问津到全球瞩目,中国汽车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场几代人跨越世纪的接力。32年前,钱学森老先生建言,中国要跳过燃油汽车,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钱老作为先觉者,预见了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方向。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事关中国汽车工业前途方向的重要指示提出至今整整十年,为中国汽车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这十年,中国品牌一路披荆斩棘,从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大国,强国。中国品牌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我相信,在下一个十年,电动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每个人的出行方式,中国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圣地,中国品牌必将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导者,让我们肩负这一伟大的使命,推出更多颠覆性的技术,催生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谢谢大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