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言Pro( ID:sycaijing),作者: DorAemon,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前不久,有媒体撰文分析称,之前热衷于各种“学雷军”搞流量的车企大佬,现在“三分钟热度退却”,已经不怎么卷直播、短视频之类的了。
该文指出,因为这种形式引来的流量,并不能换来销量,所以大佬们就逐渐失去兴趣。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笔者就通过数据调查分析,以验证上面的结论是否成立,并研究社交媒体活跃度与销量的关系。
6月起发力社交媒体运营
7月起热度逐渐退却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调查的各个对象:
吉利汽车杨学良、极越汽车夏一平、比亚迪李云飞、腾势汽车赵长江、小米雷军、极氪汽车关海涛、哪吒汽车张勇、小鹏汽车何小鹏、华为余承东(鸿蒙智行)、长城汽车魏建军、蔚来汽车李斌和理想汽车李想。
笔者统计了今年5月、6月和7月三个月内各位车企大佬微博条数(原创和转发量)和抖音短视频量以及抖音直播次数,再对比这三个月各车企销量数据,看看这几项维度间是否有关联。
笔者以5月各项数据作为基础,主要对比6、7月的增长或者下降情况。
先来看今年5月各车企大佬按照社交平台发布量排名的统计结果。
说实话,在统计之前笔者想当然的认为雷军会是发布内容最多的大佬,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杨学良5月发了204条微博,即使他没有短视频账号,也当仁不让的位居第一;而雷军5月以发布74条微博、14条短视频和1次直播,总量89条的数据屈居第二。
从微博量来开,赵长江、关海涛、夏一平以及李云飞都是比较喜欢发微博的大佬,5月微博条数平均发布50多条。而张勇更喜欢短视频,今年5月发布32条视频,直播过4次。
魏建军开始运营新媒体以来,5月发布21条微博,8条短视频,属于中下水平。而李想自从“MEGA事件”后微博上很少互动,5月仅发布2条排名垫底。
如果按照各车企5月份销量数据排名的话,位列第一的毫无疑问是李云飞,其次为杨学良、第三是魏建军;李想、余承东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之后依次是李斌、关海涛、何小鹏、张勇、赵长江、雷军和夏一平。
了解了5月的情况,下面来看看6月份数据。
今年6月,杨学良发布了175条微博,虽然相比5月有所下跌但是依然是几位大佬中最高的。同样令人意外的是,6月夏一平开始发力新媒体,以72条微博、44条短视频、2次直播,总数118排名第二;第三名则是李云飞,他发布微博68条,短视频39条,总数107。
值得注意的是,夏一平6月短视频发布量环比暴增超过500%;同样,比亚迪系的李云飞和赵长江短视频发布量都大幅增长。反而是雷军6月数据平平,微博发布量还有所下跌。
其他几位大佬中,何小鹏微博发布量环比增长超七成,短视频发布量也环比增长超七成;张勇微博发布量有所下降,但短视频发布量同比增长16%。
李斌6月微博发布量环比下跌超七成,短视频发布量也环比下降50%。互动减少的还有魏建军,6月微博发布量环比下降近六成,短视频发布量也下跌50%。
不过,整体来看,进入6月是几位车企大佬发力新媒体运营的时间,像夏一平、李云飞、赵长江、张勇等大佬平均一天就要发布一条短视频。
有趣的是,6月份如果按照车企销量排名统计,居然和5月变化不大。李云飞、杨学良、魏建军依然前三,之后依次为李想、余承东、李斌、关海涛、雷军、赵长江、何小鹏、张勇和夏一平。
不过,所有车企中,6月销量环比数据基本都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鸿蒙智行、小米汽车、理想汽车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速。
这么看,是否意味着销量增长与车企老板苦心经营新媒体是正相关呢?
并没有。
例如李想基本都不怎么在社交平台上发声,但理想汽车6月环比增长36%;夏一平进入6月后开始发视频、发微博、直播等,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6月销量环比暴跌54%。
接着来看7月数据吧。
7月份按照各大佬社交平台上发布内容排名来看,雷军终于以总量202条的成绩超过杨学良来到第一名;不过杨学良7月仅微博就发了201条,和雷军其实不分伯仲。
该月夏一平、李云飞微博和短视频数量相比6月有所下降,而何小鹏微博发布量环比增长超过8成,但短视频发布量环比大跌近七成。
同样,7月起余承东、李斌、魏建军、理想微博发布量都开始下跌;张勇的短视频发布量环比下跌还超过50%,魏建军7月也仅发布2条视频。
整体上,7月各位大佬的微博、短视频内容数量上均开始下跌。
那么,关联到销量上是否有影响呢?
似乎有些出乎意料,7月按照销量排名的话,依然没有巨大变化。前三名还是李云飞、杨学良和魏建军,李想、余承东、李斌、关海涛、何小鹏、张勇、赵长江依次排开。只是7月小米汽车并未公布具体销量数据,而极越同样没有精确销量数据,所以排在最后。
对比来看,7月多数大佬社交平台内容上发布量减少,但是在销量上影响幅度并不大。其中哪吒、和理想汽车销量还环比小幅增长。不过,虽然多数车企7月销量环比有所下跌,但是也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不搞流量了”。
“学雷军”需要持之以恒
从各项数据来看,各位车企大佬们对“学雷军”的兴趣确实在逐渐下降。
其实,大佬们开始“卷直播”、经营新媒体以期能够换来更多销量的初衷是美好的,但现实确实是换不来销量,或者说并不影响销量高低。
这主要是因为汽车这类商品不同于手机、电脑等大众消费品,可以掺合点“流量经济”,消费者根据自己对品牌老板的“主观喜好”随便花钱支持一把。
而汽车这类大件,价格门槛较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使有心想支持一把某个品牌的大佬,也做不到说提车就提一辆车。消费决策跟产品力、价格等紧密相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做新媒体运营,“搞流量”玩法未必换的来销量,但是却能实打实的换来知名度,而且还能拉近大佬与消费者的距离。
可以看出,今天调查的几位大佬中,雷军并不是发微博、短视频月月最多的那个,但他却是最稳定的那位。
所以雷军日积月累能够有巨大的“流量”影响力,哪怕一时不“变现”,对小米品牌长远发展也大有好处。
建议各位车企大佬,“学雷军”切忌“三分钟热度”,不能只看一时销量没影响就放弃,这事得持之以恒做下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