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辍学卖包子,安徽老板年入16亿

关注
用二十多年时间,把看似不起眼的包子做成了大生意。

图片

来源 | 邱处机

作者 | 邱鑫浩

当你还在纠结早餐吃包子馒头还是米线时,这家卖包子的企业已用20多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年营收16亿、市值数十亿的上市公司。

它就是被网友戏称为“杭州特产美食”的中国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

而它的创始人,是一位来自安徽怀宁的初中辍学生刘会平。

图片

穷小子初闯上海滩

刘会平出生于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人。这座皖南县城虽不起眼,但却是著名的“中国面点师之乡”。

据统计,江镇总共3.7万的人口,有近2万人从事馒头面点行业。

由于家境贫寒,刘会平不忍看到父母为自己的学费起早贪黑,在初三时便主动放弃学业,出来谋生。

他远赴山东当过油漆工。因为看不到希望,后来又回老家学做面点,开了家馒头店。但因为亏损,最后还是关了门。

后来,刘会平还把早餐店开到广西、贵阳等地,但都失败了。

图片

1998年,刘会平听亲戚说,上海的面点生意好做。不甘心的他带着借来的4000元,杀到了上海。

但谁知道上海一开始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刘会平看好一个摊位,便押上几千元租下。但每天营业额还是不足200元,最后他坚持不到一个月,便关掉了店铺。

那天夜里,刘会平独自走上高架桥,看着桥下车来车往,他留下了眼泪,感慨自己人生的不易。

但他没有离开上海,而是一边打工,一边研究上海人的饮食习惯。最后刘会平得出一个结论:要在上海站稳脚跟,不但要有自己的特色,还要进行本地化改良。

2001年,准备充分的刘会平,在地段极佳的黄浦区南京路开张了一家包子店,店名叫“刘师傅大包”。

一位正在执勤的安保对他说:“你在这里卖包子?喝西北风去吧。”不被看好的刘会平只是笑了笑。

不过,这一次的“刘师傅大包”很争气。许多人前来品尝,都觉得“口味不错”:皮薄,陷大。而且价格也便宜,每个包子只卖7毛。

口碑传开后,刘师傅大包的店门口每天都排起长队,生意火爆。一年经营下来,刘会平靠卖包子赚了30万元,这是他挣到的第一桶金,也惊到了包子界的同行们。

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个25岁的年轻人好不容易赚到30万,却没想着挥霍享受,而是立刻给老家江镇初级中学捐了10万元。

刘会平的善举不止于此。自2003年以来,他个人累计投入公益助学资金近千万元;2017年,他承诺将40%股份的收益捐赠给国内教育基金;刘会平甚至透露过一个大梦想:赚够30亿,就办个大学。

被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把伞,正是刘会平真实的写照。

图片

迈向品牌化经营

2003年,一位白领朋友告诉刘会平:“你家的包子是好吃,可我每次拿到办公室。同事吃着蛋卷饼干,我都不好意思把包子拿出来,还得偷偷摸摸地在外面吃完以后再回到办公室。”

言下之意,是觉得“刘师傅大包”这个品牌不够时尚。

这番话点醒了刘会平。再加上他当时也想打造连锁品牌,而“刘师傅大包”无法注册商标,他就拍板把店名改成了“巴比馒头”(上海人习惯将包子称为有馅儿的馒头)。

图片

改名之后,“巴比馒头”的生意果然越来越好,要求加盟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刘会平坚守一条标准:加盟必须走正规化路线,统一网站、统一装修、统一经营。他说,“从一个人的手工到一家企业的运营,我不相信什么偶然,坚持的永远是两颗心——良心树品牌,匠心铸品质。”

与此同时,刘会平明白,要想实现大规模扩张,必须解决产品标准化的问题。所以他建立中央厨房,严格控制馅料的质量,力求产品标准化生产。

据《新民晚报》报道,有巴比食品工作人员介绍说,“巴比馒头”的主打产品菜包子,里面的馅料主要是青菜,“青菜进入流水线,要洗六遍,才能过关,确保完全干净!”

为了把控卫生,刘会平还从国外进口监测仪,所有包子馅料都要从这台机器“过审”,监测不出异物,馅料才能过关包进包子。

刘会平喜欢奋战在一线。2007年调试设备时,刘会平的左手大拇指被意外绞断,虽然后来接了回去,但还是比正常拇指短了一截。

图片

带着这样的匠心和拼劲,巴比食品于2020年10月12日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了“中国包子第一股”。

数十年前,刘会平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做的“包子”,还会在金融市场“上市”。

如今的巴比馒头,已是中国面点行业的龙头企业。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巴比食品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9.31%;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大增18.08%。

特别亮眼的是第二季度,公司营收4.65亿元,同比增长13.50%,净利润达到9445.53万元,同比增长31.42%,增速显著加快。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巴比馒头在全国的加盟门店数量已达5685家,上半年净增542家。

除了线下门店,巴比食品还积极拓展团餐与零售业务。2025年上半年,其团餐渠道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增长18.99%,占总收入的23.8%。

而渠道上,盒马的销售额同比激增超187%,美团小象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90%,天猫的同比增幅亦超20%。

图片

持续进化

虽然业绩亮眼,但巴比食品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从2022年开始,巴比馒头曾一度陷入增长焦虑。2022-2023年,巴比食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更关键的是,巴比食品的加盟店单店收入曾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25.45万元降到2024年的24.23万元,导致每年都有大量加盟店退出。

面对这一困局,巴比食品正在通过门店改造、外卖运营赋能、培训扶持等多重举措,多点发力改善单店模型。

2025年第二季度,其加盟商平均单店收入同比增加2.7%,单店收入实现了同比企稳回升。

图片

除了改善现有门店,巴比食品还通过并购扩张来扩大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与浙江知名包点连锁品牌“馒乡人”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并于2025年7月完成“馒乡人”旗下约250家门店的供应链切换。

展望未来,巴比食品计划加速布局华中市场。目前销售团队已进驻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以武汉智能制造中心为核心,打造覆盖华中地区的“中央厨房”。

如今,巴比馒头每天卖出数百万只包子,但刘会平依然坚持在业务第一线,经常天不亮就考察门店。

他曾透露一个更大的梦想:将巴比打造成“中华包点世界第一面点品牌”。

从怀宁小镇走出的面点师,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刘会平用二十多年时间,把看似不起眼的包子做成了大生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