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小米vivo死磕Live Photo:各有胜负,兼容性是最大硬伤?

关注
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体验,Live Photo 才能从「小众功能」 成为「大众刚需」,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松留住生活中的动态美好。

编者按:本文转自雷科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4月,大家期盼已久的安卓朋友圈Live Photo功能总算是上线了,头部厂商的旗舰产品纷纷支持这一功能。雷科技编辑部最近也来了几台旗舰产品:小米15 Pro、OPPO Find X8 Pro以及vivo X200 Pro,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们在热门的Live Photo上的表现吧。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在正式进入评测环节之前我们需要明白 Live Photo 并不只是单纯的 GIF 图片,其原理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以 Live Photo 的鼻祖 iPhone 为例,其 Live Photo 是由一张 4K 分辨率的 HEIF 格式主图,搭配前后各 0.75 秒、30fps 帧率的 MOV 格式短视频组成,整体文件体积约 5-8MB。这种设计既能保证静态展示时的高清质感,又能通过动态片段还原拍摄瞬间的氛围。

而安卓阵营这边则是基于 iPhone 的原理进行了多层面的优化。例如小米与 vivo 采用 「主摄 + 副摄协同」 方案,主摄负责捕捉高清静态画面,超广角镜头同步录制动态片段,通过算法合成 Live Photo;OPPO 则选择 「单镜头高帧率连拍」 技术,先连续拍摄 30 帧画面,再提取中间帧作为主图,其余帧构成动态部分。

而 iPhone 的优势在于软硬件深度协同,比如 A18 芯片的影像处理单元可实现动态帧与静态图的无缝衔接,这也是其长期被视为 Live Photo 标杆的核心原因。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来看看,这三款安卓旗舰在 Live Photo 上的体验能否赶超iPhone呢?

色彩各有差异,vivo最超预期

Live Photo 的核心价值在于「抓住瞬间」,比起静态抓拍,LivePhoto 的容错率更高,成片率自然也更高。

所以「动态捕捉能力」如何,便自然成了第一项测试。(由于图文形式限制,后续素材尽可能采用 Live Photo 的关键帧,若需要素材可在雷科技(ID:leitech)后台私信获取)

首先我们选择了运动速度较快的喷水场景,这类场景十分考验手机的抓拍能力和视频实时渲染能力。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从动态图中可以看到,三者的表现几乎出奇的一致,基本都能做到捕捉到从水管中喷出的水流,且在光线的照耀下,水珠晶莹剔透,整体十分丝滑流畅。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第二个场景雷科技选择了弱光场景是 Live Photo 的高频使用场景,这既考验厂商对Live Photo的理解,又需要它们将夜景算法融入到其中。

在室外的昏暗路灯场景中,面对这个特殊的光源,三款手机都给出了不同的解法。

OPPO Find X8 Pro 采用了「多帧合成降噪」 技术,将动态帧的 ISO 压低至 640,画面纯净度在三款机型中最高,暗部的树叶纹理细节保留到位,且整体的画面色温也非常均衡,不过亮度是三者中最低的,路灯后的区域几乎不可见。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小米 15 Pro 的策略更为激进,其动态帧 ISO 直接拉至 1200,画面亮度最高,但代价是明显的颗粒感和过曝线下,暗部区域出现了不规则噪点,且路灯背后的树叶直接变成一片白,根本看不清细节。看来小米对Live Photo 的夜景表现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vivo X200 Pro 算是三者中最平淡的一位,整体亮度与噪点表现居中,虽说观感一般,但从技术的层面来看确实是最完美的一位,这或许也与 vivo 所搭载的自研芯片有关。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接下来我们将画面转移到光线更暗但物体细节更多的场景中,这时三款机型的差距就进一步拉开了。首先小米 15 Pro 凭借 1 英寸大底的优势,画面观感最为自然,且暗部的细节丢失还不错,对远处的高光压制也足够到位。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OPPO则在高光压制上出现问题,光源处出现明显的「过曝」,而且或许是因为过曝的问题,OPPO 的画面整体有些发青,看起来尤为不自然。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vivo X200 Pro 依旧表现均衡,对高光的压制还算到位,暗部细节保留也不错,但或许是画面整体亮度远高于另外两款机型,从观感上来看依旧有一点点不自然。但不可否认其技术力仍是三者中最强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随后我们把目光调转到色彩层面,色彩的调教会影响到整个照片的观感,这个逻辑同样可以套用到Live Photo上。

从对比图片中可以看到,三者在拍摄Live Photo时的色彩调校差异较大。先说小米15 Pro,其色彩调校偏向 「浓郁风格」,很符合徕卡的影调特性。以至于整张Live Photo画面的红色和绿色饱和度远高于其他颜色,但同时相比起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摄的静态照片,在色彩上差距并不大。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其次是OPPO Find X8 Pro,它的Live Photo色彩调校风格和小米是两个极端,它似乎是想起了当年「饱和度战士」的美称,不但将绿色和红色的饱和度大幅提高,而且亮度方面也有明显的差距,最终导致其动态图和静态照片在色彩和画面观感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最后是vivo X200 Pro,它的表现让雷科技有些惊讶,小雷先后在多个场景中进行了测试,发现其除了红色的饱和度略微有些上升外,其他色调都与静态模式下完全一致,是三者中前后一致性最高的。

在另外几组场景测试中,结果也同样如此。在拍摄同一朵花朵时;小米大幅拉高了花朵的黄色,使花朵在画面中更为突出,即视觉冲击力更强;而OPPO则由于饱和度过高,导致花朵的颜色有些发绿;vivo则主打一个自然,虽然和花朵本身的颜色也有一些区别,但胜在其静态和动态的色差不大。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从上到下分别为小米、vivo 和 OPPO)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vivo X200 Pro明显是三者中最注重Live Photo和静态拍摄时色调的一致性的产品。

几轮测试下来,雷科技发现三者的整体差距其实并没有预想中的大,基本就是一些色差和小功能上的差异,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佳选手,小雷投票给vivo X200 Pro。

兼容性成硬伤,安卓任重道远

或许大家也发现了,明明全文都在说Live Photo,怎么展示的图片全是静态图呢?这首先与图文的形式有关,如果强行转成动态图,整个画面的色彩和画质都会大幅度下降,其次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二大部分:兼容问题。

如果说「拍」考验的是硬件实力,那么「发」则关乎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虽然如今的微信实现了已经跨平台兼容,但不同机型的分享流程、加载速度、画质损耗仍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尽可能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小雷选择了常见的微信朋友圈、朋友圈画质、相册互传以及电脑四个主流分享场景,看看到底是谁在吹牛,谁又是真懂用户的需求。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首先是小米 15 Pro,它的分享流程简单易懂。小米在相册中专门设置了「动态照片」分类,选中你想要发布的Live Photo后即可跳转至朋友圈发布界面。但让小雷有些不满的是,在不点开大图的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这张图是静态图还是动态图,需要点击大图后才能确认,凭空多了一步操作步骤。

vivo X200 Pro 的操作逻辑与小米类似,但雷科技不太满意的是,vivo并没有针对「动态照片」做一个分类,要真找起来还得花不少时间。而分享流程和缺点跟小米完全一致,这里便不再重复。

OPPO Find X8 Pro的分享流程最为复杂。这是因为其动态照片采用的是OPPO自研的新格式,其分享至微信时需先进行格式转换,系统会弹出「正在转换为兼容格式」的提示,需要等到格式转换完毕后才能发送,总流程耗时较长。

社交平台的图片压缩是影响画质的关键因素,由于Live Photo 包含动态片段,压缩带来的损耗更为明显。

在微信朋友圈场景中,小米15 Pro静态图的分辨率从原图4080*3072的降至2550*1920,细节保留一般,远处的玻璃窗的细节丢失严重,还出现了轻微的色块现象,但好在动态帧的帧率保持得不错,流畅度表现出色,与相册中原片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左为原图,右为朋友圈下载后的图,均放大100%)

vivo X200 Pro 的分辨率从原先的4080*3060降低至1920*1440,且在手机端的观感并没有太明显的下降,但动态帧的压缩较为激进,明显出现了轻微的卡顿现象,且画面的色彩饱和度也有所下降,与相册中原本的Live Photo相差明显。

(左为原图,右为朋友圈下载后的图,均放大100%)

OPPO Find X8 Pro 的表现就让雷科技比较失望了。分辨率从原本的4096*3072降低至2560*1920,远处窗户出现了明显的涂抹痕迹,动态帧的帧率从 48fps 骤降至 20fps,且出现了帧丢失现象,原本连贯的运动轨迹变得断断续续。

(左为原图,右为朋友圈下载后的图,均放大100%)

而在微信好友一对一分享场景中,各机型的画质损耗均有所降低,小米的表现依然领先,OPPO 的动态帧丢失问题得到缓解,但细节保留仍不如其他机型。

最后也是大家最在意的跨平台体验,我们将各机型拍摄的 Live Photo 分别分享至 iPhone 16 Pro上,测试动态效果的兼容性与呈现一致性。

首先是小米 15 Pro,当雷科技通过专属的互传软件将 Live Photo 传输到iPhone 16 Pro 上后, Live Photo 可正常播放动态效果,静态图与动态帧的衔接自然,但色彩饱和度略有下降,雷科技猜测这应该是安卓和 iOS 生态之间对色彩侧重点不同所造成的。

vivo X200 Pro的 Live Photo 在 iPhone 上的表现更为稳定,色彩偏差不大,但动态帧的帧率从 24fps 降至 20fps,流畅度轻微下降。

OPPO Find X8 Pro的问题最为突出。其拍摄的 Live Photo 分享到 iPhone 上时,有部分照片出现了「从 Live Photo 变成静态图」的情况,而且动态帧出现明显的色彩断层,原本的暖色调画面偏冷,且边缘出现不规则锯齿。

反观 iPhone 拍摄的 Live Photo 分享至这三台机型上时,三者的表现反而比较统一。小米 15 Pro和 vivo X200 Pro均能完整播放动态效果,帧率、时长未发生变化;OPPO Find X8 Pro 接收后动态帧的亮度出现轻微提升,导致画面过曝。

而在三款机型之间的互通测试中,小米与 vivo 的 Live Photo 可互相正常识别,动态效果完整保留,仅色彩因品牌调校差异略有不同;OPPO 的 Live Photo 分享至小米、vivo 时,约 20% 样本出现动态卡顿,且文件体积从 12.5MB 膨胀至 13.1MB,加载速度进一步变慢,这或许是因为目前安卓阵营仍缺乏统一动态照片标准所导致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最后是电脑传输环节,这一部分就很有意思了,由于三者中只有vivo是以静态图+MP4格式视频的方式存储Live Photo,因此小米15 Pro和OPPO Find X8 Pro不管是通过什么传输方式传输到电脑上,都会变成一张静态图,而vivo则是提供了两个选项,虽说严格意义来说,三者的表现都不符合雷科技的预期,但vivo起码有做一些别的考虑。

评测总结:三者互有胜负,vivo相对最均衡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关于三台手机Live Photo的表现,雷科技的总结如下:

小米 15 Ultra:

优点:一英寸大底传感器带来的细节保留能力,让 Live Photo 的静态表现已经能与部分卡片相机媲美,且弱光解析力也是三者中最强的;而且在用户关心的兼容性表现上也十分稳定,非常适合那些小米和 iPhone 双持的用户。

缺点:分享 Live Photo 时无法预览动态效果。

vivo X200 Pro:

优点:无论在哪个环节,vivo的表现都是最均衡的那位,可能不算突出,但确实是最懂用户需求的机器,而且色彩还原度接近专业水准,对焦速度最快;兼容性的优势在于对 iOS 的适配优化。

缺点:分享 Live Photo 时对帧率的压缩比较狠。

OPPO Find X8 Pro:

优点:在夜景环节的表现非常出色,既保证了画面观感,又能提升画面整体的影调,高帧率捕捉 Live Photo 的方式也让它是三者中最流畅的一台。

缺点:色彩一致性与细节保留不足;分享体验因格式转换繁琐、加载慢、画质损耗大;兼容性的格式冲突问题突出,跨平台动态失效概率高,还需继续努力。

结语

从年初微信开放安卓朋友圈 Live Photo 功能开始,它就在不断推动影像互动形态升级,但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小米、vivo、OPPO三位选手虽然在硬件层面都全方位「吊打」iPhone,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动态照片标准、软硬件协同不足等问题,导致体验参差不齐。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一张Live Photo 的价值在于「留住那个我们需要记住的瞬间」,这不仅需要硬件的升级,更需要软件算法的优化与行业标准的统一。

因此雷科技十分希望在未来一年里,安卓阵营能尽快达成动态照片格式的共识,减少跨品牌、跨平台的兼容壁垒;同时也希望各厂商能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在「拍得好」的基础上,解决「发得顺、看得清」的核心痛点。

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体验,Live Photo 才能从「小众功能」 成为「大众刚需」,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松留住生活中的动态美好。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