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供需双向增长,迎来爆发期。但当技术迭代加速、资本争相布局时,最稀缺的资源不是资金,而是真正懂行的人。对招聘服务商同理,能够精准高效匹配人岗的能力比找人、找岗更为重要。
近期,禾蛙成功交付了一个“高门槛+低预算”的机器人项目,服务商纷纷撤退时,禾蛙是如何运用平台力量及智能体技术实力,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的!一起来看...
01 项目进展停滞,谈薪竟成最大难题?
这是某综合性国央企发布的需求。客户正积极布局机器人研发板块,组建新团队,因此需要大量招聘智能制造及电力方向的工程师。
要知道在经济波动时期,国央企的岗位对候选人和服务商双方来说,都相当于是稳稳的保障。但就是这样一个岗位和客户双靠谱的优质项目,却让众多服务商望而却步!
究其原因,是客户给出的佣金低于行业平均水准,且保证期时长6个月。对人选除了有技术上的硬性要求外,还提出“211/985 学历、5年以内工作经验、年龄卡控”等诸多软性条件,让项目的交付难上加难,服务商难以独立完成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发单方伙伴选择在禾蛙平台上寻求合作。
当项目在禾蛙发布后,我们发现需要直面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虽然平台服务商积极踊跃推荐人选,人选条件也符合客户的各项要求,甚至不少人选已经进入到谈薪环节,但转化成offer的数量却不多。
经过调研后,禾蛙项目运营Alan找到了原因,就是人选薪资。当前市场满足客户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人选普遍手握多份offer,薪资预期也会居高。客户的薪资发放虽然实在,承诺多少就给到多少,但相较于市场整体环境还是偏低。薪资谈不拢,让多个offer遗憾告吹。
一边是候选人对薪资的顾虑,一边是客户对优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有服务商对投入产出比的担忧,三方诉求难以调和,招聘工作一时间陷入僵局。
02 打好智能协作组合拳,生态联动破局!
面对多重困境,禾蛙跳出固有思路,用一套“组合拳”激活合作生态,逐步打通堵点。
首先是,深入沟通,重燃做单动力。Alan迅速找到此前接单的服务商伙伴进行沟通,并一起对项目情况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单子是好单子,且平台上已经产生过offer,只要接单方在寻访沟通阶段加强对人选薪资的把控,难题将迎刃而解。经过一番坦诚交流,稳住了伙伴们的信心。
接下来,定向筛选,精准匹配协作。针对一轮轮的新增需求,我们会依托平台的标签系统与历史数据、私域资源等,精准筛选出具有相关经验的接单方伙伴,确保能够“懂行、懂人、懂岗”,提升项目的合作效率。
同时,我们邀约发单方培训短板+项目澄清,日常实时沟通反馈。考虑到此前在“深度沟通”上屡屡栽跟头的情况,我们邀约到发单方伙伴进行专项培训,分享“怎么聊成功率更高”。还会通过澄清会及时同步客户新需求。日常沟通时,告知候选人面试反馈情况等信息。
发单方伙伴更是对禾蛙平台及平台伙伴的重视度拉满。发单方集团总助娄总,哪怕再忙也会准时参加项目澄清会,传达需求;让接单方伙伴直接加他的微信,甚至直接打电话沟通项目情况;还会当场纠正下属对接疏漏...种种重视的具象化,也让接单方伙伴直观看到了协作诚意,做单也更有动力。
除了上面这套连招,还有禾蛙智能体在提效赋能方面立了大功。比如AI筛选智能体,根据需求筛选简历,发单方减负的同时,接单方也无需苦苦等待,项目全速推进。还有AI发单智能体,快速填充润色职位描述、无人化合同审核等等操作,让职位发布快速高效...无论发单方还是接单方伙伴,体验、效率全部拉满。
03 从僵局到共赢,这场合作藏着哪些惊喜?
每份offer落地的背后,都有一群人在为之奋斗。在发单方、接单方以及项目运营的通力协作下,这个机器人项目再次焕发活力。大半年来,禾蛙平台上已经产出机械设计工程师、算法工程师、AI技术专家等16个offer,offer金额近60万。据发单方反馈,来自禾蛙生态伙伴的候选人占发单方总交付量的30%,实实在在帮他们及客户解决了“招人难”的燃眉之急。
正因为这份“协力做好单”的默契,发单方不仅认可机器人岗的交付效果,持续释放岗位需求,更愿意把信任延伸到更多领域。目前,如网络安全、电力等岗位需求也陆续上传平台,交由禾蛙伙伴交付。这份双向选择的安心,比任何数据都为更动人。
其实,招聘从来不是机械的人岗匹配,而是带有协作温度的行业链接。发单方耐心拆解需求,接单方细致对接人选,项目运营有序链接各方,禾蛙智能体如贴心助手般为伙伴们减负提效,让大家都能在轻松的节奏里,专注自己擅长的方向。
这次项目的成功,不仅在于啃下了“硬骨头”,也不只是一串串成单数据与成就,更在于它实实在在验证了用对策略、选好伙伴和智能体效的价值。即使逆境重重,也能让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爆发生机。
未来,禾蛙希望继续做行业内的“连接器”,陪伴更多生态伙伴在这个波动的时代,把确定性的价值做深、做稳、做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