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开始,美团打车上线的消息不断传出,而与此同时,滴滴外卖业务的启动也备受关注,滴滴和美团,正在彼此称霸的领域不断渗透。
3月21日,美团打车终于在上海上线,晚间,美团方面发布了当天的成绩单,在美团打车上海站启动首日不到24小时,打车业务即完成15万单的成绩,对于美团来说,这可以算得上是开门红了。
在具体业务层面,美团打车在上海站同时上线出租车和快车两种业务,上海站启动的前三个月,美团对司机采取“零抽成”的方式,乘客方面,上海用户使用美团打车前三单最高可以享受减免14元的优惠。
所以,补贴,还是一个最行之有效且立竿见影的手段,没有之一。
但实际上,美团在上海的打车业务启动并不像取得15万单成绩那么简单顺利。
据了解,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首日,其业务负责人便被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三部门联合约谈,要求该公司严格遵照本市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相关管理规定,规范开展营运活动。宣传广告中不得出现类似“一元钱出发”、“低价出发”等误导消费者行为、涉及低价恶性竞争的有关内容,已经发布的类似宣传广告应当予以撤销。
对此,美团打车方面表示,将遵守政府管理部门的要求,积极整改、规范经营,切实落实企业管理的主体责任。
尽管首日出现了被约谈的小插曲,但是美团打车上海站首日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对于用户的补贴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团做打车业务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随着滴滴做外卖业务的声音逐渐高涨,美团的一举一动都会拿来与巨头滴滴相比较。
美团进军打车业务,一定层面上讲与其做平台的业务模式有极大的关系。外卖业务起家的美团,近些年一直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此前百度外卖和饿了么鼎盛时期,加上美团,外卖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了很久。
此后,尽管饿了么把百度收编让美团的竞争视野可以集中到饿了么身上,但随着饿了么被阿里收归麾下,对于美团来说,刚刚放松一点的神经又迎来一个更强大的压力。阿里的实力不容小觑,加持饿了么与阿里家的“亲儿子”口碑的联合,这压力对于美团来说并不亚于曾经的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联手。
外卖市场的烧钱补贴战下,美团作为一个平台已经很成熟,但是成熟与成功还是有不同的考量标准,这一点,美团必须正视,要不断寻找新的盈利渠道,同时,如何把美团这样的平台做的生态更加健康和完整,相比也是王兴一直在探寻的。
于是,美团开始介入出行领域,这是一个人人都离不开的市场。
谈到中国的出行领域,滴滴的龙头地位确实无人能够撼动,快的被收入囊中,Uber也败下阵,滴滴的强大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
美团面临的,是一个更庞大的巨头。但是美团必须要上,因为出行这个市场毕竟还是有很大利润空间。
从司机与乘客的交易中赚取抽成,这看上去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但是其中的成本计算也许并不像人们眼睛看到的那么简单。
我们不为美团打车算成本,但可以看到的是,美团的优势必然是凸显的。
作为一个平台,美团多年打江山积累下的技术能力,平台运营能力等等都是不可小觑的财富,相比于简单粗暴的烧钱补贴,这些综合实力的积淀是美团敢于打这场战争非常重要的底气所在。
当然,如果把打车这项业务运营好,分割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情况下,姑且不论美团从中能够赚取的收益多少,其整个平台运营的生态健康程度可见一斑,用户能够在一个美团平台上实现吃喝玩乐多元化的需求,粘性的增加自不必说,未来的市场拓展方向也是非常可观。
接下来,美团要面对的不仅是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市场“围剿”还在于政策要求等层面的适应,毕竟,美团打车在北京上线的目标从1月份就开始喊口号,但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美团打车业务的开展依然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