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嘉宾:马格兰摄影工作室创始人Yelo
作者:飕飕
编辑:木林森
撒贝宁在《放学别走》里面说,'追星就是在追自己,是在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你其实最终追来追去,你追的是自己的影子。
追寻着明星的背影、用他们的特质和故事激励自己,本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只是,如今的“饭圈”愈发偏离了撒贝宁给出的定义:控评、集资、刷榜,乃至引发众怒的倒奶事件...暴露出“饭圈”丑态百出的一面。近期,北京市委网信办已经开展“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整治“饭圈”乱象。
在此时间点,1WHY西柚时间栏目组连线到一位理性追星,在追星过程中不断成就更好自我的创业者Yelo,我们试图通过他的人生追星轨迹来探寻“追星”真正的意义。
得知他背后的故事,蔡依林亲笔写下“梦想成真”
“形容蔡依林,最多人用的词语就是‘努力’,但对于我来说,她身上的不同特质也影响着我人生的不同阶段。”
提及自己最早喜欢蔡依林的原因时,Yelo笑称“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的,主要就是颜值。”
世事总是难料,比如这段“始于颜值,陷于内涵”的励志故事。
在这位华语流行天后一次次华丽蜕变中,Yelo逐渐被她美貌背后的努力与执着所打动。在Yelo看来,蔡依林身上有一股魄力非常吸引自己,那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学生时代的Yelo就向往着,能成为这样的人。很快命运给了他一次机会,只是过程异常曲折。
每个人的小学时代大概都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的梦想》。受各类“优秀作文集”的影响,想必很多人当年写下的都是有关成为老师、记者、科学家的“大众梦想”。而Yelo却是真真切切地将自己内心所想,一笔一划地写在了纸上:
《我想给蔡依林伴舞》。
这篇独树一帜的作文打动了Yelo的语文老师,老师推荐Yelo当众朗读作为佳作欣赏。
尴尬的是,彼时十几岁的Yelo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一次本该充满掌声和荣誉感的朗读,变成了伴随着刺耳笑声的大型“社死”现场。
“我现在还记得,同学录的寄语上都有很多劝我换个梦想的调侃。”
关于质疑和嘲笑,天后蔡依林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1999年19岁的蔡依林发行第一张专辑《1019》,40万的销量让她的声音瞬间响彻大江南北,突然爆红的背后也是漫天的谩骂,从外貌的“香肠嘴”、“大圆脸”到陈珊妮和林哲的公开批评,说她是“十大烂歌手之一”,毫无个人风格。
仅仅是被“黑”倒也说不上惨,被质疑被谩骂的同时蔡依林又陷入了合约纠纷,那段时间的她陷入事业低谷,整整一年半都没有工作。
但她没有就此倒下。
换了东家的蔡依林重新出发,彻底和过去的一切告别,直接转型为唱跳歌手。在后面的发挥中,她每张新专辑都让人眼前一亮,《倒带》《说爱你》《爱情三十六计》即使到现在也是很多人的“KTV必点曲目”。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是不为人知的坚持和痛苦,舞娘的路不是每个人都走得了。
06年《舞娘》发行,除了基本的唱跳,蔡依林在其中融合了奥运冠军刘璇练体操的彩带和韵律球。要知道,蔡依林转型就意味着她要在20岁的时候开始重新拉筋练舞。每天在舞蹈室上完课就去跑通告,跑完通告再连着练五六个小时的舞,大多数人看到了她“轻而易举”的成功,却很少有人心疼她舞室流过的汗和泪、磨烂的脚踝和旧疤上添的新伤。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Yelo是和蔡依林一样要强的人。即使他对舞蹈一窍不通,但他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为蔡依林伴舞。他告诉自己,“蔡依林都能这样做,我有什么不能?”
憋着这一口气,因为不服当年同学们的嘲笑,Yelo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从180斤减肥到120斤。这一步虽然异常艰难,但对他来说却是圆梦路上的第一步。
“那会没想太多,就是想咬着牙兑现作文里吹的牛!”
瘦下来之后,他毅然决然学起了跳舞。
在这件事上,Yelo表现出自己聪明的一面。在他看来自己并非专业舞者,要想有机会为蔡依林伴舞,必须从“战术”层面弯道超车。于是,他结合蔡依林的MV和歌曲风格,选择了对男性更有挑战,但与偶像风格更为接近的爵士舞。
相比女孩子的柔软度,男生跳爵士舞并不容易。那段时间的Yelo仿佛第二个蔡依林:忙着学业,辛勤练舞,同时还跑着各种比赛,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好几个来用,别人会的他也会,别人不会的他提前学。
或许真的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学成归来的Yelo刚好赶上蔡依林的新歌选伴舞,要的就是会穿高跟鞋的男孩子。层层选拔之后,Yelo和蔡依林一同站上了《Dr.Jolin》的舞台,而Yelo第一次收到蔡依林的签名照,上面还写着四个字:“梦想成真”。
如果真的要找一个追星的理由,那大概就是无论在人生哪个阶段,偶像都像一盏明灯,像一束黑暗里的光,给了我们力量,也照亮前方的路。
从追星到创业:跟着”热爱“与”光芒“闭眼狂奔
成功圆梦的Yelo,很快到了开始一份新事业的年龄。他成立马格兰摄影工作室,以创业者的身份继续自己的“追光”之旅。
至于为什么选择摄影为创业切入点,其实离不开Yelo的父亲。
Yelo的父亲是一名资深记者。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长大,跟着父亲跑东跑西,早已爱上了摄影。在创业开摄影工作室之前,Yelo已经是中国新华社的签约摄影师、中华摄影报的签约记者。
在追星伴舞时期,父亲就不断支持着 Yelo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恰逢疫情期间,Yelo原本供职的企业被迫调整了业务架构。父亲就建议他去做摄影创业,一来能用上过去的资源,二来也能让自己的兴趣继续发光发热。
然而Yelo的工作室刚开不久,疫情出现了反复。他的生意没有任何起色,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一时间也没了头绪。与此同时,Yelo的父母都在为战疫做着努力:父亲在前线采访、拍摄;母亲在医院坚守着工作岗位。
Yelo跟着父亲耳濡目染的“新闻理想”也被点燃了,他决定用工作室资源去为抗疫做一些贡献。说干就干,他来到父亲身边,去拍摄记录那些受到疫情影响的地区、家庭,身体力行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
“真真正正见到那些场景,和在微博上、报纸上看到冷冰冰的信息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除了捐款,Yelo的工作室为抗疫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婚纱照、全家福的拍摄。即使没有收入,Yelo至今想起那段经历也觉得值得。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好转,Yelo的工作室终于有了起色。这个过程中,很多他帮助过的人也主动为工作室做宣传介绍客户。
“当初没想过把这些作为营销,只是单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至今日,Yelo的商业发展渐入佳境。
说起这段创业,某种意义上也是追星故事的延续。
除了脚踏实地积累的C端业务外,他还与蔡依林、萧敬腾、张韶涵、李治廷、汪苏泷、吴莫愁、Angelababy、凤凰传奇等明星建立了合作关系。
“当时给蔡依林伴舞,认识了很多娱乐圈的经纪人和从业者。可能因为自己做事比较踏实,并且愿意主动施以援手,这些人慢慢都变成了朋友。得知我创业后,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聊到最满意的代表作时,Yelo提到了一张Lady Gaga伴舞IG的形象照。
这组作品的灵感来于蔡依林在第30届金曲奖拿下“最佳年度专辑”的获奖感言:“身为一个女性,当你有声音,想要说出内心想说的话,就一定要大胆说,大胆地选择。”
白色的泡泡代表女性在感情中受伤后化脓的伤口,在男权语境的社会,大家对女性包容力少了一些。所以很多女性遮住了双眼,捂住了口鼻。即使满身伤痕也选择自行疗愈。
从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Yelo对女性主义话题的关注以及话语间流露出的对女性的尊重。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摄影作品来表达女性的困境,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尖锐的社会议题,并告诉女孩子们在两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爱自己”。而这一组作品的名字也受到蔡依林歌曲的启发,命名为《追杀丘比特》。
与其说Yelo被蔡依林影响,关注社会公益和平权,倒不如说他骨子里就是个正义又善良的“追光者”——无论追星还是创业。
那些人,可能不是真正的追星“
从一个写下《梦想》的胖小孩,到和自己的偶像站在同一舞台上,再到和自己的偶像成为合作伙伴,Yelo从偶像身上吸收的力量几乎都是正向的、积极的,一方面也成就了现在的他,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追星模范”。
但是反观现在的“饭圈文化”,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前一阵子#粉丝疯狂追星的法律边界在哪#的话题上了热搜,中国新闻网也针对此事发布了一篇题为《这种追星行为,严打!甚至限制坐飞机!》的文章。
事情都起源于杭州到北京一航班落地滑行阶段,有一帮“粉丝”不听劝阻,站在过道上并涌向头等舱追星,甚至对阻拦的空姐说“我们赌一千块能不能摔好不好”。我们不禁疑惑,到底什么样的星能够让粉丝追到不顾个人安全?还是说只有疯狂跟进偶像行程才算真的爱?
这种被称为“私生”的行为,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链。他们通过贩卖明星私人行程、信息、照片等来赚取利益,而催生这些的,也必须“感谢”那些舍得花钱的粉丝。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追星族超过5亿人,其中36%的表示愿意每月为偶像花费100-500元,年市场规模高达千亿元。花费100-500甚至上千来看演唱会倒也不足为奇。“饭圈”奇就奇在攀比成风,秉承着“别人有的我的宝贝也要有”的信念,粉丝们甚至集资为自己的偶像买奢侈品、“贿赂”工作人员、包场等等,只是为了自己的偶像不能丢面儿。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倒牛奶事件”也与这些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Yelo看来,他非常不理解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拉踩现象”。
当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权,而抹黑、造谣几乎不需要成本,网络战争便一触即发。
随便打开一个明星的相关微博,下面永远都少不了“别家粉丝”地“踩一捧一”,甚至不知道谁买来的“黑粉”总能见缝插针、煽风点火地制造点对立。比如某个偶像捐款之后没有公开,就会成为被谩骂的对象,公开后捐款没有别人多,也一样会成为攻击的对象。粉丝们的战争在互联网上打得最激烈,甚至激烈到很多粉丝忘了到底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偶像。
“我不主张饭圈为了自己的爱豆们强行加戏,用洗脑、控评的方式输出偶像价值。这样既是害了偶像,又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在生活、事业上成为明星优秀特质的传承者,才是理性的追星行为。”
Yelo的故事,希望能够带给追星人们新的启发,也希望这份热爱带给每个读者“成就更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