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一哥”转型:全年增收不增利,净利缩水三成,总裁同日官宣离职

三年研发投入105亿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杰西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老牌车企新能源转型,站在前面的是重庆“汽车一哥”——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战报”显示,2024年新能源销量73.4万辆,同比大涨52.8%;特别是深蓝、阿维塔异军突起,深蓝月销已破3万,放在新势力里也是站第一排。

不过,转型阵痛难免,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长安2024年整体表现“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下降三成,经营现金流缩水七成。

并且就在发布财报当天,一毕业就进入长安,已效力30年的长安总裁王俊,离职了。

长安汽车全年“增收不增利”

在部分车企开始发布一季度预告的时间点,长安汽车终于披露了2024年的年度财报。

一句话概括这份业绩,那就是整体“增收不增利”

先看营收,2024年长安汽车营业收入为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较广汽的1078亿元、赛力斯的1452亿元处于领先。

图片

但长安汽车全年营业成本为1358.69,同比增加8.53%,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

因此,集团全年毛利(营收-营业成本)在2024年出现下降,全年毛利为238.64亿元,同比下降8.6%;毛利率为14.9%,比2023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图片

同时,长安的归母净利润为73.21亿元,同比下降35.3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87亿元,也同比降了31.59%。

还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024年末为48.49亿元,较2023年减少150.12亿元,同比下降75.58%。

而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从市场因素上讲,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内卷影响到了盈利水平,以及新能源板块仍处亏损中,深蓝和阿维塔分别净亏损15.7亿元和40.2亿元,因此“卖的越多亏得越多”。

图片

如果从财务数据角度来看,会发现2023年的净利润显著高出之前的水平,长安也在之前做出过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2023年并购深蓝汽车,长安持有股份的价值和发生了变动,因此更改了计算方式,表现在财报中就是增加了2023年的非经常性收益。

不过,比起2022年,2024年的净利润仍是少了4.7亿元,这就要从营业费用中寻找原因。

过去一年,长安在研发、销售、管理上的费用分别为65亿、75.4亿以及44亿,同比增幅分别为8.8%、26.1%和7.4%,都要大于收入增速。

财报当中特别强调了研发部分,算上资本化,集团2024年研发总投入为101.59亿元,同比增长12.78%,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的35.96%;近三年,长安的研发投入累计近250亿元。

图片

这里解释一下为何要“资本化”,研发投入资本化,通常意味着公司认为,其研发活动有较大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也就是预期研发成果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所以将其确认为资产部分。

2024年,长安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4%,同时,集团内研发人员达到1.2万人,比2023年同期明显增加10.65%

图片

其实,这种加码研发投入的动作,表明的就是长安汽车转型新能源的决心和信心。

所幸,这家重庆老牌央企,已经看到了转型的成果。

重庆汽车一哥,成新能源转型排头兵

销量是验证转型成果最直观的证明。

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累计交付268.3万辆,同比增长5.1%。

其中,新能源汽车交付量为73.4万辆,同比大涨52.8%,新能源渗透率为27.4%,比2023年提升8.8个百分点。

图片

转型主力的“三驾马车”,长安启源、深蓝和阿维塔,全年分别交付14.6万辆、24.4万辆以及7.4万辆。

贡献最突出的要属深蓝,从8月开始月销冲破2万辆,11月和12月销量都超过了3万辆,在新势力中也是头部水平。

不过今年一季度的“淡季”,深蓝的月销又从3万辆下滑回2万台阶梯,第一季度累计交付6.77万辆。

图片

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总经理邓承浩此前曾透露,如果深蓝汽车月销超过3万辆,就可以实现盈利。

现在看来,虽然深蓝全年还有15.7亿元的净亏损,已经比2023年收窄了47.6%,如果今年重返3万台以上水平,或许真的离盈利不远了。

而三方支持的阿维塔也开始打开逐渐市场,在2024年最后一季度月销破万,刚刚过去的3月战报也恢复1万台水平。

图片

而新能源转型和增长的秘诀,都在长安的智能化里。

今年2月,长安“抢跑”比亚迪,提前一天打响全民智驾第一枪,并宣布从今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底气从何而来?和其他老牌车企转型路线一样,一手自研,一手合作

内部,长安基于自研的SDA智能化平台,开发了智驾、智舱以及智控底盘

其中,天枢智驾系统基于端到端架构打造,将在明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全场景的L4;同时长安率先宣布了将激光雷达下放至10万级车型。

图片

智舱和交互方面,首发“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支持自然语言理解,今年将实现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

外部,长安拥抱华为,针对新能源品牌加深合作。

以深蓝为例,全系三种智驾方案,除了深蓝自研的DEEPAL AD PRO,还有其他两套是华为的ADS 3.0及后续版本(支持城区NOA),以及ADS SE(支持高快领航)。

双方还合作打造了智能工厂,去年10月已交付,会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打造智能产品。

图片

因此,对于今年的增长态势,长安很有信心。

2024年末的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宣布了2025年的“3311”战略目标:

今年长安将实现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新能源车型销量100万辆、海外市场销量100万辆

1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比2024年要增长36.2%。而已经过去的第一季度,长安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19.42万辆,同比约增长49%。

在销量淡季背景下,已完成目标的19.42%,也许这个100万辆的新能源目标并不算远。

图片

且就在2024年度报告发布后,长安紧接着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预计单季归母净利润为13~14亿元,同比将增长12.26%–20.89%。

但就在这个势头大好的关头,长安总裁王俊宣布辞职了。

怎么回事?

30年总裁离职,长安有大动作?

根据公开资料来看,现年53岁的王俊,拥有工程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高级工程师职称,是不折不扣的“老长安人”。

他从毕业后就加入长安汽车,距今将近30年,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方面都担任过重要职务,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这也是为什么王俊在48岁就上任长安汽车总裁。自2020年他上任之后,长安汽车的销量也是连年稳步增长。

图片

此番辞职,实际是因为今年1月起,王俊升任长安的上级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副总经理和党组成员。

同时,这一动向可能也是为长安的“大合并”提前准备。

今年2月,长安汽车、东风股份和东风科技同日发布公告,均提到其间接控股股东(即兵装集团、东风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洽谈重组事宜。

图片

因此外界不由猜测,两家国资车企或许将合并重组。

按照2024年,长安年销268万辆、东风年销248万辆计算,合并后的新集团销量达到516万辆

在国内,高于比亚迪2024年的427万辆;在全球,仅次于Stellantis集团的542万辆。这意味着如果合并属实,新集团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

不过公告发布已经过去两个月,双方到现在既没有明确公告证实重组,也没有明确否认,这个新的集团是否会诞生还是未知数。

另外,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瞄准550万辆,但外界流传最高可能向600万辆冲刺。

今年全国销量一哥是谁,现在还真说不准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