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扎堆断供,美国快没车可卖了

枪响之下,没有赢家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超电实验室(ID:SuperEV-Lab),作者:王磊,编辑:秦章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

距特朗普宣布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已经过去了一周多,事情的进展似乎并没有朝预先的方向发展。

分析公司Vizion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周,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订单总量从51.6万TEU(标准箱)大幅下降至16.9万个TEU,一周内下降了67%。

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为了应对“关税战”而采取措施,比如以奥迪为代表的不少车企,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汽车,换句话说就是断供。

不少品牌也应声涨价,这场风暴的中心俨然已经从海外,嫁接到在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工人的饭碗上。

美国经销商没新车了

首先需要知道是,美国年进口汽车高达800万辆,光美国市场就占据了全球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固然关税政策能让美国挣的盆满钵满,但在面对一波又一波“断供”的措施下,美国在不久后就要面临“无车可卖”的处境了。

最先“撂挑子”的是路虎捷豹。

其宣布暂停向美国出口其英国本土制造的车型一个月,用来评估如何减轻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

要知道,近一年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43.17万辆,总销售额达30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就贡献了65亿美元,不仅高于中国还高于英国本土,年销量达到了8.2万辆。

图片

新的关税政策让路虎捷豹的单车成本大幅上升,一旦暂停出口,就会有不少美国民众受到影响,经销商甚至陷入“无车可买”的窘境。

值得一提的是,捷豹路虎的捷豹I-Pace电动SUV,也是美国自动驾驶龙头企业Waymo的专用车型,车辆的断供,也意味着Waymo没法再扩大规模。

紧接着就是传统豪华厂商奥迪。

4月7日,奥迪在一封面对所有美国经销商的信函中表示,奥迪已在汽车关税生效后停止对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所有4月2日后抵达美国的车辆都被暂时扣留。

信中特别强调“现阶段经销商应优先处理库存去化工作”,但据海外媒体统计,奥迪当前在美国市场只有大概37,000辆库存车未受新关税政策波及,按照奥迪在美国接近2万辆的月销量规模来算,只能维持约两个月的市场供给需求。

如果奥迪持续不交新车,两个月之后,美国人要想再买奥迪,就只能买二手的了。

图片

同样,奥迪母公司大众集团在致经销商的备忘录中也表示,集团已暂停从墨西哥通过铁路运输车辆进入美国,并将从欧洲海运至美国的新车扣留在港口,所有新车在4月中旬集团确定新价格策略之前不会交付给任何经销商。

另外,奔驰虽然选择自我消化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称暂时不会提高2025款车型的标价,但也有消息曝出,其考虑是否在美国市场撤出其入门级汽车。奔驰认为,关税可能使销售廉价汽车不会再有利润,而GLA 和CLA这类紧凑型的产品最有可能受到影响。

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的反应则更激进,因为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Stellantis集团直接裁撤了五家美国工厂的900名员工,这几家工厂主要生产动力总成和冲压零部件。

图片

受影响的还包括Stellantis集团位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两家装配厂,Stellantis集团将暂停两家装配厂的生产业务,这也意味着Stellantis的北美生产线已经基本瘫痪。

同样,美国作为日系车企最大的出口市场,日产和三菱也纷纷做出“暂停供应”的反应,日产宣布暂停接受英菲尼迪QX50和QX55两款SUV的美国新订单。

三菱汽车发言人在4月11日表示:“在关税详情及后续政策明确之前,我们已暂停向美国港口运输车辆。”该公司已确认停止向美国经销商出货。不过,三菱也表示,“目前经销商库存充足,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

枪响之下,难有赢家

可能会有人说,不是还有美国本土车企提供车辆吗?

实际上美国的本土车企造的车并不多,2024年美国销售的新车中,有一半是进口的,除去像特斯拉这样的美国本土新能源车企,就剩下了福特和通用两家大型传统车企。

然而这些美国当地车企,有不少工厂建了海外,这是因为美国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导致美国汽车制造业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程度极高,墨西哥、加拿大、中日韩等国提供的零部件占据其整车成本的 30%-50%。

图片

比如,仰仗墨西哥制造零部件的通用,根据彭博社的测算,如果无法转移成本,通用墨西哥产的车型毛利率可能从18%跌到-5%。

汽车服务提供商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曾预测,关税生效后美国制造的汽车成本将增加3000美元,加拿大或墨西哥制造的汽车成本将增加6000美元。

如果关税顺利实施,预计到4月中旬几乎所有北美的汽车生产都会中断,每天汽车产量减少20000辆,相当于美国汽车产量的30%。

这也就这意味着,在“新关税”的无差别轰炸下,遭殃的不仅仅是海外车企,美国政府甚至还计划在5月3日对特定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

所以对于美国本土车企而言,要么尝试寻找平替,要么选择提高产品价格,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第一个对汽车关税进行回应的跨国车企,法拉利宣布对除法拉利296、SF90和Roma三款车型之外的所有车型,进行最多10%的价格上调,价格变动与关税同步生效。

像在美国卖得最好的Purosangue SUV、12Cilindri和F80全部提价10%。法拉利方面表示:“新的进口关税将部分反映在定价上。根据车型不同,价格将上涨2.5万美元至35万美元”。

图片

跟进法拉利的另一个豪华品牌则是保时捷,保时捷首席财务官Jochen Breckner表示:“我们将重新审视我们的定价政策”,并暗示保时捷将不得不把额外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根据路透社报道,在汽车关税下,打击最大的反而是特朗普的选民基本盘——那些收入较低的工薪阶级,因为他们所能负担得起的经济型代步车,几乎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工厂生产、组装的。

在当前的美国汽车市场,新车的平均售价接近5万美元,要想卖的更低,就只能在制造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这些汽车。

路透社对两家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进行审查后发现,美国市场上平均标价低于3万美元的车型仅有16款。其中只有一款,即丰田卡罗拉,是在美国组装的;其他所有车型均在墨西哥、韩国或日本生产。

本以为靠“关税”能倒逼车企迁向美国,却忽略了汽车产业链是全球化棋盘,不仅如此,在关税的关照下,美国本土车企在华也遭到了反噬。

特斯拉的进口车型,Model S和Model Y在中国暂时停售,目前仅剩库存车和二手车选项,另外还有通用旗下的道朗格平台也停止接收中国的订单。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不过与大洋彼岸的水深火热不同。

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价格战打的正激烈,车企正愁车子卖不出去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