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MOMO
马斯克看到的未来,没有方向盘,没有方向盘的潜台词是什么?是不是也没有了传统意义的私家车?打车平台会因此而高兴呢?还是悲伤呢?
如果你生活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收入可观,不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那么开车和打车,到底哪个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理性的人,会算一笔账。
买一辆20万的新能源车,每年的保险费用按照杭州标准计算,大概8000元,停车费,家里和公司,两边加一起800元,一年就是9600元,平时出去外面的停车费,一年少算一点1000元,喝酒后的代驾费用,少算一点500元,电费,算个3000元,然后就是车辆折旧费用,一年按照2万元算,累计加在一起,一年的费用是42100元。
但是如果打车呢?一周工作日算22天,每天往返我们按照100元计算,是2200元,一年就是26400元,哪怕住在再远一点,也很难超过35000元。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节省掉大量开车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或者工作,人生如果有两个银行,一个是金钱银行,一个是时间银行,那么后者才是无价之宝。
我前段时间,跟一个公司高管聊到过这个话题,其实大部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拥有一辆自己车,这个用户习惯,是短期无法改变的,所以现在私家车销售依然火爆。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你觉得未来的出行市场最大的革命性变局可能性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就是特斯拉Robotaxi在做的事情,如果未来路上行驶的车辆全部实现自动驾驶,那么今天整个汽车出行市场就会被彻底改变,那个时候,人类对于私家车的渴望度就不会再像今天这样强烈。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的汽车市场,主导者,是平台运营商呢?还是主机厂?再或者是有运营能力的主机厂?
我个人觉得,最终的核心还是自动驾驶的技术,谁最先掌握了技术,谁才有可能掌握下一个时代的主动权,特斯拉目前能够走在前面,核心原因还是因为技术。
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明面上,华为、小鹏、理想、蔚来、小米、吉利、比亚迪这些主机厂都在辅助驾驶技术上拼命投入,但是我们却忽略了真正在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玩家,其实百度才是在这个赛道投入时间最久的玩家,在上个月底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大会的接驳车,不是任何一家主机厂,却是萝⼘快跑。
很多人,对于百度在无人驾驶方面的投入历史,并不熟悉,早在2013年,百度就开始布局,12年时间内,相关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L4级无人驾驶安全测试⾥程累计已超1.7亿公⾥,萝⼘快跑已为全球⽤户提供了超过1100万次出⾏服务。
是的,你没看错,在所有主机厂还在为L3苦苦努力的时候,百度的L4级无人驾驶测试已经跑了1.7亿公里,也就是绕地球跑了4242圈,大家可能会关心,安全不安全,萝卜快跑目前的出险率只有人类驾驶员的1/14。
其实,早就有公开数据显示,交通事故90%都是因为人类的主观因素导致,无人驾驶技术比人类更加遵守交通规则,如果路上的车辆全部采用无人驾驶,交通事故发生率会大幅度下降。
中国新⼀代⼈⼯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席经济学家,南开⼤学经济研究所所⻓刘刚在发布《中国智能⽹联汽⻋社会实验报告(2023)》时表示:“超过90%的公众认为⾃动驾驶⽐人类驾驶更安全。超70%的公众愿意乘坐全⽆⼈的⾃动驾驶汽⻋。”
目前来看,无人驾驶的时代必然会到来,在这个时代,人类出行的方式,会不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押注来看,世界第一玩家,特斯拉在押注,吉利曾经做曹操出行的逻辑也很类似,百度旗下的的萝卜快跑也已经是一张明牌。
未来,如果出行市场,私家车不再是主体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是无人驾驶的共享模式,那么现在中国市场,萝卜快跑已经是毫无疑问的领跑者,数据积累、平台运营经验、无人驾驶技术等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将来都可能会是取胜的关键。
如果未来是这个方向,萝卜快跑的商业价值,就会被完全重新计算,百度的价值也会被重新计算,只有一个可能性会失败,那就是,未来不是这样的,未来驾驶的未来,掌握在主机厂手里,人们依然乘坐私家车出行。
这个时候的百度,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加大服务覆盖地区,只有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才会有机会普及,普及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件事我觉得百度已经在尽力推广了,并且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布局,香港、迪拜、阿布扎⽐等地均有覆盖。
上个月,萝⼘快跑还宣布与Uber合作,计划将数千辆⽆⼈驾驶汽⻋接⼊Uber全球出⾏⽹络。就在前几天,萝⼘快跑还宣布了与全球出行平台Lyft达成合作,2026年先在德英两国部署第六代无人车,后面再进一步扩大。
就在最近几天,香港方面又传来了一个新的进展,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署发布的消息,萝卜快跑已获批可在香港岛南区指定路段,进行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
按照当地媒体的报道,香港运输署认为,自2024年12月起,萝卜快跑开始在北大屿山进行道路测试至今,其无人驾驶车的运行一直表现稳定,此次扩区,其可在不同区域同时进行道路测试,帮助系统收集更多测试数据。
别忘了,香港可是右舵行驶模式,所以往大了说,萝卜快跑在香港测试区域的扩大,也算是为全球右舵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些实际意义上的参考。
其次,帮助用户算好账,这个工作是长期的,其实哪怕不是无人驾驶出行平台,也应该持续性帮助用户算这笔账,也就是我开头算的那笔账,买车的价值在哪里?共享出行是不是更理性的选择?
最后,持续性的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现在L3合法化,还在进城之中,这是一个风水岭,如果大部分车辆视线了L3后,马斯克所说的车辆可以自己出去打工的时代,就有可能会来临,这时候,必然是主机厂和平台争夺未来的关键时刻,谁的技术更成熟,这将是取胜关键。
在亚马逊的科幻美剧《上载人生》中,大部分人都在使用一种蛋壳形状的无人驾驶汽车,随叫随停,很多人,今天还是看不懂萝卜快跑的价值,但是,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其实只需要思考一点,你心中的未来的出行市场,是什么局面,在无人驾驶全面到来的时候,你还会不会花钱去买车?想明白这个道理,有了答案,萝卜快跑的答案,自然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