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司反复拆分,整合尽头何在?

关注
一切为了销量,一切不止销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杨晶,编辑:何增荣,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当今汽车行业,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尤其是汽车产业的齿轮驶入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快车道,一场关于资源重组的风暴正席卷整个行业。

从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签署合并协议,到上汽集团整合五家公司形成“大乘用车板块”;从广汽集团对研发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到蔚来汽车将子品牌整合进主品牌体系;从奇瑞成立四大事业群构建清晰品牌矩阵,到长城汽车更换品牌标识、东风汽车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车企们密集的整合动作,勾勒出行业转型期的生存图景。这些车企的动作并非孤立,而是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的市场格局、技术趋势而做出的战略抉择。

1.jpg

01车企整合潮:多重因素下的战略选择

汽车产业的整合从来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市场环境、技术变革与企业战略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产业革命中,车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同时也怀揣着对未来发展的强烈诉求,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整合浪潮的到来。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是倒逼车企进行整合的首要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新势力车企不断崛起,市场参与者数量激增,竞争维度从单纯的产品比拼延伸到技术、服务、生态等多个层面。

以国内市场为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市场集中度却在不断变化。众多车企为了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得不通过整合资源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单品规模、降低成本成为车企的核心诉求。

比如去年吉利发布《台州宣言》,通过战略聚焦与整合,减少内部品牌之间的资源内耗。几何品牌并入吉利银河,便是为了集中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主流新能源产品品牌,避免在中低端新能源市场上的重复投入和内耗,以更强大的阵容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展开正面交锋。

2.jpg

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公司整合形成“大乘用车板块”,其核心目的便是通过资源集中提高单品规模,从而降低成本。

同样,蔚来将乐道和萤火虫品牌整合进主品牌体系,撤销独立事业部地位,也是为了打通产品到市场的全链条,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在激烈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变革关键期。新能源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从电池技术的突破到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每一项关键技术的研发都考验着车企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技术变革的加速迭代,让车企不得不通过整合来提升研发效率。

同时,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不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而是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这对车企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投入的持续攀升,使得单一部门或公司难以承担全部的研发任务,整合研发资源、实现协同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上汽集团旗下软件公司“零束科技”已与上汽研发总院完成整合,双方智驾团队合并办公并协同推进研发工作,这种整合打破了研发壁垒,让技术创新的链条更加顺畅。

3.jpg

广汽集团宣布对研发体系进行重组,将广汽研究院拆分为整车、平台、造型3个独立研究院,并整合至广汽集团产品本部,构成全新的“大研发体系”,这一变革正是为了在技术快速迭代的环境中,优化研发流程,提升研发响应速度,确保企业在技术竞争中不落下风。

企业战略的聚焦与升级,是推动整合的重要动力。部分车企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多元化布局,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车企意识到需要回归核心主业,集中资源提升汽车业务的竞争力。

在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车企的战略重心会不断调整。当行业进入转型关键期,聚焦核心业务、明确品牌定位成为很多车企的战略选择。

东风汽车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旗下包含东风奕派、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三个品牌,承载着东风汽车在自主乘用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期望,这一整合也是企业聚焦自主乘用车业务、明确战略方向的体现。

4.jpg

这种回归核心主业的战略调整,有助于车企更加专注于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02整合的深层影响:重构竞争格局

车企的一系列整合动作,并非简单的机构调整或品牌合并,而是将对汽车产业的生态与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品牌定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

品牌矩阵的清晰化是整合带来的直接影响。在整合之前,部分车企旗下品牌定位模糊,甚至存在重叠现象,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通过整合,车企能够梳理品牌体系,明确各品牌的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

比如奇瑞成立奇瑞、风云、艾虎、QQ四大事业群后,星途品牌继续定位高端市场,艾虎事业部主攻经典产品线艾瑞泽与瑞虎系列,风云事业部专注新能源品牌风云,QQ事业部则聚焦小型车市场,同时奇瑞主攻“值”、捷途诠释“野”、星途定义“奢”、iCAR引领“潮”,各品牌定位清晰,形成了互补的品牌矩阵。

5.jpg

吉利银河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进一步明确了其在吉利集团内部的定位,翼真汽车并入吉利银河成为高端MPV系列,几何品牌并入成为GEOME系列,使得银河品牌的产品矩阵更加完善且定位明确。

长城汽车发布全新品牌标识GWM,新款欧拉好猫GT和哈弗大狗尾标更换为“GWM”标,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集团品牌的统一性,也为旗下各子品牌在统一的集团品牌框架下明确自身定位奠定了基础。

未来,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将呈现集中与差异化并存的态势。一方面,大型车企集团通过整合,旗下品牌数量减少,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形成少数几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集团。

另一方面,这些品牌集团内部,各个品牌将更加注重差异化定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极氪科技集团成立后,极氪主打30万元及以上车型市场;领克则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20万元及以上车型市场。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双品牌协同发展,提升集团在高端汽车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6.jpeg

当然,整合有助于车企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整合的核心价值所在。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整合,车企可以将分散的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共享与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总院的整合,让智驾团队协同工作,避免了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加速了研发进程。广汽集团“大研发体系”的构建,将研发资源重新梳理整合,使得整车、平台、造型等研发环节更加协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研发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技术创新的加速化是整合的重要成果。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竞争中,技术创新的速度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整合后的车企能够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中,同时通过跨部门、跨公司的协作,促进技术的融合与突破。

蔚来汽车组建的横向“车型产品线”组织,整合了产品设计研发、工业化、用户体验与服务等关键环节,这种全链条的整合有助于将技术创新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提升技术落地的效率。

7.jpg

可以说,行业竞争的升级化是整合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车企整合的深入,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具备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车企将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行业竞争将从单一的产品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竞争。

上汽、广汽、吉利、蔚来、奇瑞、长城、东风等车企通过整合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会对其他车企形成更大的压力,推动整个行业不断提升竞争力。这种竞争升级将促使车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他们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智能、更多样化的汽车产品和服务。

从当前车企的整合动作来看,拆分与整合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这场整合浪潮还在继续,它将重塑汽车产业的生态格局,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创新、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对于车企而言,能否在整合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资源的有效协同,将决定它们在未来汽车产业版图中的位置。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场整合或许正是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它将为汽车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